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学习效率高吗?---“学习金字塔”理论上台:程:18种理论人人学,梁:自我学习齐充电,范:分组研讨共提升,张:汇报交流获心得,李:小组七人台上坐,顾:感谢学院创机会,姜:总结精华齐分享。
自我介绍:我是育民小学范星鹤。
我是程。
范:你的学习效率高吗?你想知道什么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吗.和我们一起走进<学习金字塔>吧,大家好我们是学习金字塔理论小分队。
引言姜:多年来,我们老师一直在寻找最有效率的学习和教学方法,要寻找最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就得总结教育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醒教师每天上新课前让学生重温一下旧知识、提醒学生不断要“温故而知新”;“启发式教学法”提醒教师要做好大量启发学生学习思考的问题准备……。
将这许许多多的教育科研成果罗列起来,仔细分析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发现每一种教法学法均有优劣。
看来我们非常有必要融合不同的教法学法,但融合的总方向指向哪里?《学习金字塔》理论就为我们点亮了路灯,指明了航向。
我们都知道埃及有个世界闻名的金字塔,那在我们教育教学上的“学习金字塔”又是怎样的一种理论呢?今天我们团队就为各位老师介绍一下《学习金字塔》这种理论背景介绍张子亚:首先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创始人及其理论:埃德加。
戴尔,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家,视.0听教学理论的集大成者,1900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本森市,早年就读于北达科他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其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著名的课程理论先驱查特斯。
他在1946年提出了一种关于学习经验分类的“经验之塔”理论。
后来,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做过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跟埃德加.戴尔差不多,这就是“学习金字塔”。
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顾: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就是上课听老师的讲解或讲演。
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范:第二种,是“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两周以后可以记住10%。
张:第三种,“视听结合”。
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视听结合”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达到20%。
梁:第四种,是“示范”,教师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直观教具进行展示、表演或示范操作等,向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的学习内容。
姜:我们平常经常用到的小组合作方式是第五种,经过孩子们自己的讨论得出的结果,可以记住50%。
李:第六种,实践练习“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与我们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重结果同样也重过程。
程: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张:金字塔理论体系中,把七种学习方式分成了两部分“主动学习”“被动学习“,主动学习的效率要明显高于被动学习。
美国历史课例李:下面由我借助一节美国历史课向大家阐述一下金字塔理论在教学中的一些应用。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
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
顾:这些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知识的90%在学生们画画的时候,记者在教室里随意转了转,发现教室的四周摆满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场景,有的是生活场景模型,有的是学生收集来的图片资料,有的是学生手工制品,还有我们中国的兵马俑模型。
范:把这些图片、模型放在班级里,让学生观察、欣赏能够记住知识的50% 画完了,学生们就请这些变得花花绿绿的“化石”去外面晒太阳,老师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给同学们讲前历史时期的钻木取火。
在出示了钻木取火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内容后,这位历史老师开始拿出实物,向学生们演示如何做钻木取火的工具。
让学生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然后把学生分成5人一个小组,发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学生们很快做好了。
梁:像这样,亲自动手做,能够记住学习知识的90%)历史老师一边让学生们摆弄工具,一边开始启发学生:这个工具是怎样工作的,里面涉及了什么样的技术原理,这个工具除了可以钻木取火,还能用来干什么。
在现在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技术工具?它与现在的新技术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回答得很踊跃,显然他们对自己能亲手做出几千年前的工具感到好奇和兴奋;通过动手制作和巧妙地提问,老师轻易地把几千年的时光轻轻地拉过。
姜:这一场景学生参与讨论,发言能记住知识的70%最后,老师号召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材料来制作实用的工具。
不要以为这节课就结束了。
第三个环节是扮演与回答。
