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本量利分析和差量分析法的应用
本量利分析和差量分析法的应用
4、根据甲乙差别收入和差别成本计算差别损益。
制造甲产品而非乙产品的差别利润=55 000-35 000=20 000元 由此,生产甲产品比生产乙产品可多获利20 000元,所以应 该选择甲产品这一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2007.08
谢 谢 !
2011.9 2007.08
(一)涉及的成本概念
决策相关成本: 与特定决策方案相关联,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在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成本。
决策无关成本: 过去已经发生,或者虽未发生但对决策没有 影响,不能导致决策差别,在决策分析时可 以不予考虑的成本项目。
相关成本一定是未来成本,是能够导致决策差别的成本
2007.08
2007.08
差量分析法的应用
在生产何种产品决策中的应用 (见例题) 在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中的应用 需注意:1、由于自制或外购的预期收入是相同的,故进行 差量分析时无需计算差别收入,取差别成本最低者为最优 方案。 2、固定性制造费用一般对于自制或外购来说为不
相关成本。
3.在自制情况下还需考虑机会成本。
4.其他因素不变时,若品种结构发生变动,则加权平均的综合 贡献毛益率会相应发生变动, 则综合保本销售额会相应发生变 动;
2007.08
二、保利分析(规划目标利润)
1. 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模型 保利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保利销售额=保利销售量×销售单价 =(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2. 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模型 保利销售量=
2007.08
2、根据单位销售价格和预计产销量计算甲乙两产品的预期收 入并计算差别收入。 产品的预期收入=单位销售价格×预计产销量 甲产品的预期收入=35 × 8 000=280 000元 乙产品的预期收入= 45× 5 000=225 000元 差别收入=280 000-225 000=55 000
税后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 1 所得税税率 单位贡献毛益
保利销售额=保利销售量×销售单价
=
税后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 1 所得税税率 贡献毛益率
2007.08
三、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主要研究为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各有关因素应处于 何种水平,以及各因素的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敏感系数:反映各因素敏感程度的指标。
2007.08
根据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通过计算确定生产哪种产品对 企业最为有利。 1、 由于现有生产能力20000小时,根据甲乙各自所需工 时计算预计产销量。 产品预计产量=现有生产能力/单位产品需用工时 甲产品预计产销量=20000/2.5=8000件 乙产品预计产销量=20000/4=5000件
(1)总量指标
安全边际量(额)=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额)-保本销售量(额) (2)相对指标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额(量) 100% 实际或预计可达到的销售额(量)
2007.08
利润=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保本销售量
利润=单位贡献毛益×安全边际量 =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额
2007.08
4、 联合成本与可分成本 联合成本: 指联产品或半成品在进一步加工前所发生的变动 成本和固定成本。 无关成本
可分成本: 指联产品或半成品在进一步加工阶段中所需追加 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相关成本 5、差量成本
差量成本: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之间预期成本的差异。
相关成本
2007.08
差量分析法
应用:
(1)在新产品开发决策中的应用(例题) (2)在新旧生产方法决策中的应用 (3)在零件自制还是外购决策中的应用(成本无差别法) (4)在生产工艺方案选择决策中的应用
2007.08
2007.08
差量分析法在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涉及的有关成本概念 二、差量分析法在短期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2007.08
敏感系数 目标值变动百分比 因素值变动百分比
为正数时,同方向变化; 为负数时,反方向变化
1.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经营杠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产销量较小幅度的变动引起利润较大 幅度的变动的现象 经营杠杆系数
DOL
基期贡献毛益 ( p v)Q E / E = 基期利润 ( p v)Q F S / S
销售利润率=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率
2007.08
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1.其他因素不变时,单价越高,保本点越低,同样的销售量下 实现的利润越多或亏损越少;
2.其他因素不变时,单位变动成本越高,保本点越高,同样的 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多; 3.其他因素不变时,固定成本越高,保本点越高,同样的销售 量下实现的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多;
200产销量计算甲乙的 预期成 本并求出差别成本。
产品预期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预计产销量
甲产品的预期成本=20 × 8000=160 000元 乙产品的预期成本=25 × 5000=125 000元 差别成本=160 000-125 000=35 000元
2007.08
2007.08
一、差量分析法在生产何种产品决策中的应用
例:某企业现有设备生产能力是20 000h,利用现有设备即可 生产甲产品也可以生产乙产品,资料如下:
产品
单位产品需要工时 /h 单位销售价格/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固定成本总额/元
甲产品
2.5 35 20 6 000
乙产品
4 45 25 6 000
2007.08
利润=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固定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 ×销售量-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
2007.08
一、保本点分析
保本点——企业处于不赢不亏时所必须达到的业务量。
1. 对单一产品保本点的测算(可用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表示) ① 方程式法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销售单价 ② 贡献毛益法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 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 贡献毛益率 2.多种产品保本点的测算(只可用保本销售额表示) ① 综合法 ② 加权平均法
2007.08
相关指标
1.保本作业率
该指标表示企业要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其生产开工率必须达到的百分比。
保本作业率 保本销售量/ 额 100% 正常开工的销售量额 /
该指标越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指标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弱。
2.安全边际
标志着从现有销售量(额)或预计可达到的销售量(额)跌落到保本点, 还有多大的差距
本量利分析法的应用 差量分析法的应用
CVP分析法
1 2 3 4
保本分析
保利分析 目标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cvp在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2007.08
本量利分析(cvp),全称“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是指 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一定期 间内的成本、业务量(产量、销售量等)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制 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基本假设: 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假设 相关范围假设 线性关系假设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产销平衡假设
1、 付现成本与沉没成本 付现成本: 由某一决策方案引起的需要立即或于最近时期支 出现金的成本。 相关成本 沉没成本: 根据过去的决策结论已经支出,无法由现在或将 来的任何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历史成本 无关成本
2007.08
2、机会成本
在经营决策时,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取一个最佳方案, 而放弃使用资源的次佳方案时所丧失的可计量的“潜在收 益”,即可能实现的所得。 相关成本 3、共同成本和专属成本 共同成本:多个备选方案共同发生的成本,一般表现为固定 成本。 无关成本 专属成本: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产品或某个部门等某些特定 对象(备选方案)的成本。 相关成本
就是通过对两个备选方案的差别收入与差别成本的比较来 确定哪个方案较优的决策方法。该方法通常适应于只有两个备 选方案的互斥决策。
差别收入 差别成本 判断准则:
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入的差额 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成本的差额
若差别收入 > 差别成本,则前一个方案较优; 若差别收入 < 差别成本,则后一个方案较优; 若差别收入 = 差别成本,则两方案均可。
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企业经营风险越小。
2007.08
2007.08
四、cvp在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择优标准:
① 不同方案下实现保本的难易程度,一般选择相同条件下 保本点小的方案 ② 不同方案下实现相同利润目标的难易程度,一般选择相 同条件下目标销售量小的方案 ③ 不同业务量下总成本最小的方案
2007.08
在有关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中的应用
注意: 在对联产品或半成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 析时,联合成本均为无关的沉没成本,相关成本只包括可分 成本,相关收入则包括直接出售和加工后出售的有关收入。 只需比较进一步加工和不加工情况下的差别利润。 若前者小于后者,则进一步加工方案较优; 若前者大于后者,则直接出售不进一步加工的联产品或 半成品的方案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