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填空1.沈从文的散文提出了两种历史:统治阶级的书面历史和人民的无言历史。

2.张资平的作品《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他被鲁迅冠以“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

”3.李健吾的《终条山的传说》被鲁迅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4.穆时英: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他的作品有《南北集》、《公墓》、《上海的独步舞》、《黑牡丹》等。

5.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6.中国诗歌会是现代史是上第一个有组织、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

7.被称为“苦吟诗人”的是臧克家。

8.后期新月派主要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

9.后期新月派的诗人从事诗的形式试验———“商籁体”。

10.汉园三诗人是: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11.鲁迅杂文被称之为“杂感”或“短评”。

12.林语堂:代表“论语派”,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灵性的创作;娓语式笔调是其小品文的主要范式。

13.“开明”同人以叙事散文为主。

14.夏衍的《包身工》是30年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15.《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日出》实现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揭露。

16.田汉的话剧代表作是《回春之曲》。

17.真正把象征体小说写成杰作的是冯至的诗体小说《伍子胥》,历史题材的诗化叙事体。

18.五大剧社是:南国社、复旦剧社、上海戏剧协社、辛酉剧社、摩登剧社。

19.最好的讽刺长篇小说是师陀的《结婚》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20.张爱玲成名作《倾城之恋》,代表作《金锁记》。

21.路翎的代表作《饥饿的郭素娥》和《财主底儿女们》。

22.苏青:并无通俗小说的笔法,只是用平实的写实体,以一个女性的大胆笔触描写男女情事,仿佛使有了“言情”内质。

在雅俗共赏这一点上与张爱玲有些共性,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

23.徐訏:孤岛作家,1943年是“徐訏年”,因中篇小说《鬼恋》成名,长篇《风萧萧》。

24.孤岛时期的秦瘦鸥的《秋海棠》在这一时期的言情小说中创下畅销书最新记录。

25.1938年张天翼在《文艺阵地》发表讽刺名作《华威先生》,26.萧红的讽刺长篇《马伯乐》。

27.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利用了“新感觉体’.28.赖和“以民众为对象”被称为“台湾的鲁迅”,“台湾新文学之父”。

他的《丰作》和大陆的矛盾的《春蚕》不谋而合。

29.杨逵从历史变革层面谛视无产者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中篇小说《送扳夫》。

30.吴浊流: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具有社会史性质的审美概括。

代表作《先生妈》和《波茨坦科长》。

31.乡土作家吕赫若,作品《牛车》。

32.汪曾祺是沈从文传人,表现出京派回忆型小说的不绝如缕的传统。

代表作《复仇》、《老鲁》。

33.沙汀:讽刺作品《在其香居茶馆里》和《淘金记》34.艾青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35.解放区通俗文学的两大潮流:一是仿民间通俗文学;二是化民间通俗文学。

