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烧结过程
氮化硅的气压烧结 (Gas Pressure Sintering GPS)
• 为了抑制氮化物分解,在N2气压力110MPa高压下烧成。
• 对于氮化硅常压烧成温度要低于1800C, 而气压烧结温度可提高到2100-2390C。
热压烧结(Hot Pressing, HP)
• 加热的同时施加机械压力 ,增加烧结驱动力,促进 烧结
– 降低烧成温度、缩短烧成时间 – 减少或不用烧结助剂 – 提高陶瓷性能及可靠性 – 便于制造复杂形状产品
微波烧结
• 利用微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其介电损 耗导致陶瓷坯体自身发热而烧结
• 加热快 • 整体均匀加热 • 无热惯性,烧成周期短 • 可实现局部加热修复等 • 能效高 • 无热源污染
材料与微波的相互作用
– 粘性流动 – 塑性变形 – 晶界滑移 – 颗粒重排
• 一般采用石墨模具,表面 涂覆氮化硼,防止反应
热等静压 (Hot Isostatic Pressing, HIP)
• 以高压气体作为压力介质作用于陶 瓷材料(包封的粉体和素坯,或烧 结体),使其在高温环境下受到等 静压而达到高致密化
• 一般用玻璃封装 • HIP的特点:
氮化硅陶瓷的无压烧结
• 氮化硅无熔点、高温分解(1900C) • 能形成液相的氧化物烧结助剂(Y2O3-Al2O3,
MgO-Al2O3-SiO2) • 采用α氮化硅为原料,1420C相变为β相,有利烧
结,且该β相为柱状晶,力学性能好。 • 埋粉(Si3N4:BN:MgO=5:4:1)抑制氮化硅分
解
钟罩窑、梭式窑
辊道窑、推板窑
隧道窑
促进烧结的方法
• 高密度、高均匀性的成形体 • 烧结助剂
– 产生低温液相 – 形成固溶体 – 钉扎界面,抑制晶粒生长
真空烧结、气氛烧结
• 真空电阻炉:钨丝或石墨发热体(<2000 、2300C、可高真空、可通惰性保护气体 N2、Ar)
• 管式气氛炉:电热丝、硅碳、硅钼 • 非氧化物陶瓷烧结
• 微波透过材料(无吸收):石英玻璃、 云母、聚四氟乙烯
• 微波反射材料:金属 • 微波吸收材料(损耗介质):
– 低温吸收小,高于某温度急剧增加:Al2O3 、MgO、ZrO2、Si3N4等
– 室温就高吸收:CaCO3、Fe2O3、Cr2O3、 SiC等
材料与微波的相互作用
• 吸收功率: • 穿透深度: • 升温速率:
• 粉体表面能与界面能的差 • 传质过程
– 扩散传质 – 溶解析出传质 – 蒸发凝聚传质 – 粘性流动
烧结过程
• 粉体颗粒间的粘接、致密化 • 晶粒长大 • 晶界相
• 影响烧结的因素
– 温度、气氛、压力 – 粉体活性 – 烧结助剂
烧结方法
• 常压烧结 • 热压烧结 • 热等静压烧结 • 电弧等离子放电烧结 • 微波烧结 • 自蔓延烧结
P 2 f 0r tan E 2
D
0
2 tan ( r / 0 ) 2
dT P dt Cp
放电等离子烧结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 对模具或样品直接施加大 脉冲电流,通过热效应或 其他场效应,使试样烧结
• 压力500t,脉冲电流25kA • 数分钟完成陶瓷烧结
放电等离子烧结原理
其他烧结方法
• 自蔓延烧结:SHS合成+压力
陶瓷的烧结过程
• 陶瓷成形体(素坯)是由陶瓷粉体聚合 而成的多孔体,气孔率一般为35-60%。
• 在高温条件下(熔点的0.5-0.7),由于 物质迁移,素坯体积收缩,气孔排除, 形成致密的多晶陶瓷体——烧结
• 烧结伴随气孔形状变化、气孔率下降、 密度提高(致密陶瓷相对密度>98%)、 晶粒长大
烧结的驱动力
常压烧结
• 在大气环境下,仅通过加热使陶瓷烧结 的方法。
• 用于制备氧化物陶瓷 • 烧成制度:各阶段温度点、升温速度、
保温时间、降温速度 • 裸烧、匣钵
窑炉类型
• 间歇式:
– 箱式电炉 – 钟罩窑、梭式窑
• 连续式:
– 推板窑、辊道窑 – 隧道窑
电炉发热体
• 马弗炉:金属合金丝(<1100C) • 硅碳棒,SiC(<1400C) • 硅钼棒,MoSi2(<1700C) • 氧化锆,(<20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