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芨块茎等作为外植体的组培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白芨块茎等作为外植体的组培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白芨块茎等作为外植体的组培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1.材料的选择
实验表明,新鲜白芨的茎尖、块茎、侧芽以及
幼根也都可以作为白芨组培的外植体。

田英翠等
用幼根、何俊蓉等用块茎的顶芽、余朝秀等用茎
尖及侧芽、石云平等用侧芽和块茎、韦卡娅等用
块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白芨的组织培养。

在实验中,
以侧芽为外植体的培养效果较块茎好一些,主要
因为侧芽的灭菌效果较好且恢复生长较快,但利
用块茎培养可以使外植体的采集不受到季节的限
制,即使在白芨的休眠期也可以培养,而侧芽一般选在3~5月份采集,能使培养过程中分化率较高而且受污染程度较小。

总体上目前以块茎等为外植体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一些,主要由于侧芽和块茎的数量有限且培养较为困难。

2.消毒
以侧芽或块茎做为外植体需要严格的消毒,余朝秀等通过实验得出了该过程消毒的最佳方法,即首先用清水洗净侧芽和块茎上的污物,再用洗衣粉溶液浸泡20min,清水冲洗后转移到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浸泡30s,再用0.2%升汞表面消毒,侧芽消毒8min,块茎消毒12min。

经灭菌后的侧芽和块茎用无菌水冲洗5~6次,即可切取培养。

3.培养方法和步骤
利用侧芽或块茎,以及茎尖和根尖等为外植体时,组织培养的程序与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是组织培养的程序不经过原球茎增殖而直接进行丛生芽诱导。

何俊蓉、余朝秀、石云平等由组织诱导丛生芽,然后诱导生根,只需2个培养基即可。

田英翠等的培养步骤则包括诱导原球茎、原球茎增殖、幼苗分化以及诱导生根3个步骤。

韦卡娅则只用1 个诱导培养基。

4.培养基和激素
除田英翠和袁雄强采用ZW培养基外,其他作者大多采用MS培养基,有的在诱导生根时用1/2MS培养基。

何俊蓉在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在诱导根的培养中,则添加6-BA,NAA和IAA;石云平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生根采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

田英翠等在诱导原球茎中采用ZW+1.0mg/L 6-BA+2.0mg/L NAA+10%椰子汁+2g/L CH+30g/L蔗糖,效果良好,而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了GA3和番茄汁的效果好于不添加的,说明GA3和番茄汁有明显的促进根系发育的作用。

5.苗与移栽
与种子萌发得到的苗相似,幼苗长到3~5cm时可以炼苗和移栽。

余朝秀的研究表明移栽的基质选取碎砖、蕨根、碎炭、粗椰糠混合基质或黄土-炭渣-椰壳(2:2:1)、珍珠岩-泥炭土(1:3),以及袁宁等的实验中应用的60%腐叶土+30%珍珠岩+10%素红土等都能使移栽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

而移栽的季节尽量选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有利试管苗适应自然环境,最宜移栽,如在冬季炼苗则必须加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