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审计发展阶段

内部审计发展阶段

内部审计理论(发展阶段及为什么发展起来?)
1)财务导向内部审计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原因:工业革命和股份公司制度;分工和分权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使高层管理人员无法直接观察下属的工作,促成了企业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出现;民间审计发展到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在其影响下,内部审计活动也以财务报表和账簿为核心
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检查会计、财务及其他业务的独立性评价活动,以便向管理部门提供防护性和建设性服务。

目标: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就是帮助管理者有效管理组织的业务活动。

可以概括为保护公司利益以及增强公司利益两方面。

目的:查错防弊,重点是审查财务报表【对象:会计和财务事项】
2)业务导向内部审计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起)
定义: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检查会计、财务及其他业务,以向管理当局提供服务的独立性评价活动【对象:组织各种业务活动和其他管理控制】
目标:1、揭露低效率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2、为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服务。

重点:内部审计的重点从财务报表的审查转向了具体业务和管理控制的分析和评价。

目的:服务于管理层,发挥兴利的作用
3)管理导向内部审计阶段(20世纪70年代起)
原因: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必须建立同外部环境的联系,以适应其变化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
定义:管理审计包括业务审计和政策审计两种,业务审计是为改善、提高业务活动效率性和盈利性而向管理当局报告的活动;政策审计则是以评价公司方针政策是否被高效率、高盈利地履行为内容而向股东报告的活动。

目标:为组织服务的目的在于协助组织的管理成员(包括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有效履行他们的职责。

从服务的最终目的上看,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是为帮助管理当局改进决策,提高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责任服务的。

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20世纪90年代起)
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9)【对象: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审查于一体的综合审计。


目标:为增值能够开启咨询、风险管理以及治理程序等新领域,为组织做出贡献提供新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