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2010年十大典型案件

2008年-2010年十大典型案件

1、刘某诉甲公司、乙公司所有权确认纠纷案【裁判要旨】根据《物权法》规定,房屋登记是房屋所有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未经登记,房屋所有权不发生变动。

合同明确的是双方债权债务关系,即便对合同进行公证,亦只是对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不当然地发生房屋所有权的变动。

【案情概要】2002年,刘某与甲公司签订抵债协议书,约定用甲公司所购房屋清偿甲公司欠刘某的全部债务,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中如另有费用发生,由刘某自理。

该协议办理了公证手续。

此后,刘某与甲公司签订了租房合同,约定刘某将涉案房屋出租给甲公司使用。

但甲公司、刘某均未办理该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

2008年,乙公司依据生效判决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依法查封了涉案房屋。

刘某遂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涉案房屋的所有权归其所有,并解除对该房产的查封。

法院认为,抵债协议书反映的是刘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且刘某没有按照抵债协议书履行支付相关费用的义务,亦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办理讼争房屋的权属登记。

虽然双方对抵债协议书进行了公证,但刘某并不能因此而自然取得抵债房屋的所有权,故判决驳回刘某诉讼请求。

【法官寄语】物权登记和公证都是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度,但他们所起的法律效果是不同的。

公证制度虽然是公证机构对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等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但并不具备公示效力,不改变物权的权属。

而物权登记是房屋所有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未经登记,房屋所有权不发生变动。

因此,物权登记对社会公众具有公示效力。

这则案例提醒广大购房者,合同只是证明当事人之间有债权关系,房产登记才意味着你拥有了所有权。

因此,在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后,一定要及时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过户手续。

否则,即使你实际占有了该房屋,严格从法律上讲,这房屋还不是你的。

万一登记方一房二卖,将会影响你实现对房屋的权属。

2、赵某等44户与南京某房产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裁判要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如果楼书等宣传资料关于商品房及相关设施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则该宣传资料应认定为是要约,即使出卖人的这些说明和允诺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案情概要】某房产公司在对外销售某楼盘时,在售楼处放置的宣传资料对该楼盘的一些设施作了描述,如9米高的水景大堂,顶层是直升飞机停机坪,31楼是多媒体会议层,16楼是公共餐厅,37楼为俱乐部等。

此后,赵某等人分别与该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契约》,对房屋的基本状况及违约责任作了明确约定。

双方合同还对公共配套设施的交付内容、装饰装修及设备标准进行了约定。

合同签订后,赵某等人均按约支付了房款,该房产公司亦交付了房屋。

因房产公司交付的楼盘与宣传资料中所描述的大堂、公共餐厅、多媒体会议室和直升机停机坪等公共设施不符,赵某等诉至法院,要求该房产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认定,本案的宣传资料中对具体设施的描述是具体确定的,且赵某等人也陈述这些配套设施和设计也是影响他们购房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认为,宣传资料中的这些描述对于赵某等人决定是否订立该商品房买卖合同有重大影响,该宣传资料应该成为该合同的内容,该房产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

【法官寄语】我们在购房时,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开发商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在媒体广告或自行印制的售房宣传资料、户外广告中,对所售楼盘的房屋和相关设施做出一些说明和允诺,这种情形在期房的销售中尤其普遍。

但事后,很多美好的愿景都未能实现,这就导致大量纠纷诉至法院。

对此,买房人购房时要注意甄别,一是这些宣传内容如果用语含糊,也没有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通常只能认定为是要约邀请,对开发商不构成拘束力。

二是如果这些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且这些说明和允诺会对买受人决定是否购买房屋产生重大影响,则这些宣传资料可以认定为是开发商作出的要约,即使没有载入合同,对开发商仍然有拘束力。

当然,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在宣传时也要诚实、诚信,不能忽悠购房者,否则,经济利益受损事小,商誉受损才是大。

3、某房产经纪公司诉张某居间合同纠纷案【裁判要旨】房产经纪公司作为房屋买卖的居间方,应坚持诚信原则,为买卖双方提供合法的居间服务。

因买房人不接受房产经纪公司要求在合同中填低申报价格而导致买卖双方未能按居间合同约定履行,买房人的行为不构成违约,居间方要求买房人承担中介费和违约金的诉求不应支持。

【案情概要】某房产经纪公司(居间方、丙方)、张某(买方、乙方)及蒲某(卖方、甲方)三方签订房屋买卖中介合同一份,约定乙方购买甲方房屋一套,丙方为双方提供交易机会,并促成交易成功。

合同第七条约定了中介费及违约责任。

合同第十一条约定,双方同意过户时,将装修费单独列出,填低申报价格。

同日,蒲某与张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一份。

但因张某不同意填低申报价格,最终导致该房屋买卖合同未能履行。

后该房屋又通过该同一房产经纪公司出售给他人。

某房产经纪公司以张某违约为由诉至法院要求张某给付中介费和违约金。

法院认为,三方签订的房屋买卖中介合同依法成立且有效,导致房屋买卖合同未能履行的原因是张某拒绝填低申报价格,而填低申报价格系违规行为,张某拒绝填低申报价格,不构成违约。

