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临床应用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临床应用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疼痛科 汪蕾
主要内容
• 概述 • 治疗原理 • 临床应用 • 适应症、禁忌症 • 治疗体会
光疗法
• 光疗法(light therapy)是利用人工光源或 自然光源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治疗方法
紫外
可见
红外
短
中
长
紫
靛
蓝
绿
黄
橙
红
近
远
线
光
线
180
280
320 400 450
出半导体激光器用于疼痛治疗,并被广泛应用; ➢ 1988年日本研制出直线偏光近红外治仪,并首先将“偏光
近红外”用于临床疼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疗。
“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是仪器 的学术名称。
“SUPER LIZER”简称SL,是该仪器在 日本的商品名称。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是该仪器在中国 的商品名称。
半导体激光的升级换代产品,它可以完 成半导体激光的所有治疗功能,并拥有半导 体激光所不具备的治疗功能,即:神经照射 的功能、照射组织深部的功能、并非一个值 而是一组复合波长、更加强大的功率。
临床应用
• 评估与观察
评估适用范围,排除禁忌症; 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局部反应, 随时调整灯距及参数,防止烫伤,及时处理异 常情况。
临床应用
患者至床旁 查对信息无误
• 操作流程
解释治疗的目的、方法
连接超激光治疗仪电源,打开开关
检查超激光治疗仪性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
患者取舒适体位,裸露照射部位
检查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 交代注意事项
消毒,开始治疗并记录时间
临床应用
• 治疗方法
依照临床诊断,找出疼痛部位所受的 神经支配、痛点等,根据不同部位选择相 应的探头;
根据不同疾病及不同透镜型号,调整 输出功率及照射时间。
临床应用
• 治疗方法
利用四种功能不同的探头,通过对人 体神经节、神经干、神经根和痛患局部照 射,可对人体炎症、神经性、创伤性疾患 进行有效的无创治疗。
480
510
575 585 640
760 1500 400000
单位:纳米(nm)
不同光穿过人体的深度
紫外
可见
红外
短 线中 长 紫 靛 蓝光 绿 黄 橙 红 近线 远
18 28 32 40 45 48 51 57 58 64 760150400 0 0 0 0 0 0 0 5 5 0 0 00
真 皮
光波输出功率高达2200mw,对人体组织的有效作用 深度可达5cm以上。
光学特性
• 穿透能力强,具有光化学效应 • 热效应好、复合波长综合疗效高 • 方向性好
光用于疼痛治疗的历史
➢ 1960年红宝石激光发射成功; ➢ 1972年PLOG首先将低反应度激光治疗(LLLT)用于解除疼
痛; ➢ 1979年日本医生发现激光治疗肋间神经痛有效,以后研制
治疗作用
• 镇痛作用 •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消炎作用 • 缓解肌肉痉挛 • 加速伤口愈合 • 调节神经及免疫功能作用 • 促进酶的活性作用
主要内容
• 概述 • 治疗原理 • 临床应用 • 适应症、禁忌症 • 治疗体会
临床应用
• 评估与观察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治疗前明确治疗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 注意有无疤痕或知觉异常情况,局部有膏药或 敷料等应去除;
皮下
光的基本理化学效应
• 热效应 • 光电效应 • 光化学效应 • 光的照射深度
偏振光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光是一种横波,光的播方向与振动 方向垂直。 •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具有偏振 性的光则称为偏振光。一般的自然光在各个方向振动是 均匀分布的,是非偏振光。 •通过反射、多次折射、双折射和选择性吸收的方法可以 获得平面偏振光。可采用具有选择吸收的偏振片产生平 面偏振光。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 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 线治疗仪,是由日本东 京医研株式会社于1988 年研制的新型光疗仪器
光导纤维
结
构
探头
组
成
储物箱
万向臂 主机 推车
脚轮
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的型号
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的型号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 应用红外偏振光疗法
• 光谱范围在600nm—1600nm的特殊光能作用于 人体相应的疼痛部位,避激光波长单一、治疗 功效低之缺陷、取近红外线穿透力强、复合波 长带之精华,避近红外线散射、易吸收、无偏 振光之缺陷
四种探头
SG型
输出光1800mw, 焦点直径7mm, 尖端细长可达 深部位主要用 于星状神经节 照射阻滞。
输出光2200mw, 焦点直径80mm, 用于大面积治 疗,如褥疮等。
C型
输出光2200mw,焦 点直径10mm,透射 性最强,利于深 部照射。
工作原理
红外偏振光
• 将波长为600nm-1600nm光透过偏振片后产生红外偏 振光;
• 波长为600nm-1600nm这一段光穿透人体组织的能力 较强,被称为“人体透射窗口”,是穿透人体组织 最强的光。
• 红外偏振光可穿透人体5-7cm。
波长在600nm-1600nm人体透射窗口范围内
波长小于0.6μm的光 是血红蛋白吸收率高 的波长带,且波长越 短,光对血红蛋白吸 收率越高;波长大于 1.6μm的光是水吸收 率高的波长带,且波 长越长,光对水分的 吸收率越高,有效透 照深度越浅。而波长 为0.6~1.6μm的光热 效应好,吸水性差, 有效透照深度较深
促进新陈代谢,刺激组织再生,促进创面干燥、 结痂和愈合。
治疗原理
•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用于周围神经具有抑制疼痛信息的产生,降 低神经兴奋传导速度;
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促进淋巴系统循环,稳定 机体的内循环,增加机体免疫力;
星状神经节照射具有星状神经节阻滞效果。
治疗原理
• 生物刺激作用
作用于细胞膜类脂双分子层,从而影响膜表 面特性如电荷分布的变化及膜的通透性,继而可 能影响与细胞膜有关的生理过程,如细胞新陈代 谢,免疫和酶的改变等。
• 有效作用深度可达5cm-7cm
红外偏振光疗法
红外偏振光疗法是指利用红外偏振光通过对
神经节、神经干、神经根和病灶的局部照射, 达到对人体炎症性、神经性和创伤性疾病进行 有效治疗的方法。
主要内容
• 概述 • 治疗原理 • 临床应用 • 适应症、禁忌症 • 治疗体会
治疗原理
• 光热效应
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营养,加 速各种炎性产物和致痛物质排出,达到减轻肿胀,缓 解疼痛和消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