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地推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有效发展,它
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依据产业结构的理论,同时选取济南市为例,对济南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虽然济南市当前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济南应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两个方面促进济南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政策 供给结构 需求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现代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DP的增加,二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截至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发展最好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问题体现了我国当前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学者很早就对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威廉•配第在17世纪首次认识到产业结构是决定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关键因素,并在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表达了他的研究结论: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农业附加值高。1691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结合配第的研究成果和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将趋于减少,同样,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生也将减少。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罗斯托在1958年提出主导产业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指出主导产业通过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瞻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并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等五个阶段,后续研究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刘伟和李绍荣(2003)采用建立索洛模型的方法,通过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最大的结论。王艳荣(2006)通过建立模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其预测结果是到 2014 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将超越第二产业,中国将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葛澄清(2005)结合湖北省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湖北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得出结论:湖北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过大,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其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素质偏低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并就以上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王健(2010)应用面板数据,对我国 31 个省份 12 年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地理溢出效应。我国还有众多学者对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研究,周振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一书中对产业结构作了系统的分析,并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还有很多学者如郭克莎、李悦、王述英等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2
我们可以从以往研究中发现,学者们从产业间对比、劳动力转移方向、经济发展阶段等角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得出经济总量的增加对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有一部分学者只单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出发,没有结合具体的事实依据,其得出的结论就难以使人信服,也无法对我国产业升级现状提出正确建议。本文将以我国济南市为例,对济南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济南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济南作为山东省会,经济增长更是迅速,产业结构也随之不断优化。 1、经济发展优势条件 (1)济南市地理位置优越。济南处于环渤海湾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结合处,优越的地缘优势为济南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机遇。交通发达,济南是连接华东与华北的门户,是连接华东、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之一,是全省公路网络中心和高速公路中心枢纽。截至2012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2297公里 。 (2)旅游资源丰富,济南济南素有“世界泉水之都”的美称,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泉水之多,流量色之美,天下独一无二,名泉就有七十二之多,其中就有被评为5A景区的趵突泉。另外还有4A级景区千佛山,大明湖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游览。 (3)济南市科研实力强劲,工业园众多,科技发明成果再获新突破。宏济堂“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市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8944件,比上年增长23.11%。专利授权量15537件,增长32.78%。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家,总数达到275家,获得上级科技立项185项。新增孵化企业5家,毕业企业46家,在孵企业总数达到348家。 2、经济发展劣势 (1)济南市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突出。济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为20.48亿m³,人均占有量不足370m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3.7亿m³,人均占有量不足269m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0%,更是远低于世界水资源人均占有量1000m³的警戒线。而且长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济南地表水、地面水污染严重,若济南不加紧水资源的治理,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将严重制约东部产业带乃至济南市总体经济的发展。
(2)济南市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之一,连接各大城市的作用突出。但是济南市内部交通状况却不容乐观。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呈东西带状狭长分布,随着经济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市政工程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最近几年济南市的市政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泉城广场的建成和趵突泉公园的扩散改善了济南的形象。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一些广场、公园大部分处在道路主干道附近,成为新的、主要的交通发生源,却没有配套的交通辅助设施。 3
(3)品牌经济实力不足。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至今,济南市在农业、工业等领域涌现出许多知名品牌,华光肥皂,如小鸭洗衣机、趵突泉啤酒、木兰摩托全国知名,但是现在大部分没落,缩小生产,退出了主流舞台。当然这与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保持着传统的思想有关,他们认为做好原来的产品、守着山东市场就足够了,不会包装也不会主动出击,山东人守成思想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扩大品牌影响力的脚步。 (二)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近年来,济南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加,由2001年的1066.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100.23亿元,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随着GDP的增加,由表1可以看出,三次产业比例逐渐变化,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年稳定增加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济南市2001—2015三次产业增加值表 年份 第一产业增加值 增长率 第二产业增加值 增长率 第三产业增加值 增长率 三次产业比例
2001 97.2 4.0 442.7 9.7 526.3 15.9 9.1:41.5:49.4 2002 98.7 2.6 501.6 13.6 599.7 14.8 8.2:41.8:50.0 2003 105.0 5.0 599.6 18.0 663.2 13.0 7.7:43.8:48.5 2004 118.7 7.8 742.4 19.8 757.8 13.0 7.3:45.9:46.8 2005 132.4 6.0 864.0 17.4 880.1 15.4 7.1:46.0:46.9 2006 145.1 6.0 1001.8 17.2 1038.2 15.6 6.6:45.9:47.5 2007 150.3 0 1163.0 16.1 1241.0 17.5 5.9:45.2: 48.9 2008 175 13.0 1330.7 10.1 1511.7 16.8 5.8:44.1:50.1 2009 187.1 5.2 1453.6 12.1 1710.7 11.3 5.6:43.4:51.0 2010 215.17 4.8 1637.45 11.0 2058.18 14.9 5.50:41.87:52.63 2011 237.86 10.6 1828.97 4.4 2339.46 11.7 5.4:41.5:53.1 2012 252.92 4.7 1938.14 9.2 2621.62 10.1 5.2:40.3:54.5 2013 284.7 3.9 2053.2 10.1 2892.3 9.7 5.4:39.3:55.3 2014 299.1 4.2 2215.2 8.8 3256.3 9.1 5.4:39.3:55.3 2015 305.39 4.1 2307.00 7.4 3487.84 8.9 5.0:37.8:57.2 数据来源:济南统计年鉴 从三次产业看,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05.39亿元,增长了4.1%;第二产增加值为2307亿元,增长了7.4%;第三产业增加值3487亿元,增长率为8.9%。由于济南市省会城市,交通发达,经济基础良好再加之政府政策上的扶持,济南在2001年就亿进入“三二一”发展模式,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居于三次产业产值首位,且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三次产业比值由2001年9.1:41.5:49.4变为2015年5.0:37.8:57.2,这体现出济南市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但同时可以看出二次产业所占比值一直高于三分之一,所占比例较高,这种发展模式也导致了济南污染严重,尤其是水资源污染与空气污染,济南必须进一步加快产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