在此情形下,经纪公司不但不想方设法促成合同继续履行,而是将房屋另行出售,再向张某索要中介费,显然是不恰当的。

故法院依法驳回某房产经纪公司的诉讼请求。

【法官寄语】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产中介业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型服务业。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中介市场分得一杯羹,中介机构不断标新立异,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顾客。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不规范的操作不断涌现,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房产市场的正常秩序,随之也产生了大量民事纠纷。

本案中出现的填低申报价格的情况现实中并不少见,出现此种情形大多是由于买卖双方想规避部分应缴纳的规费。

在获得蝇头小利的同时,事实上也给双方当事人和中介公司埋下了诸多纠纷隐患。

因此,在房产交易中,我们应当坚持诚信原则,房价是多少就是多少。

如实填报,看似多交了规费,但实际上保证了交易的顺利进行,避免了纠纷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了买卖双方和中介公司的利益。

4、某小区业主委员会诉某物业公司物业管理纠纷案【裁判要旨】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共有部分在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包括前期物业管理)期间所产生的收益,应属全体业主所有。

物业服务企业对共有部分进行了经营管理的,可以享有一定比例的收益。

【案情概要】2002年11月25日,某物业公司与某开发商签订某小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合同约定管理期限为2002年11月25日起至业主委员会成立时止。

2007年12月22日,某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并于2008年6月21日致函物业公司明确与其终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同时要求物业公司移交相关资料和财产。

经协商,双方达成了移交协议性质的“移交清单”一份。

业主委员会认为,该移交清单对物业公司在2004年至2007年间对小区共有部分收益的分配没有涉及,故诉至法院要求物业公司予以返还。

法院认为,双方的移交协议,明确移交的是2008年上半年的共有部分收益,对于2004至2007年共有部分收益,全体业主和物业公司可以通过合同约定进行分配,在没有约定情形下,应当依法合理分配。

根据公平原则,同时考虑到双方自行协商确定的2008年上半年共有部分收益的分配方案,即业主得七成、物业公司得三成的约定,法院判决,对共有部分的收益,业主委员会得70%,物业公司得30%。

【法官寄语】物业纠纷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类民生案件,其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和业主不按时缴纳物业费。

近年来,因共有部分收益分配引发纠纷也时常发生。

共有部分一般包括小区的公共道路、绿地、楼梯、走廊、楼顶等等。

日常生活中,物业公司往往会利用这些共有部分从事一些盈利活动,并获取收益。

但如何分配这些收益,往往会造成业主和物业公司争论。

本案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共有部分属业主共同所有,故收益应归业主共同所有,但物业公司为此付出了劳动,因此也应当分得部分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业主所有收益,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应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而不是由业主拿来分的,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多说一句,业主和物业公司就好比是住在一个大家庭里的一家人,业主们希望有整洁的家园和优质的服务,物业公司作为企业也需要必要的收入才能生存和发展,也才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因此,业主和物业公司和睦相处才是正道,有什么事,希望大家都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消除误会,这才是我们所想要的“幸福家园”!5、马某等诉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裁判要旨】无行医资格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设立的卫生服务站内从事诊疗活动的,应认定为非法行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卫生服务站的设立者,应依法对其机构内的非法行医者造成的各项侵权损害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案情概要】周某无行医资格,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义对外行医,每月向中心缴纳2000元管理费。

刘某因患有妇科病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新民东路服务站就诊,周某用含有砒霜制成的中药为其治疗,后刘某因出现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入院,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事后查明,新民东路服务站系卫生服务中心非法设立。

马某等为周某的近亲属,遂诉至法院,要求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赔偿责任。

经法院主持调解,马某等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调解协议,由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刘某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

【法官寄语】本案的损害后果是令人痛心的,这也折射出了当前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医患纠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法官而言,一边是患者的生命健康,一边是医学科学的健康有序发展,两者都很重要。

因此,作为患者,当生命健康受到侵害时应理性维权,像本案的当事人,通过正当的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应采用极端的、非理性的方式,如医闹,来解决问题。

而作为医疗机构,也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内部管理,杜绝任何的事故隐患。

就本案而言,我们现在已经无法揣测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何让没有行医资格的周某来坐诊,但这种行为不但违法,更是严重违背医德的,对此,医疗机构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但是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的医生都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都是有着高尚医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而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是善良的、有礼有节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只要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就一定能为我们的医疗创造良好的环境,毕竟良好的环境既有利于医生用心治疗,也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6、朱某、中华环保联合会诉某集装箱公司环境污染侵犯公民权益纠纷案【裁判要旨】因生活环境受到污染侵害的公民、依法成立的环境保护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采取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等措施,以制止其侵权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