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胡适(蝴蝶鸽子)冯至(蛇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伍子胥)戴望舒(雨巷寻梦者乐园鸟我用残损的手掌)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臧克家(难民春鸟)郑敏(金黄的稻束)穆旦(赞美春诗八首自然底梦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田间(中国底春天在号召着全人类给战斗者)张天翼(华威先生)(小二黑结婚邪不压正)路翎(饥饿的郭素娥)张爱玲(金锁记封锁)秦守鸥《秋海棠》北派四大家或五大家: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再加上朱贞木。
小说:茅盾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腐蚀》,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憩园》,《寒夜》,沙汀《淘金记》,萧红的《呼兰河传》,沈从文的《长河》,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冯至的《伍子胥》,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爱玲的《金锁记》,钱钟书《围城》,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填空填空1、文学思潮与运动,在1937年到1949年这时期全国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政治区域,即:国统区(国民党统治区),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根据地),沦陷区(日本侵略军占领地区)及上海“孤岛”(.1937年11月日均占据上海后,租界处于被包围的特殊地区,知道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日军进入租界为止)2、1938年3月二十七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选出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
理事有郭沫若,茅盾,田汉,巴金等45人,由老舍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出版会刊“抗战文艺”,文协成立时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代表作茅盾的《霜叶红于二月花》,《锻炼》巴金的《火》,老舍的《四世同堂》路翎(财主底儿女们)解放区盛行过的民歌体叙事诗,如《漳河水》(阮章竞),新歌剧《白毛女》,信天游《王贵与李香香》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党内整风的基础上召开了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
毛泽东抽出核心命题,那就是革命文艺“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
确定文艺的工兵方向,需要对文艺性质,功能做新的理解。
4、王实味在《野百合花》这组杂文中,具体而且尖锐地批评延安革命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他在1942年的整风运动中被清算,后来被随意处决。
5、《南行记》的作者艾芜表现出一个文学家对民族解放战争形势下社会所发生的新变动的全部敏感性。
6、丘东平的报告文学《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7、张天翼《华威先生》《谭九先生在工作中》《“新生”》总叫《速写三篇》8、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是“三记”中最优秀的,其他为《困兽记》,《还乡记》9、40年代的讽刺最后由钱钟书收束,小说短篇集《人·兽·鬼》,散文集《在人生边上》,抗战胜利后发表长篇《围城》10、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里状态。
11、路翎(中篇《饥饿的郭素娥》长篇《财主底儿女们》)12、真正把象征体小说写成杰作的是冯至的诗体小说《伍子胥》,历史题材的诗化叙事体。
13、梅娘“水族系列”《蚌》《鱼》《蟹》大家庭女性的三种生命处境。
象征性和可读性14、苏青女性涉世而终遭幻灭的题材,世俗化而真诚的实录通俗故事。
《结婚十年》畅销书。
15、张爱玲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紫罗兰》上,《金锁记》《封锁》16、徐訏中篇《鬼恋》,长篇《风萧萧》当年被列为“全国畅销书之首”,该年被称为是“徐訏年”17、无名氏“无名丛刊”和“无名书初稿”《野兽·野兽·野兽》《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18.秦瘦鸥《秋海棠》19.北派四大家(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外加朱贞木20.还珠楼主(李寿民)《蜀山剑侠传》21.王度庐以悲情武侠著称《卧虎藏龙》—罗小虎、玉娇龙、李慕白、俞秀莲22.马烽、西戎合作的唱片《吕梁英雄传》23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24.“革命英雄传奇”《林海雪原》25.田间《给战斗者》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臧克家《泥土的歌》33、沙汀:讽刺作品《在其香居茶馆里》和《淘金记》34、艾青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35、解放区通俗文学的两大潮流:一是仿民间通俗文学;二是化民间通俗文学。
解答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七月诗派艺术风格:他们打出了反客观主义的旗帜。
九叶诗派1、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主要成员有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等。
3、主要刊物有从《诗创造》分离出《中国新诗》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
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一.艾青:土地的意象:⑴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过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泪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把爱国主义表现得最为动人。
