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筹划
• • • • • • • (一)纳税人纳税义务的节税筹划 1、纳税人纳税身份的筹划 (1)居民与非居民身份的筹划 税法规定: 居民与非居民的划分标准:住所与时间标准 纳税义务:居民负有无限纳税义务 非居民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中国公民 纳 税 人 个体工商业户 在中国有所得 的外籍人员 港、澳、台同胞
• 案例:赵先生2012年4月从单位获得工资51 200元, 同时,他在另一家公司做兼职法律顾问,每月获得收 入25000元。公司以工资、薪金的形式为赵先生代扣 代缴个人所得税。计算赵先生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 并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 应纳税额=(51200+25000-3500)×35%-5505 • =19940元 • 筹划方案:兼职工作雇佣关系变为劳务关系。 • 工资应纳税=[(51 200-3500)×30%-2755] =11555元 • 劳务应纳税=25000(1-20%)×20%=4000元 • 合计应纳税=11 555+4000=15 555元
• (3)工资与劳务报酬相互转化 • 案例:王先生2012年3月从单位获得工资1600元,同时又到 另一外资公司做兼职工作,合同约定兼职工作期限1年,每 月收入2400元。合同没有约定王先生和公司的关系,外资 公司以劳务报酬的形式为王先生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计 算王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并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 劳务应纳税额=(2400-800)×20%=320元 • 工资应纳税额=0 • 筹划方案:修改与外资公司的合同为雇佣关系。则应纳税 额=(2400+1600-3500)×3%=15元
• 例:某公司要完成一项工程,预计工期9个月,请张工程师在 业余时间为其设计图纸,预计花费时间为1个月,谈妥劳务报 酬2.5万元。公司还要请张工程师在施工期间担任顾问,但张 工程师要出国交流因而未答应,但表示随时可以为公司解答 图纸中的疑问,公司支付张工程师设计费时考虑以后可能还 要请他修改、解释图纸而实际支付了3万元。 • 一次支付: • 应纳个税=30 000×(1-20%)×30%-2000=5200元 • 分十个月支付: • 应纳个税=(3000-800)×20%×10=4400元 • 作两项劳务: • 设计劳务:25000 ×(1-20%)×20%=4000元 • 咨询劳务:5000 ×(1-20%)×20%=800元 • 合计税额= 4000+800=4800元
习惯性居住场所:是指 个人因学习、工作、探亲 等原因消除后,无理由 在其他地方继续居留 时,所要回到的地方。
临时离境:一个纳税年度 内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 多次累计离境不超过90日
• 境内无住所个人取得工薪所得纳税义务的规定
居住时间 境内工作期间 在境外工作期间 境内支付 境外支付 境内支付 境外支付
2、个人直接投资的身份选择
• • • • • • (1)个体工商户 (2)个人独资企业 (3)合伙企业 (4)私营企业(一人公司) 收入相同的情况下,税负有差异; 私企风险较小,独资与合伙企业风险较大 ,承担无限责任。
3、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方式的选择
• 税法规定:一、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 仍为企业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 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按照承包、承租 经营合同(协议)规定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 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为:(1)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 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 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 税率。(2)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 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 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 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 二、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工商登记改变为个 体工商户的,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 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对企事业单位
• 例:某大学教授应邀外地讲学,邀请单位支付讲学报酬50 000 元,路费、住宿费和餐饮费由教授自理。教授花费路费、住宿 费和餐饮费10 000元。计算邀请单位应扣缴教授的个人所得税 ,并提出纳税方案。 • 代扣税=50 000×(1-20%)×30%-2 000 • =10 000(元) • 税后收益=50000 -10000 -10000=30000元 • 筹划方案:路费、住宿费和餐饮费10 000元改由邀请单位支付 • 代扣税=40 000×(1-20%)×30%-2 000=7 600(元) 税后收益=40000 -7600=32400元