选择题1.“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C )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9年2.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D )A.新青年社B.新月社C.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3.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 D )A.“五四”文学革命时期B.“五卅”运动时期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D.北伐大革命失败之后4.田间的《赶车传》是( B )A.长篇小说B.长篇叙事诗C.多幕话剧D.传记散文5.40年代“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是( D ) A.路翎 B.张爱玲 C.苏青 D.徐干6.在左联和“第三种人”的论争中,批评左联某些领导否认“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存在的错误的是( B )A.刘少奇B.张闻天C.瞿秋白D.鲁迅7.在抗战时期的民族形式论争中,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发表独特见解的是( D )A.郭沫若B.茅盾C.葛一虹D.胡风8.对鲁迅早期思想发生重要影响的是( B )A.阶级论B.个性主义C.社会主义D.民主主义9.现代最早对小说结构形式进行重大改革创新,被茅盾称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的作家是(D)A.郁达夫B.叶绍钧C.汪敬熙D.鲁迅10.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的主要思想内容是(C )A.针砭黑暗现实B.批判封建文明C.抒写内心矛盾D.歌颂光明理想11.“五四”时期,以强烈的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为鲜明特色的诗集是( A )A.郭沫若的《女神》B.朱自清的《踪迹》C.闻一多的《红烛》D.徐志摩的《志摩的诗》12.郭沫若的历史剧《虎符》的思想特色是( D )A.爱国主义B.舍己为人C.除暴安良D.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13.下列属于创造社的一组作家是( B )A.郁达夫田汉废名B.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C.郁达夫庐隐许地山D.郭沫若郁达夫许地山14.《沉思》、《微笑》等王统照早期小说,主要表现( C )A.北方农民的现实生活B.社会现实的弊端C.“爱”与“美”的追求与幻灭D.对“爱的哲学”的歌颂15.作为初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探索者,李金发的第一部象征诗集是( A )A.《微雨》B.《毁灭》C.《昨日之歌》D.《为幸福而歌》16.长篇小说《虹》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 B )A.从辛亥革命到“五四”B.从“五四”到“五卅”C.从“五卅”到大革命D.从大革命到“九•一八”17.下列属于茅盾《子夜》中的一组人物是( D )A.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四凤B.赵伯韬屠维岳周朴园吴老太爷C.吴荪甫屠维岳吴老太爷鲁贵D.吴荪甫屠维岳赵伯韬冯云卿18.老舍以中英两个民族文化心理对比来剖析国民性的小说是( A )A.《二马》B.《老张的哲学》C.《赵子曰》D.《离婚》19.从作品整体看,贯穿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情节发展主线是( B )A.虎妞与刘四的矛盾冲突B.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C.祥子与虎妞的纠葛D.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20.《四世同堂》中的冠晓荷是( D)A.老派市民的形象B.革命者的形象C.正直的知识分子形象D.民族败类的形象21.巴金的《雾》、《雨》、《电》的题材是( D )A.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B.工人生活C.农村生活D.封建家庭生活22.巴金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是( C ) A.《家》B.《雾》C.《灭亡》D.《新生》23.小说《寒夜》的背景是( B )A.沦陷时期的北平B.抗战胜利前后的重庆C.孤岛时期的上海D.大革命时期的武汉24.沈从文批判、嘲讽现代都市文明的短篇小说是( B )A.《萧萧》B.《菜园》C.《八骏图》D.《牛》25.现代作家中,始终称自己是“乡下人”的是( A )A.赵树理B.沈从文C.王鲁彦D.王统照26.概括沈从文《边城》艺术风格的准确词语是( B )A.优美的散文B.抒情的诗,浪漫主义的牧歌C.现实主义的图画D.匕首与投枪27.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作家是( B )A.施蛰存B.穆时英C.刘呐鸥D.叶灵凤28.丁玲小说《在医院中》中的“医院”指的是( A )A.延安解放区医院B.乡村诊所C.教会医院D.国统区医院29.属于田汉早期的代表作品是( A )A.《获虎之夜》B.《名优之死》C.《回春之曲》D.《丽人行》30.“七月”派中创作《饥饿的郭素娥》等小说的作家是(B )A.绿原B.路翎C.鲁藜D.阿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下列每组中,人物形象都出自巴金作品的有( ABD )A. 梅表姐、鸣凤B.觉民、瑞珏C.瑞珏、莎菲D.曾树生、杜大心E.琴、汪文宣32.下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有( CD )A.《竹林的故事》B.《柏子》C.《丈夫》D.《长河》E.《南行记》33.下列能够用来描述买办资本家形象赵伯韬性格的词语有( ACD )A.心狠手辣B.优柔寡断C.专横跋扈D.骄奢淫逸E.色厉内荏34.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有( ABCDE )A.孙侦探的敲诈B.祥子的个人奋斗C.军阀混战中车被乱兵抢走D.刘四的高利贷剥削E.虎妞的难产死亡35.鲁迅进化论“思路”轰毁和思想变化的原因有( BE )A.“四•一二”事变血的教训B.马克思主义的学习C.与共产党人的联系D.赴苏俄参观考察E.严格的自我解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九叶诗派: 因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而得名。

代表人有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诗人辛笛、陈敬客、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缇、袁可嘉、穆旦等。

《中国新诗》是主要阵地,又称为“中国新诗派”。

“九叶派”主张“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在现实和艺术间求平衡。

坚决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受力的革命”,旨在使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汇。

以现代主义为主导,也吸取现实主义以至古典主义的营养成份,具有“综合”的特点。

“九叶派”诗的历史特征与独特价值:(1)、在诗的表现内容上,“九叶派”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2)、在诗与现实的关系上,“九叶派”主张“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绑住”;(3)、在艺术表现上,“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新月社:1923年成立,根本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

以人性的普遍存在反对阶级论,主张“天才论”。

前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后期成员有徐志摩、陈梦家等等。

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代表作《悲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比前期的《志摩的诗》更为自由,流露出幻灭感。

强调抒情诗的创造,有别于诗歌会的叙事性。

“灵魂的战栗”。

十四行诗的转借与创造,发现中西诗歌体形式的结合。

象征诗派:代表人物穆木天,王独清,李金发等,提出“纯诗”的概念,强调诗与散文应当有不同的领域,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

在其更深层面上,是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变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沟通)”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

重视人的内心感觉,突出自我表现,也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他们的诗自觉地选用文言词语。

主张作者要为感觉而作,读者要为感觉而读。

代表作有李金发的《食客与凶手》、《弃妇》等等。

京派作家:30年代活跃在以北平为中心的身处北大、清华、燕京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主要有老舍、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等。

他们政治意识淡化,追求艺术独立性,重视介绍世界文化,追求道德与艺术的“健康”与“纯正”。

强调文学的独立与个性,表现有关“人性”的普遍性主题以及文化变迁与转型。

作品多有乡土气息,往往以“乡下人”的眼光,在乡村与城市的对照中建立自己的审美天地。

京派的创作既具有民族观念和现代意识,又与社会时代冲突保持距离。

刊物有《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等,代表作有废名的《菱荡》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