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语:“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群体亦然。
”教学不会没有缺陷和遗憾,所有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性教学既能让教学永远充满改革与创新色彩,也让教学永远处于一种科学合理的理智状态之中,所以它便成为我们教师学会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努力做到在琐碎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管理中常反思。
思考如何用孩子的眼光去考虑问题;如何与学生沟通并进行引导;如何顺应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教学。
我想:我若能从实际出发每天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遇到问题就能得心应手地解决,这样也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我们在每上完一节课后,静心思考,总会有些成败与得失,抑或有所感悟。
如果课后能及时地记下精彩的一笔或疏漏一处,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的依据,为进一步做好课后辅导打下基础,避免辅导的盲目性,从而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教研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我国全国有名的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
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
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同时又是一位思考者,而教师的写作便是教育思考很重要的途径。
”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作,使我成为了专家型的班主任。
”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思考或感触记录下来,如把一节课中最精彩或最糟糕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分析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帮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成长,真正成为反思型教师。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做一名反思型教师,不断的丰富教学阅历,开拓教学的视野,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变革学习方式,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篇二:学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学做一名反思型教师——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广办中心中学瞿建安2014年7月24--25日,我有幸参加市教育局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二天的广水市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听到了教科院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
代建勇老师的班主任能力提升与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也从多方面给我们讲解了有效教学的概念,怎样才能有效教学,并结合课例组织设计提问,引导讨论其有效性。
接着就是武汉市洪山中学教学校长叶芳老师给我们讲的创设高效课堂文化系统,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持续学习的愿望更强烈,使课程教学变得更高效。
第二天又听了湛卫清老师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关问题及反思和王一凡老师的教师职业规划与未来。
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教师要真正实现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首先就要从学会反思做起,这是教师成长的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我们中小学教师中,目前存在的最为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教师没有写教学随笔的习惯。
很多教师写反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付学校检查。
反思的内容大而化之,缺乏实质性的东西。
至于该怎么反思?反思些什么?很少有教师真正去思考、去行动。
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阶梯,是一个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就是因为他勤于动手,坚持不断反思。
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他的教学日记积累了无数本。
我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因此,一个教师只有做到了勤思勤动手,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更完美。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吧!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走向专业化!篇三:教师反思的方法心得体会读《教师反思的方法》有感威信县顺河小学:张方文本学期我阅读了吕洪波先生的《教师反思的方法》一书,本书是“教师成长锦囊丛书”之一,特别是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
它主要以教师经历新手-成熟-专家的专业成长过程为依据,将教师定位为一位学习者、适应者和探索者,从而鼓励与指导他们如何通过正确、持续地自我反思来加快专业发展。
全书从教师反思的含义、作用、影响因素、方法这四大方面来逐层展开讨论,使教师在自我定位、教育教学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生存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切实的指导,有利于他们真正增进新智慧、形成新本领。
通过阅读,使我对反思有了更深的认识:反思不等同于“思考”、“回顾”或是“总结”,不同于课堂听讲,不同于读书学理论,使我更加坚信“反思是另外一种学习”。
初读到书名的时候,在我心里颇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想法:反思,不就是反思,平日自己也写过很多啊,还有何复杂的方法值得写一本书呢?确实,这本书也不厚,文字也不艰深。
不过,读过之后,给人的启发和思考并不少。
有很多东西,也许我们在实践的层面上真是这样操作着,但是唯有提升到理论并且反过来再指导实践的时候,我们的实践才更具有意义,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会更加地紧密。
其实,如果不加思索,我们很容易把反思等同于“思考”、“回顾”或是“总结”,但实际上它应该有更丰富的外延:分析教学技能、对各种教学观进行深入思考、对教学经验的重构等等。
我也越发意识到:反思绝非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心理活动,它应该是面向其他教师的、面向公众的,也完全有理由在一种民主、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得到互动和交流。
怎么进行反思呢,书中介绍了五种途径: 一是要撰写教育日志,把自己在教学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二是撰写教育案例,把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学生展示典型思想、行为、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撰写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把自己从事教学中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记录心灵成长的轨迹,道出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感,既利于理解,又能给学生带来想象的空间;四是通过教后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就使教师有了很多收获;五是进行网络学习,跨区域共享集体智慧,促进研究深入,既方便快捷,又实现了交流的互动。
在反思中要反思态度、反思内容、反思效果。
此外,作为网络时代的教育者,我认为更应该重视虚拟世界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契机,重视“网络教研”的平台,对新出现的问题、困难,借助网络的飞速传递作用,在充分的交流中互补、互助。
书中的质疑反思、对比反思、换位反思等方法的讲解,让我记忆颇深,教师要注重行为前、行为中、行为后的反思,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坦诚地交流看法和意见,从而敏锐地发现问题,提高教学的水平。
书中引用了叶澜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
那么,教学反思反什么?怎么做?1、教学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教师将其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2、教学不足之处即使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今后再教学时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教学再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教学再设计”或“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5、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总的来讲,教师反思的内容包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所有内容,但对一线教师来讲,反思更主要的是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一些内容。
因此,按照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包括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专业知识的反思、教育教学技能的反思、教育教学能力的反思、师德反面的反思等。
具体来说,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
第二,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第三,教育教学知识内容方面的反思第四,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的反思当今,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充分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书,看完了,而我却陷入了沉思——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对每个现代人提出的要求,“继续学习”是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考核的内容之一,反观自己,在真正的积极的学习吗?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以一种不断求学、研究的态度来面对新事物。
篇四:2014年教师暑期学习心得体会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太和县宋集小学鲍经周在2014年8月20日、21日,郭庙中心校精心组织了为期两天的教师暑期教师集中学习培训,两天来,几位专家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特别是阜阳市教科所的吴奇老师和太和县委党校李雅丽校长的报告更是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