• 重新安排发放方式: • (1)奖金按月平均发放(每月3000元): • 全年应纳税额=[(4500+8000)-3500) ×20%-555] ×12=14940元 (2)奖金分两次发放,7月份发30000,年终发66000 7月份应纳税额=(4500+30000-3500)×25%-1005=6745元 其他11个月应纳税额=[(4500-3500)×3%]×11=330元 年终奖应纳税额66000×20%-555=12645元 (66000÷12 =5500元 适用税率20%,速扣数555) 合计应纳税: 6745+330+12645=19720元 (3)拿出部分年终奖做月奖平均发放,每月发放5000元月奖 工资应纳税额=[(4500+5000-3500)×20%-555]×12 =7740元 年终奖应纳税= 36000×10%-105=3495元 合计应纳税=7740+3495=11235元 (4)月发奖3500元,剩余54000年终发放 工资应纳税=[(4500+3500-3500)×10%-105]×12 =4140元 年终奖应纳税= 54000 ×10%-105=5295元 • 合计应纳税= 4140 +5295=9435元
个人所得税筹划
一、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与计征原则
• • • • • • (一)特点 1、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3、定率扣除与定额扣除相结合的费用扣除方法 4、源泉扣缴与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税方法 5、纳税人分为居民与非居民
• (二)计征原则 • 1、本币原则:所得为外币的,按填开完税凭证的上个 月的最后一天的外汇牌价折合人民币计征。 • 2、分别计征原则 • 同一纳税人的不同性质所得分别计税; • 同一纳税人同性质所得分别计征境内、境外所得税; • 来源于境外不同国家所得分别计税。 • 3、税收饶让原则 • 4、税项扣除原则:费用扣除和捐赠扣除 • 捐赠扣除:认清捐赠对象、经过法定社团和机关、 取得合法凭证、预先调整超限金额
居民 纳税人
非居民 纳税人
境内有住 所,或无 住所而在 境内居住 满一年的 纳税人 住 所 和 时 间 境内无住 标 所又不居 准 住或者无 住所而在 境内居住 不满一年 的个人
居民与非居民的划分标准
住所标准
时间标准
因户籍、家庭、经济 利益关系,而在境内 有习惯性居住场所
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境内居 住满一年(即1月1日 —12月31日满365日), 临时离境不扣除
• • • • •
3、稿酬所得的筹划 (1)多人合作时,合理分摊稿酬。 (2)前期写作费用转移给出版社。 4、财产租赁所得的筹划 个人出租房屋涉及的税费种类比较多,如营业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等。 • (1)合理选择出租对象 • 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24号 • (1)对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 得税。 (2)对个人出租、承租住房签订的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 (3)对个人出租住房,不区分用途,在3%税率的基础上减半 征收营业税;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1 2 3 不超过1500元的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税率(%)速算扣除数 3 10 20 0 105 555
4 5 6 7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征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4〕179号 •
• 案例:王先生所在的生产化工原料的集体工厂由于 经营不景气,主管部门决定将该厂对外租赁经营承 包。通过竞投,决定由王先生承包经营该厂。其承 包合同上注明,王先生每年交纳承包费10万元,租 期两年,从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租赁 后,主管部门不再为该企业提供管理服务,所有经 营成果全部归王先生个人所有。2008年该厂实现会 计利润20万元(已扣除上交承包费10万元)。对该厂 的工商登记和纳税问题,王先生请有关咨询机构设 计了两套方案。 • 方案一:将原企业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 • 方案二:王先生仍使用原企业营业执照 • 试比较两套方案的优劣。
? ≤90(183)日
1年>?>90(183) 日
√√Βιβλιοθήκη ×√× ★
× ★
×
×
5年≥?≥1年
?>5年
√
√
√
√
√
√
×
√
★境内企业董事、高层管理人员例外
• 纳税身份筹划方法: • 1、转移住所。是指个人通过个人的住所或居住地跨 越税境的迁移,以实现减轻税负的目的。 • 其具体方法是:①住所真正迁出高税国;②虚假迁出 高税国,即利用有关国家关于个人住所标准的不同规 定或模糊不清,以实现在法律上不再成为高税国的居 民。 • 2、成为税收难民。利用不同国家对居住时间确定的 差异。
方案一:工商登记改为个体户后,王只须缴个人所得税 08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00-2000×12=176 000(元) 全年应纳税额=176000×35%-6750=54 850(元) 实际取得税后收入=200000-54850=145 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