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价---林则徐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 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 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 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 “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 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 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 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 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 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 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 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
自道光十九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 二十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 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
马克思谈英国的鸦 片交在英易国政府的庇护下,英国鸦片贩
子纷纷拥入广州。早在东印度公司掌握 着鸦片贸易的垄断权时,印度就成为对 华经销鸦片的基地。马克思曾揭露东印 度公司在鸦片贸易中的职能,他说:
人物评价——
林则徐
一、简介 二、成就 三、与鸦片战争的联系 四、总结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 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 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 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 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 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 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它强迫一部分印度的农民种植罂粟。 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药的全部生产, 使罂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中国 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 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
历史意义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 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 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 人了。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 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 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 烟的果断表示钦佩。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 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徐在两湖总督任内向道光皇帝上 书言事,痛陈西方国家对我国大量倾销鸦片的危害,“若 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 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读后深为所动, 即于同年12 月31 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使粤查禁鸦片。
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殖民者不 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为 抗击鸦片侵略,战胜敌人,他进行了大量的“师夷之长技 以制敌”的军事变革实践。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 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 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在 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 胜利。
1、他注意了保护民族权利。 2、林则徐的民族意识还表现在,努力寻找祖国富 强之路,使整个民族富强起来。 3、林则徐为维护我国主权的爱国主义思想,突出 地表现在他重视执法、认真行法上。
地主阶级限制
作为一个受四书五经和天朝观念熏 陶了大半辈子的传统士大夫,他如若独 自师夷长技也未必会得到中央的支持。
①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基本上符合当时道光皇帝推 行的闭关销国的政策。 ②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当 时的对外贸易。 ③林则徐使"贸易摩擦"激化为"贸易战争"。 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助长了中国的民族排外主 义。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对 林则徐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 “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 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美国学者马士在其《中华帝国对 外关系史》中,说林则徐是“一位 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是(道 光)皇帝的化身”。他认为“林钦差 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 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 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
与收缴鸦片和虎门销烟巨大胜利相 比,在“具结”上,林则徐没有取得 彻底的胜与鸦片战争的联系利,此时 林则徐背腹受敌。中国内部的琦善等 人破坏禁烟,而英国侵略者正在紧锣 密鼓得谋划以侵略战争的手段强行打 开中国的大门。
1840年6月,英军舰队开到广东海 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 正式开始。英军见林则徐戒备严密,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 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 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 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 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 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 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 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 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 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 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