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细胞生物学考试大题汇总(修订版)----仅供参考黄色部分与准确答案区别较大,不方便改动,最好自己在书本上总结,很重要;蓝色部分还未确认是否准确;红色字体的是修改部分,仅供参考1.GC对蛋白质进行哪方面的加工修饰?⑴蛋白质的糖基化:N-连接的糖链合成起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复合体,在高尔基复合体内,原来的糖链变成形态各异的寡糖链,O-连接的糖基化也在高尔基复合体内完成。
⑵蛋白水解活化:高尔基复合体的膜结合着很多类糖蛋白水解酶,可以将某些蛋白质N端或C端切除,成为成熟的多肽,具有生物活性.2.※试述内质网的形态结构、类型及功能形态结构: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细胞器。
是一种封闭的扁平囊状、管状和泡状结构。
具有两个面,外表面称为细胞质基质面,内表面称腔面。
类型: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即颗粒内质网):常由扁平囊构成。
排列比较整齐,表面附有大量核糖体且粗糙。
功能:①蛋白质的合成②蛋白质的修饰③新生肽链的折叠和装配④蛋白质的转运滑面内质网:多是管泡状功能:①参与脂质的合成和转运②参与解毒作用③参与糖原的代谢④是肌细胞Ca2+的储存场所⑤与胃酸、胆汁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3.※什么是信号肽?试述蛋白质合成的信号假说答:蛋白质合成时,首先在游离核糖体上由信号密码翻译出的一段肽链,成为信号肽(signal peptide)①游离核糖体上合成信号肽②细胞质基质中SRP识别信号肽,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翻译暂停。
③核糖体与粗面内质网结合,形成SRP-SRP受体-核糖体复合物④SRP脱离核糖体,再参与SRP循环,核糖体上的多肽链继续合成,并向内质网腔转运。
⑤信号肽被信号肽酶切除,在内质网腔内降解⑥蛋白质合成结束,附着核糖体脱离内质网膜,大小亚基分离,参与核糖体再循环。
4.简述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答:高尔基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泡状复合结构,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附着,形态上可分为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3部分。
功能:①参与蛋白质的加工;②参与糖类和脂质的合成和修饰;③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④进行膜的转化功能⑤参与形成溶酶体。
5.※溶酶体是怎样形成的?分几类?各有和特点?具有哪些功能?答:溶酶体的酶类首先在内质网上合成,跨膜进入内质网的腔。
在顺面高尔基体带上甘露糖-6-磷酸标记后在高尔基体反面网络形成溶酶体分泌小泡,最后通过脱磷酸形成成熟的溶酶体。
分为3类:初级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但无活性次级溶酶体:含水解酶和相应底物三级溶酶体:含不能被消化、分解的物质功能:①能够清除无用的大分子物质、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或死亡的细胞②是机体防御保护功能的组成部分③具有消化物质和提供营养的功能④参与某些腺体组织和细胞分泌的调节⑤协助器官组织的变态和退化⑥协助精子和卵细胞受精6.※分泌蛋白在细胞内是如何合成和运输的?答:蛋白质首先在内质网合成和修饰,然后在高尔基体进行再修饰和归类,最后达到细胞膜。
此过程中,囊泡运输始终受到监控,只有正确折叠和组装的分泌蛋白才能运至细胞表面与质膜融合将分泌蛋白排出细胞外。
否则将在细胞内降解。
7.什么叫做液态镶嵌模型?答:主要特点: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膜中蛋白质分子以不同形式与脂双层分子结合,有的镶嵌在脂双分子中,有的则附在脂双层的表面。
它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的结构。
8.膜的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答:是指膜脂和膜蛋白具有流动性,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
这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影响因素有:①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及其长度②胆固醇(动物细胞质膜含较多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重要双重调节作用)③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④膜蛋白的影响(膜脂与蛋白质结合后,其流动性会显著降低)⑤受温度、离子强度、PH、极性基团、金属离子影响9.细胞表面受体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答:离子通道受体:靠开启离子通道来传导信号。
催化受体:靠自身TPK活性来转导信号,其第二信使是磷酸化的靶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G蛋白将信号传导给效应酶。
10.※叙述细胞膜小分子及离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11.一钠钾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运输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Na+ -K+泵具有ATP酶的活性。
能水解ATP获取其中的能量。
所进行的是有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Na+ - K+泵由α和β2个亚基组成,再α外侧有2个K+的结合点,内侧具有3个Na+与大亚基上的Na+位点相结合。
同时ATP被催化水解。
使天冬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
磷酸化过程改变Na+ - K+泵的空间构象,使3个Na+排出胞外,同时胞外K+与α亚基外侧面相应位点结合,大亚基去磷酸化,使α亚基空间结构再次改变,将2个K+输入细胞,到此完成了Na+-K+泵的整个循环。
Na+ -K+泵每次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3Na+和2个K+。
生物学意义:1.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细胞的体积2.为葡萄糖协同运输泵提供驱动力3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12※叙述细胞膜大分子及颗粒性物质的运输方式。
答: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式和融合来完成转运过程,称为膜泡运输。
膜泡运输包括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13细胞凋亡的形态及生化特征凋亡形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胞皱缩、染色质凝集、凋亡小体形成等。
以细胞核的形态变化为主:①细胞核内染色质异常凝集,并聚集于核膜内面呈半月形或其他形状②形成凋亡小体③细胞质发生明显皱缩,早期线粒体增大,线粒体嵴增多,晚期出现空泡。
凋亡小体可发生内质网膨大,溶酶体增多,以及细胞骨架排列紊乱等结构④细胞膜表面微绒毛和细胞间连接减少,但细胞膜保持完整生化特征:①DAN片段化成梯状条带②RNA和蛋白质合成增加③胞内Ca2+浓度升高④有多种蛋白酶参与⑤线粒体发生一系列改变14.※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比较①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由基因所控制。