⑵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期,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我们曾经死了的土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经俘获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旋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复活的土地》诗人正是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的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二.评书体现代小说(1)、赵树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开头总要设法介绍清楚人物,故事连贯到底,最后必定交代人物的结局、下落,做到故事来龙去脉,有头有尾。
(2)、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其性格,少有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
(3)、叙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小说语言艺术探索的成功。
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人物分析:小说塑造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
A.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他们是解放区新时代农民的典范,他们‘敢于斗争,主要表现掌握自己的命运’。
譬如: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地自由恋爱。
当二诸葛为儿子收留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作童养媳时,小二黑含糊地说;“您愿意养,你就养若,反正我不要”。
当三仙姑要将小芹嫁给—个旧军官做续续时,小芹坚决反对,并明确表示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去”。
两人在斗争中,自由恋爱结婚,反对封建迷信。
小二黑开始是跟着他父亲学算卦,但在后来也逐渐认识到这是迷信并厌恶起来,反对父亲的迷信意识。
小芹也对她母亲的弄神行为不予理睬,反对恶势力。
同时他们也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并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自身的旧思想和旧道德,树立了新的思想道德,新的思想愿望,最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B.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三仙姑。
他们是旧时的落后农民,他们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养成了落后、守旧、自私、迷信的性格。
二诸葛迷信思想报重,‘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仙姑好吃懒做,用迷信唬弄人,装神弄鬼骗取钱财,讲究不合时宜的穿戴打扮,包办婚姻。
但在经过思想教育后两人的思想有了变化,理解了孩子,也不再迷信了。
C.封建恶势力的代表:金旺、兴旺。
金旺兄弟利用农村新政权的稚嫩和农民的保守思想摄取了基层政权的职位,为非作歹兴风作浪,调戏小芹,非法斗争和捆绑小二黑和小芹,把持乡村政权。
但最终他们还是逃不出人民政权的惩罚。
小说虽写的是二黑和小芹,但我觉得最出彩的还是小芹的娘——三仙姑了。
故事一开始就写的是三仙姑边跳大神还能边算计着锅里的米煮烂了,这成了当地的一个笑话,然后又着力描述了为什么喜欢跳大神,原来是因为年轻时太漂亮又耐不住寂寞,就靠跳大神来增加和年轻小伙子打情骂诮的机会罢了。
而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她年纪大了也如此,甚至还艳羡上了自己的女儿,觉得她妨碍了自己出风头。
作者几次写到爱老俏的三仙姑虽然年纪大了,“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虽然读来令人喷饭,但我觉得自古女子爱美,这都是跟长相,跟年龄,跟时代无关的。
但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我们也从中看出作者不凡的创作功底,“驴粪蛋”、“下霜”用作比喻,不仅十分生动形象,而且为农民所熟悉,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唤起形象的知觉,因此,只这一句话便把45岁还当老来俏的三仙姑活脱脱的勾勒出来了,令人忍俊不禁。
小说对新的民主政权的力量也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小说中还有两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人物,那就是村长和区长。
虽然作者对他们着墨不多,但我们可以看到,小二黑和小芹最终能够走到一起,金旺弟兄最终能被绳之以法,二诸葛与三仙姑最终能够有所转变,都与这两个人的支持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村长和区长其实就是当时民主政权的象征和代表。
作者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正是有了民主政权为群众主持公道,有了民主政权给人民带来的新思想,人民群众才最终取得了与封建恶霸势力、封建婚姻观念以及封建迷信思想斗争的胜利。
四.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1、对青春、爱情的歌颂,对生命的沉思。
如《我是一条小河》2、2、从平凡的生活中窥见社会与人生的真貌。
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发出了不平之鸣,也表达了知识者的苦闷。
3、3、叙事诗的创作是冯至2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所作的独到贡献。
如《帷幔》从中国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中取材,反封建的色彩尤为浓烈。
冯至的叙事诗,融抒情于叙事,为新文学叙事诗的起步,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五.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1、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
2、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
3、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
4、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六.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思想内容:1、《围城》的含义,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生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已婚的恰好是处于被围的城中,极力要冲出城出,而未婚的则如攻城的勇士,拼命想冲进城去。
2、小说所反映的要远比它所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这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