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卷1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卷1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卷1试卷分析
宣化一中刘月19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注重基础、导向明确,很好地发挥了高考选拔人才和促进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功能和作用。

整份试卷命题取材丰富,考查有新意,时代特征鲜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试题考点分布均衡,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能够客观、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

具体来说试卷有如下特点:
一、试题结构稳中有变,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今年文综全国I卷的政治选择题仍然是12题至23题,共12道。

非选择题结构有近3年没有变动:38题考查经济生活(14分);39题考查政治生活(12分);40题第1小题考查文化生活(10分),第2小题考查生活与哲学(10分),第3小题开放性试题“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6分)。

试题结构编排和考查范围和分值依然保持原有
试卷回避“偏”“繁”“旧”知识点,坚持考试内容的基础性与考试范围的规范性相结合。

突出主干知识考查,但又不失考查深度。

试卷集中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掌握程度,体现对基础知识学习的高度关注。

例如,没有出现令大多考生焦虑的计算题,考查了曲线题,但要求学生对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理论的相关知识综合掌握。

二、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优势。

试卷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育德”和“增智”的彼此交融,塑造知行合一,培养和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

如:18题2018年1月发表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注重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和国家意识,通过社会热点对基础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外交贡献,学科特色得到鲜明体现。

试卷还注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生动的案例把传统文化具体化,引导考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如:40题(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19、20题以电影《流浪地球》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丹顶鹤寓意的变化为背景,让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流浪地球》成功的原因以及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这些题目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成果,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试题中还隐含众多的爱国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等主流价值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有利于学生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贯彻高考改革理念,深化学科能力考查。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强化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对学科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试题强调综合运用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38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为背景,请学生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

,设问考查关系类型题,整体性很强,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此份试卷语言文字精炼,节约考生阅读时间,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

同时文字内容思维含量高,内涵丰富有深度、综合考查有广度,要求考生能够充分挖掘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掌握的通透度和运用能力。

试卷选材丰富多元,时事热点、生活热点交相辉映,虽不回避热点,但考查角度有创新,体现公平原则,符合高考命题要求。

纵观2019年高考全国I卷政治试题,秉承以往风格,立意新颖,稳中求变,把鲜明的时代特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独有的学科特色融合在一起,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