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门诊检测四肢多普勒血流有效预防糖尿病足风险的必要性

门诊检测四肢多普勒血流有效预防糖尿病足风险的必要性

门诊检测四肢多普勒血流有效预防糖尿病足风险的必要性
李新英
[关键词]四肢多普勒;糖尿病足;踝关节压指数;末梢循环障碍;防护干预;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也相应增加。

糖尿病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

早发现、早防治对糖尿病足至关重要。

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缺血在糖尿病足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对14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血流波形测定。

有74.5%的波形异常,提示为下肢末梢血管障碍,发现踝关节压指数(API)比正常人低。

在安静条件下,血管波形与API有相对性,从而提前给予防护上的干预。

有效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1. 流行病学
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了足溃疡或坏疽【3】。

因糖尿病足造成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而后者85%以上是因足部溃疡恶化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4】。

英国住院糖尿病患者50%以上是因足部病变。

印度报道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为10%。

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为2.6%-5.2%,截肢率为14%。

2. 糖尿病足发生原因
与糖尿病足发病有关的因素很多,包括皮肤病变,如嵌甲等;生活习惯,如吸烟、鞋袜及鞋垫不适、不注意足部卫生等。

长期站立作业;糖尿病教育缺乏及对足部病变及时有效地诊断等。

这些危险因素在糖尿病足病变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大、小、微血管的病变,特别是微血管的病变,神经病变及机械性损伤合并感染所致,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四肢多普勒血流图的检
测,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循环障碍,从而有效进行治疗、护理。

3.临床资料
3.1对象与方法
3.1.1对象:为邢台市第五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149例。

男性79例,女性70例,年龄36—80岁,平均(61.2±9.3)岁。

3.1.2方法:检测前要求血压稳定,先将血流计附着型探测装置放在足胫后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伴随血流计传出的动脉搏动音,臂带充气使收缩压比上肢高20—30mmHg(1mmHg=0.133kPa)达到搏动音消失,当血流计传出搏动音,血压值即为胫后动脉收缩压,足背动脉的测定是将血流计探头置于足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同法获得足背动脉收缩压。

踝关节压指数(API)=足背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上肢动脉收缩压。

用血流计分别描计两下肢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血流分型【5-7】
3.2统计学处理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和x²检验.
3.3判断标准
(1)血流波形:将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多普勒波形分0—Ⅴ6个类型。

0型:正常波形,第一峰值上升陡峭,下降急峻,有逆流出现。

第一峰值最大值,足背动脉(30±10)cm/s,胫后动脉(35±10)cm/s。

Ⅰ型:接近正常波形。

第一峰上升及下降均稍平缓,峰下角幅度增宽,超过0.25s.,可见逆流。

第一峰值最大值同0型。

足背动脉可无逆流。

Ⅱ型:不正常波形。

第一峰值上升陡峭,下降或急或缓,有逆流。

第一峰值最大值变低,足背动脉血流速11—19cm/s.
胫后动脉11-24cm/s。

Ⅲ型:不正常波形。

第一峰值上升下降均变缓,逆流消失。

峰最大值减低。

足背动脉11—19cm/s,胫后动脉11—24cm/s。

Ⅳ型:不正常波形。

第一峰值最大值更低或不规律。

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血流速度均<10cm/s。

Ⅴ型:临界波形。

第一峰值最大值超过0型正常波形。

足背动脉40cm/s以上,胫后动脉45cm/s以上。

表1为门诊T2DM患者的API异常程度与糖尿病发病情况【2】。

(2) API:将149例T2Dm患者API值分三组:①正常组 53例,以API>0.9为标准。

②异常组61例,以API≤0.9为标准。

③临界组35例,其中API>0.9与API≤0.9的次数相等。

4. 结果
4.1 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波形与API的关系:血流波形0型(n=25),API为(1.22±0.17);I型(n=28)为(1.12±0.21);II 型(n=56)为(0.85±0.31);III型(n=20)为(0.70±0.21);IV型(n=25)为(0.78±0.13);V型(n=35)为(0.80±0.16)。

API(n=149)为(0.89±0.1)。

血流波形0型和I型为正常波形,API>1.0。

随着血流波形异常从II型到IV型的变化,API呈下降趋势。

V型暂视为临界波形,其API在0.9以下。

4.2 不同波形的比率:0型25例占16.7%,Ⅰ型28例18.7%,Ⅱ型56例占37.6%,Ⅲ型20例占13.4%,Ⅴ型35例占23.5%
4.3 2型糖尿病患者的API异常与发病情况 149例2型糖尿中API>0.9的正常组53例,API≤0.9异常组61例,临界组35例,三
组间年龄与病程无明显差别(P>0.05),性别:正常组女性多于男性,而异常组、临界组均男性多于女性,分别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5. 讨论
通过对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四肢血管多普勒检查分析,发现踝关节压指数值低于正常人占74.5%,说明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环障碍发生率高,应提早给予重视【8】,对糖尿病病人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其足部不受到相关的伤害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不易确诊,一旦出现下肢血管症状,神经血管病变已较明显【9】。

由于神经性病变会导致恶劣的后果,就要每天严格地观察双足,当一个糖尿病人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和足部护理方法,就能减少患严重足部疾病的危险。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尤其门诊患者进行四肢血管多普勒检查,踝肱指数测定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作为一种判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测方法,其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筛查、随访,以及早干预防坏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10】。

预防措施包括:(1)每天睡前用温水(最好是38℃左右)浸泡双脚15~20min,检查双足是否有水疱、伤口、划痕等,并检查脚趾之间,仔细擦干。

(2)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天,要穿棉袜、棉鞋。

(3)购买新鞋新袜时,一定要宽松、舒适,避免过紧。

(4)对于易于干燥的脚,可使用薄薄的一层润滑油脂,例如婴幼儿润肤露。

(5)避免在脚边使用电暖气、热水袋等,以免烫伤。

(6)不要随意修剪脚上的鸡眼或结痂,应该找医生。

糖尿病人应每天检查双足,保持足部干净与干燥,滋润皮肤,
穿着清洁、干燥的袜子,小心修剪脚趾甲,谨慎使用足部用品,穿鞋避免外伤,有问题及时就医。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的API异常程度与糖尿病发病情况(x±s)
API
性别
年龄病程男女
正常组n=53 17 36
36-80(61.2±
9.8)11.5±6.4(3例不明
除外)
异常组n=61 39* 22
40-80(61.7±
9.3)11.9±6.8(2例不明
除外)
临界组n=35 23●12
40-75(60.7±
8.7)12.5±7.5(3例不明
除外)
注:与正常组比*p<0.01, ●p<0.05
参考文献
[1]许樟容,敬华,译.定义与标准,见: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编写,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9.
[2]Reiber GE, lipsky BA. The burden of diabetic foot ulcer[J].Am J Surg, 1988,176(suppl 2A) :5-10.
[3]黎英荣,苏宏业,潘海林,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API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5):723.
[4]杨燕燕.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5):12-13.
[5]马英文刘捷樊延霞殷延玲.脑血管病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03.
[6]林凌扬炳昂莫泽来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5):378.
[7]罗少庄邱翠竹练映霞.下肢多普勒血流检测有效预防糖尿病足[J].当代医学,2009,15(19):87-88.
[8]梁爽.糖尿病足的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115-124.
[9]VkPDS Study Group. Overview of six years therapy of type 2 diabetes a progressivedisease(VkPDS 16 ) [ J ].Diabetes care, 1995,44( 11 ) : 1249-1258.
[10]《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3-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