细胞坏死是外界因素,如物理、化学损伤和微生物侵袭所引发的②细胞凋亡时,外形保持完整而坏死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器变形,膜破裂,胞浆外溢③凋亡的细胞无炎症反应,而坏死的细胞有炎症反应④细胞凋亡有凋亡小体形成,而坏死则无凋亡小体形成15.※描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是由两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囊结构,两层膜互不相连,外膜将线粒体空间与胞质空间分隔开来,内膜将线粒体内部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
膜内空间成为内室,内膜与外膜之间的空间成为外室。
总而言之,线粒体的结构包括外膜、内膜、膜间腔,基质腔①线粒体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最终彻底氧化释能的场所。
主要的功能是进行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线粒体是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的主要场所16.为什么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答:线粒体不仅是动物细胞内除细胞核外唯一含有DNA的细胞器,而且线粒体还具有完整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系统,能转录和翻译自身所需的少量蛋白质。
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DNA 编码,在线粒体外合成后运入线粒体执行其功能的,所以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17.※微管、微丝的体外组装和功能微管功能:①微管构成细胞内的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②微管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③微管参与中心粒、纤毛和鞭毛的形成④微管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分布和定位⑤微管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⑥微管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微管的组装:微管组装时,首先α,β微管蛋白形成异二聚体,即聚合。
一些异二聚体聚合成片状的核心,再经过侧面增加异二聚体而使之扩展成13条原纤维。
即合拢成一段微管,再将新的异二聚体不断加到微管端部,使之延长。
微丝的功能:①微丝构成细胞支架并维持细胞的形态②微丝参与细胞运动③微丝参与细胞分裂④微丝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⑤微丝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⑥微丝参与肌肉收缩微丝组装:微丝的组装分3个阶段,成核期、生长期、平衡期①成核过程先形成肌动蛋白相关蛋白Arp2/Arp3起始复合物。
肌动蛋白单体与起始复合物结合形成三或四聚体核心②肌动蛋白单体迅速在核心两端聚集,进入生长期③微丝组装到一定长度时,肌动蛋白单体组装与去组装达到平衡状态,微丝长度基本不变,即平衡期。
18.※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分为6个时期(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和胞质分裂)前中期:每一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各与一组着丝粒微管相连。
着丝粒微管使染色体移向赤道面并列排列;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布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并与纺锤丝相连。
两个动粒分别面向纺锤体两极;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分离,并向两极移动。
末期:两组子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染色体去凝集,核膜开始组装;胞质分裂:细胞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
形成;缢缩,直至细胞完全分裂19.减数分裂的过程:前期I:染色体配对,重组交换;中期II:进行纺锤体的组装,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I: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并向两极移动;末期I:染色体移至两极,去凝集成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并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前期II:染色质发生凝集,核膜核仁消失,并形成纺锤体;减数分裂中期II: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减数分裂后期II: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减数分裂末期II:染色体去凝集,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发生胞质分裂。
20.※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并说明其意义。
有丝分裂和简述分裂的异同(发生的细胞DNA复制次数、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子细胞中DNA含量和子细胞的数量)相同点: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过程都形成有丝分裂器,都有明显的细胞核特别是染色质的变化,DNA都只复制一次。
不同点: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DNA含量为2n,子细胞数量为2。
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2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含量减半,子细胞数量为4.21.细胞周期限制点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概念:保证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和染色体和染色体准确分配的检查机制。
种类:G1-S期检验点(DNA损伤检验点)S期检验点 (DNA复制检验点)G2fM期检验点(DNA损伤检验点)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组装检验点)作用:细胞周期检验点通过延缓细胞周期的进程。
为DNA复制前的修复、基因组的复制及基因组的分离提供充足的时间。
检验点功能的丢失或减弱可能会通过降低DNA复制效率来增加和诱导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22※简述核仁的结构和功能答:核仁呈卵圆形或圆形,无界膜包被,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种网状结构、核仁中有三种基本结构成分:①纤维中心;②致密纤维成分;③颗粒成分核仁是细胞合成核糖体的工厂,是进行rRNA(5SrRNA除外)的转录、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组装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