三峡比较阅读(一)(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三峡》的作者,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代文学家。
(1分)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1)不见曦月(2)素湍绿潭()(3)蒙络摇缀(4)斗折蛇行()1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2分)1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分析:1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2分)小石潭凄寒幽静,上句:。
下句:1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tuān)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D.怡然不动(yí)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略无阙处②良多趣味③亻叔而远逝④斗折蛇行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2、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的特点。
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5分)(三)【甲】(《三峡》)【乙】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
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
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
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
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
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注释:①结约:盘曲。
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
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
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强。
1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B. 自/三峡七百里中C. 广/故数言欲亡D.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②势常结约不舒。
13.甲、乙两文的写作内容各是什么?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四)(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甲文出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时期地理学家。
2、下列句中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B)A以指攀草根而登 B 皆以美于徐公C不以物喜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3、句子翻译: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甲乙两段文字均为山水游记,甲文中(重岩叠嶂)一词可以概括乙文中所写山势的特点。
两文在描写山势上分别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你能说出它和甲文之间的联系吗?都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诗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印证,突出了三峡水流迅疾,水势汹涌。
甲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两岸猿声啼不住”相照应,都写猿啼。
甲文中“重岩叠嶂”与诗中“万重山”相应,都写出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五)(一)关于西陵峡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然后答题。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纤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来,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1.选段中说西陵峡“山水纤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来,不见日月。
”在课文《三峡》中也有类似描述,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良:确实,实在) (2)林寒涧肃(肃:清冷) (3)属引凄异(属:接连)(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快) (5)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一样)(6)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书中记载) (7)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全部)3.“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在课文《三峡》中有着同样的描述,请写出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及余来践跻此境”中的“余”是指谁? “我”(作者)5.翻译: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哪里)大多数是些古怪的柏树,悬挂的泉水和瀑布(在哪里),飞流直下。
险峻的上风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注意将每个词语的意思进行直译,再组合成句子,切勿出现漏译的情况)6.填空:原文中用“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来,不见日月”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猿鸣至清,山谷传(六)【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乙】六里,渡一溪,颇大。
又南,有峰东环而下。
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
……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
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注释】①派:量词。
②界:隔断。
③清碧:溪水名。
④下流:河流的下游。
⑤蹑:踩、踏。
⑥穹:隆起。
⑦骈:并列。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隐天蔽日:____(2)或王命急宣: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渡一溪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B.即清碧之下流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C.与对崖骈突如门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D.上耸下削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