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个人所得税法专题培训(PPT版)

新个人所得税法专题培训(PPT版)


第四部分 法条解析及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一:为什么要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
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个人所得税的主要举措。党的十八届 三中、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党的十九大要 求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是全面落实 党中央上述要求的具体举措。 二是完善现行税制的迫切需求。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需 改革完善,如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的税负不尽平衡,不能充分 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多年来没有调整,费用扣除方式较为 单一;工资薪金所得低档税率级距较窄,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上升较快等 ,需要通过修改个人所得税制度予以解决。 三是改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城乡、地 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现行分类税制难以有效适应纳税人众多 且分散、收入来源渠道复杂等情况,不能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 实行综合与分类税制改革,既能适当解决上述问题,又能促进税制公平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第二阶段,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政策执行 以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实施准备阶段;
第三阶段,2019年1月1日起为新税制全面实施阶段。
第二部分
序号 变化点 税改前
主要变化
税改后
此次改革前后的主要变化点有哪些?
1、工资、薪金所得 2、劳务报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简并所得项 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目,由11减 6、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 1 至6项;确定 所得 综合所得范 7、财产租赁所得 围 8、财产转让所得 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其他所得 基本减除费用:3500元/月 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月 完善扣除模 “三险一金” 式,提高基 本减除费用 无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2 标准,新增 专项附加扣 商业健康险、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 除 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 1、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 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4个所得项目 2、经营所得(其中,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 经营所得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并入综合所得)
额 应纳10月1日以前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规 定的税率-税法修改前规定的速算扣除数)×10月1日以前实际经营 月份数÷累计实际经营月份数 应纳10月1日以后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规 定的税率-税法修改后规定的速算扣除数)×10月1日以后实际经营 月份数÷累计实际经营月份数
第三部分
过渡期政策
第三部分
过渡期政策
例1:某单位考虑国庆节放假因素,将本应10月份发放的工资提 前在9月底发放,因实际发放时间在10月1日前,依照税法规定,只 能按照35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计算个人所得税。
第三部分
过渡期政策
第三部分
过渡期政策
1.生产经营所得月(季)度预缴税款的计算。
本期应缴税额=累计应纳税额-累计已缴税额 累计应纳税额=应纳10月1日以前税额+应纳10月1日以后税
新个人所得税法专题培训
2018.9.18
主要内容
1
2 3
改革简介
主要变化
过渡期政策
4
法条解析及热点问题
第一部分
改革简介
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新税法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1日之前为过渡期政策准备阶段;
序号 变化点 税改前
主要变化
税改后
此次改革前后的主要变化点有哪些?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 综合所得适用税率:拉长3%、10%、20%税率 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级距,相应缩小25%税率级距,维持30%、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 3 优化税率结构 35%、45%税率级距不变; 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 经营所得适用税率:维持5%-35%税率不变, 营所得实行5%-35%的五级超 大幅拉长各级税率级距 额累进税率
第四部分 法条解析及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二:此次个人所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革亮点有哪些?
一是将主要劳动性所得项目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 特许权使用费4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实行按月按次分项预缴、按年汇总 计算、多退少补。 二是完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模式。一方面合理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将基本 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0元,另一方面设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 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三是调整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以现行工薪所得3%-45%七级超额累进税 率为基础,扩大3%、10%、20%三档较低税率的级距,25%税率级距相应缩小 ,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保持不变。 四是完善涉外税收政策。将居民纳税人的居住时间判定标准从满1年调整为满183 天;对个人以获取税收利益为主要目的,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 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等避税行为,增加反避税条款。 五是健全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对综合所得按年计税,实行“代扣代缴、自行申 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优化服务、事后抽查”的征管模式。 六是推进个人所得税征管配套改革。推进部门共治共管和联合惩戒,完善自然人 税收管理法律支撑。
第三部分
过渡期政策
2.生产经营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的计算。
汇缴应补退税额=全年应纳税额-累计已缴税额 全年应纳税额=应纳前三季度税额+应纳第四季度税额 应纳前三季度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规定的税 率-税法修改前规定的速算扣除数)×前三季度实际经营月份数÷全 年实际经营月份数 应纳第四季度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规定的税 率-税法修改后规定的速算扣除数)×第四季度实际经营月份数÷全 年实际经营月份数
3、财产租赁所得 4、财产转让所得 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6、偶然所得
基本减除费用:5000元/月 专项扣除:“三险一金” 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 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商业健康保险、个人税收 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
第二部分
居民纳税人时间标准:境内居住 境内居住满183天 4 完善涉外政策 满1年 避税行为的税务处理:无 新增反避税条款 代扣代缴、自行申报 5 变革征管模式 以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 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优化服务、事后抽查 需要外部配套支撑: 法律支撑、修订税收征管法 主要依靠扣缴单位,外部门依赖 信息支撑,部门信息共享、共治 6 健全社会配套 程度低 信用支撑,对失信者实施联合惩戒 技术支撑,打造适应自然人服务管理的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