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2016《教育学》网上作业(共4次)

西南大学2016《教育学》网上作业(共4次)

第一次作业:简答题1.评价分析哲学的局限性。

(一)分析哲学由于它重在方法,不考虑哲学思想体系问题,这样必然使方法分析有时陷于困境,不仅无法回答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甚至对一些教育概念和术语也很难分析清楚。

(二)分析哲学不仅反对建立本体论、认识论的体系,而且反对回答人生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因而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在分析哲学中是没有地位的。

(三)由于分析哲学只重视对问题进行逻辑的和语言的分析,其结果常常是走向支离破碎或咬文嚼字,成为烦琐哲学的一种形式。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市民阶级的一种社会思潮。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12世纪以前,培养僧侣的修道院是学校教育的唯一形式,神学是唯一的学科。

12世纪后,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出现了非教会的世俗学校和教授语言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文学科”,同“神学”相区别、相对立。

所以,人们把14~16世纪欧洲的世俗文化以及其中所贯彻的反封建反神学的新社会思潮称为人文主义。

就其主流来说,人文主义代表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

它宣扬以人为本,赞美人的力量,讴歌世俗生活,鼓吹个性解放,实质上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表现形式.3.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4.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

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二、论述题1.论述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态度。

答:1.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以儒学为主并博采众长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特点问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塑造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性格。

我们说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不是说儒家思想涵盖了全部,或者说其他各派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没有任何影响,相反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在文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他各派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由各派的相互之争,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此需要我们进行缜密的又是全面的研究,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博采众长,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教育哲学体系所用.2.(1)坚持历史观点传统都是历史的产物,必然有其历史的特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历史的评价事件和人物;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

注意,我们尊重历史但不是颂古非今,而是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2)坚持科学分析态度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既是历史传统,又是阶级社会中形成的,就难免良莠杂陈,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删选工作,对过去的东西进行缜密研究和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上某些错误的结论中吸取教训,以免再重蹈覆辙,,因此,对于历史遗产,即使是优秀的,也必须持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态度,简单的肯定和否定都不可能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3)要在现代化上下功夫要做到“古为今用”,就需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接轨,涌现当代的科学观来审视过去,用现代的科学成果来丰富过去和解释过去。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智慧的民族,对人类文化教育曾经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在继承中进行创造和发展,把传统的优秀文化教育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教育服务,这就是我们对待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当采取的科学态度第二次作业:一、简答题:1.简述理性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理性主义者都认为单靠经验不能获得真知,甚至认为从经验得来的感性知识是混乱的、不正确的。

理性主义者都主张真知的来源是靠“天赋观念”,他们认为从先天得来的范畴或形式是普遍的和不变的,因而也就保证了知识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理性主义者都主张知识的构成靠一定的先验形式,他们把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当成了先验形式,并认为这些先验的形式,如同现成的模型一样,对知识起着规范的作用。

影响:(1)在教育价值上,理性主义的一般倾向是:重知识,轻实践;重视文科教育,轻视实际教育;重视理论学科,轻视实用学科。

他们把文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理论学科和实用学科分为高低、贵贱,引起了后来有关教育价值问题的许多争议。

在理性主义者看来,为知识而知识的理性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理性主义这些主张,当然越来越不易为人们所接受。

(2)在方方法论上,理性主义者偏重理性训练,注意人的内心的活动;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形式训练。

他们把理性的训练,看得比传授某些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

他们认为记忆许多死的知识是徒劳的。

理性主义者注重形式训练,从发展一个人的智力的意义上看,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如果完全脱离实际,只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推理的活动,这种训练也不可避免的要犯形式主义的错误。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分歧,经常在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

当前在心理学上的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之争,也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争论中的一些问题。

2.简述进步主义的基本原则。

答:1920年,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公布了“七点原则声明”:⑴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

(2)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

(3)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一个布置作业的监工。

(4)进行有关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

(5)对于儿童身体的发展给予很大的注意。

(6)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7)在教育运动中,进步学校是一个领导。

3.述新型课程管理的建构答:(1)课堂管理目标的确定,任何有效的课堂管理都是从明确目标开始的。

(2)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无形的心理环境建设两个方面。

(3)课堂管理手段的运用――沟通:沟通是信息的交换。

良好的师生沟通是课堂管理产生效能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沟通这一管理手段,采用简单、有效的图像、符号等作为载体,使沟通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保持一种真诚、信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此外,教师还要主动积极地创造利于沟通的良好气氛,并对学生的沟通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

(4)课堂管理有效进展的保证――激励:激励的方式有利用物质剌激作为鼓励手段的物质激励;有利用精神因素作为鼓励手段的精神激励;也有利用人际间的情感联系作为鼓励手段的情感激励。

教师要善于综合利用这三种激励方式,使其产生有效的效果。

4.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答: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

(2)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能力素养。

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二、论述题1.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答:永恒主义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永恒主义者认为,尽管青年人的生活环境是多种多样的,但各处的人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因此,对每一个人的教育也应该是一样的,各处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理性能力。

人文学科应当居于课程的中心。

教育的实质就是获得知识,如果记忆力差,必须通过练习和背诵去加强。

(二)因为理性是人的最高属性,所以他必须按照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目的用理性来指导他的本能方面的天性。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运用推理的能力。

(三)教育的任务是使人适应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不是适应非永恒不变的现代世界。

赫钦斯有名的三段论法是:“教育包含着教学,教学包含着传授知识,知识是真理,真理在各处都一样,因此教育也应该各处都一样。

它认为,对于处理一个人可能遇到的问题来说,熟悉具有永久重要性的事物比侧重有意识地关心任何特定时刻的社会的教育是一种更好的准备。

他们认为,使学生赞成某一具体的政治行动计划不是学校的职责。

(四)教育不是生活的复本,而是生活的准备。

永恒主义认为,学校的目的是创造一种人为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和生活不一样,智力发展是头等重要的事。

永恒主义者所说的教育是生活的准备,是指:学生应该知道在文化遗产中什么是最好的东西,以便他能认识这种遗产的价值并且他自己或许也能为己有的成就做贡献。

(五)应该教给儿童一定的基础科目,这些科目将使他熟知世界的永久性。

不应迫使儿童急于学习仅在当前似乎是重要的科目,也不应该让他学习只在某一年龄阶段才能特别吸引他注意的科目。

中学基础课程应该包括英语、语言、历史、数学、自然科学、美术和哲学。

学校的任务不是进行专门职业的训练,而是培养有多方面兴趣和能力、能应付世界上的事情的人。

(六)教育应该遗过使学生学习文学、哲学、历史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名著,把其中所叙述的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介绍给学生。

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教授。

永恒主义者坚持应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真正才能和培养更高尚的兴趣--文学的、艺术的、政治的和宗教的。

第三次作业一、简答题1.简述经验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经验主义者的观点,在知识论上主持如下主张:感觉是人们认识的起点。

经验主义者一般否认先验的原则,不承认有普遍的必然的理性原则。

在认识过程中,经验主义者只承认心灵的被动性,否认主动性。

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如下:第一,经验主义者把知识看作经验的产物,因而特别看重教育的效能。

第二,经验主义者否认先验的理性,不承认有超经验的一般原则,因而也就不崇拜权威。

第三,由于经验主义者重视感觉经验,便重视感官训练和直觉教学。

2.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信条对教育实践行为的影响。

答:“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中心命题。

它所讲的“存在” 是指个人的存在“本质” 是指个人的特殊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说个人的本质是由个人的存在自由选择决定的。

(1)在教育目的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