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单选题1、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说明,(A)就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出发点。
A、课题的选择B、问题的提出C、调查的准备D、研究的方法2、(B)就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A、自变量B因变量C变量D常量3、(A)就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
A、自变量B、因变量C、变量D、常量4、当物价上涨时,工资的增加或增加幅度往往与之不同步,在工资增加与物价上涨之间属于(D)关系。
A、不相关B、零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5、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
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6、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就是(A)。
A、回归分析B、线性分析C、相关分析D、非线性分析7、工人的劳动技能越高,产品的差错率就越低,这两者之间属于(B)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零相关8、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分居、离婚、丧偶等,这些变量属于(A)A、定类变量关,小不B、定序变量C、定距变量D、定比变量9、介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变量称为(A)。
A、中间变量B、定距变量C、定比变量D、连续变量10、人数这种变量属于(B)。
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距变量D、定比变量11、生死。
婚否、有无工作、成年与否等这些变量属于(A)。
A、离散变量B、连续变量C、中间变量D、定类变量12、随着干部素质的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也相应提高,这两者之间属于(A)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零相关13、温度这种变量属于(B)。
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距变量D、定比变量14、学历,智商,年龄,成绩等这些变量属于(B)。
A、离散变量B、连续变量C、中间变量D、定类变量15、学生学习成绩随着用功的程度稳步上升,用功的程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近似一条直线,这两者之间属于(C)关系。
A、不相关B、零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16、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变化,不反映事物质的变化,这种变量称为(B)A、离散变量B、连续变量C、中间变量D、定类变量17、优、良、中、劣等这些变量属于(B)。
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距变量D、定比变量18、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就是(A)。
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比变量D、定距变量19、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就是(B)。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自变量D、因变量20、按一定标准把'抨物分为两类或多类,各个类别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区别,这种变量称为(A)。
A、离散变量B、连续变量C、中间变量D、定类变量21、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称为(A)。
A、命题B、概念c、定义D、假设22、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称为(D)。
A、命题B、概念C、定义D、假设23、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假设等都属于(A)。
A、命题B、证明C、概念D、假设24、以下属于未经证实的命题的就是(D)。
A、公理B、定理C、经验概括D、假设25、先期试探性的初步研究称为(A)。
A、探索性研究B、定性研究C、定量研究D、纵贯研究26、以下不属于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的就是(D)。
A、查阅文献B、咨询C、实地考察D、结构式访谈27、运用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依照社会调查研究过程的逻辑,从方法的技术性角度对已经完成的方案设计的整体与每个细节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加以评估,并通过反复衡量修正,使之加以完善与利于实施,称为(B)。
A、探索性研究B、可行性研究C、横向研究D、纵向研究28、(A)就是对现象的抽象,就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A、概念B命题c属性D定义29、将"未成年人"定义为“17岁以下的人"这属于(B)。
A、抽象定义B、操作定义C、概念D、假设30、将"未成年人"定义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人,这属于(A)。
A、抽象定义B、操作定义C、概念D、假设31、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概念分为(A)两个部分。
A、内涵与外延B、定义与内容C、内容与状况D、定义与状况32、消费者购买了两斤白糖,经过行业专家检测证实就是白糖。
在"两斤白糖"这个概念认识中,这时"白糖"属于(A)。
A信度B、内容效度C、效标效度D、构想效度33、消费者购买了两斤白糖,经过检验,白糖属实。
在"两斤白糖"这个概念认识中,“白糖”属于(B)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34、消费者购买了两斤白糖,经过检验,两斤属实。
在"两斤白糖"这个概念认识中,两斤属于(A)。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35、消费者购买了两斤白糖,经过目测,瞧上去就是白糖。
在"两斤白糖"这个概念认识中,这时"白糖"属于(A)。
A、内容效度B、效标效度C、构想效度D信度36、消费者购买了两斤白糖,经过专业仪器检测,从颜色、味道、甜度等专业角度证实就是白糖。
在"两斤白糖"这个概念认识中,这时"白糖属于(B)A、内容效度B、效标效度C、构想效度D信度37、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与特征只能以个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绝不兼容,指的就是(C)。
A、准确性B,完整性C、互斥性D、唯一性38、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称为(B)。
A,抽象定义B、操作定义C、具体定义D、概念定义39、量表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从内容上瞧,最主要与最常用的类型就是(A)。
A、态度量表B、能力量表C、智力量表D、性格量表40、最简单与使用最广泛的量表就是(B)。
A、累积量表B、总加量表C、语义差异量表D、态度量表41、测量中最基本的与难度较大的工作就是(B)。
A、测量工具B、测量规则C、测量对象D、测量数值42、社会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其中层次最高的就是(C)。
A、定类测量B、定序测量C、定比测量D、定距测量43、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就是(B)。
A、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距测量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C、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定序测量D、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定序测量44,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称为(A)。
A定类测量B、定序侧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45、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称为(B)。
A、定类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46、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称为(C)。
A、定类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47、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称为(D)。
A、定类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48、测量的可靠性称为 (A )。
A信度 B、效度C、精度D、误差49、以下不属于检验测量信度的方式的就是(D)A 再测法B、复本法C、分半法 D、抽样法50、(A)就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与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构思效度D、统计效度51、(B)就是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
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构思效度D、统计效度52、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称为(A)。
A效度B、信度C、精度D、误差。
53、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就是指(B)。
、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效标效度D、结构效度54、关于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述准确的就是(A)A信度就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B信度就是效度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C、信度既就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也就是效度的充分条件D、信度既不就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也不就是效度的充分条件55、统计学常(B)为界,把样本分为大小样本。
A、20B、 30C、 50D、 10056,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称为(B)。
A、总体B、样本C、抽样单位D、抽样框57、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就是性质与特征所做的概括说明,称为AA、抽象定义B、操作定义C、具体定义D、概念定义58、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称为(A)。
A、总体B、样本C、抽样单位D抽样框59,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称为(B)。
A抽样单位B,抽样元素C样本D、抽样框60、样本中所含个体单位的数量多少,称为(D)。
A总体B、抽样框C、抽样单位D、样本规模61、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称为(D)。
A、抽样元素B、样本C、抽样单位D、抽样框62、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C)。
A、抽样框B、抽样总体C、抽样单位D、总体63、抽样调查的前提条件就是(B)。
A、样本B、抽样C、资料D、数据64、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无一例外的逐个调查,称为(B)。
A、抽查B、普查C、个案调查D、非全面调査65、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与判断的方法就是(C)。
A、误差分析B、统计分析C、抽样分析D、调查分析66、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A)。
A、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B调查资金的筹备问题C、调查活动的组织问题D、调查时间的确定问题67、在现代社会中,抽样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主要类型,即(A)。
A、抽样调査ß、普查C、整群抽样D、随机抽样68、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D)。
A、普遍性B、复杂性C、同质性D、异质性69、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就是(C)。
A、文献法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70、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就是(B)。
A、调查资料的收集问题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C、节约人力财力与时间问题D、从个别认识一般的问题71、抽样调查就是人们(A)的重要途径。
A,由部分认识整体B、由整体认识部分C、由本质认识现象D、由具体认识抽象72、(A)就是指总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同等的进入样本的可能性,即每一个成员的被抽取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个体之间彼此被抽取的机会就是独立的。
A、概率抽样B、偶遇抽样C、判断抽样D、定额抽样73、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就是(A)。
A、概率抽样B、非概率抽样C、偶遇抽样D、判断抽样74、属于概率抽样的就是(C)。
A、偶遇抽样B、判断抽样C、滚雪球抽样D、分类抽样75、属于概率抽样的项目就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