老师已经事先布置了家庭作业----阅读两本故事类的历史书籍(这是真正的预习,也就是阅读),然后在课堂上请两位同学扮演书中的主人公,其他同学就这两本书中的内容提问,这两位主人公回答。
教师不太控制学生的回答,所以教室里时常会发出阵阵笑声。
程:这种让学生做报告,给别人讲能够记住知识的90%短短的一堂课,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播下了知识的火种,相信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会利用各种方式,读书,看视频,网页浏览等等,继续关注和探究这段历史。
这种“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程:通过李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这位历史老师,比较注重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这50%,甚至高于50%的学习都是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姜:主动学习的效率确实比较高都在50%以上,在主动学习的这三种方式中最底端的“向其他人传授,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学习效果是最好的,达到了90%。
其实这种方式就是我们平常在教学中应用到的“学生教学生”也就是”兵教兵”方式,或许会有老师对“兵教兵”的方式存在顾虑,担心学生讲不清楚,教不透彻。
其实不然,一个人的才能往往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个人的不断努力,磨砺出来的。
范:是呀,记得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篇课文叫《小鹰学飞》,大家都教过吧。
鹰妈妈教小鹰学飞,如果小鹰只是呆在安乐窝里我想小鹰是绝不会学会飞翔的,只有在空中不断的扇动翅膀,才能真正学会飞翔。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课堂上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锻炼,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姜:确实要放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也有这方面的体会。
我们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我们班级就选择了“魔方”社团。
我就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社团课教给我班学生学习“三阶魔方”,三阶魔方开展的比较顺利。
我就顺着就开展四阶魔方的学习,但这回遇到瓶颈了,有一环节步骤很多,一些同学就是学不会,我一个人,又不可能天天单独指导,那时我真得想放弃了,但是后来想想再试试吧,于是我又增加了一节练习指导课,由学生充当老师可以在班级随意走动,不会的同学选会的同学做老师进行指导,我则只负责进行一些组织活动,我惊喜的发现,大部分同学在短短几节课之后竟然学会了。
课后我就在思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缘何有这么好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它恰好符合“学习金字塔”中反映的学习效率最高的一项自主学习方式—“教授给他人”梁:刚才姜老师交流的是“金字塔”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其实这个理论也可以用在班级管理中,(比如)这学期我班的分担区是侧楼梯的二、三层的清扫工作,四年级的孩子没有扫、拖楼梯的经历,不会干活,所以我把第一组6名学生领到分担区,教他们怎样做,并让他们照着我的方法去做,第一天把这6名学生全都教会了,我又跟了两天,到了星期五,我让这6名学生再教下一组的6名学生,这样“兵教兵”,分担区都会清扫了。
“兵教兵”的方法之所以效果显著,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更为接近,他们之间的交流相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而言更为顺畅和自然。
既然有时老师教的效果不好,何不换一个方式,由学生之间来互相帮助!这种教中学的方式可以达到90%的效果顾: 让学生当小老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非常值得一试。
姜:有位先哲说过:孩子有天生展示自我价值的欲望。
“小老师”做法既符合《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教授给他人”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又可满足学生愿意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做中学李:其实刚才姜老师说的这种让孩子们把学到了本领、知识马上教给别人对于孩子本身掌握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金字塔理论中还有一种方式对于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和知识有很高的效率,能够达到50%。
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
“做中学”就是在科学教育中,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将“做”和“学”、“动手”“动脑”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他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动手和动脑过程中感受和经历探究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技能、知识的掌握。
其实真是这样。
有一次我在班级坐班。
科学课上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烧杯、热水,三把不同材质的勺子(钢质的、木质的、塑料的)待老师给每组同桌发完学具后,教师布置了活动要求:1、要同时加热2加热点要相同3、热源要一样。
比较哪种材质传热最快。
开始动起来了,同学们有的倒热水,有的拿勺子------忙的不亦乐乎,参与的积极性特别的高,亲身经历,在活动中自己动手感知,获得的结论一定是久久不会忘记。
姜:语文课文“长城”“黄山”等如果学生有了亲向的实践,那么对孩子理解课文来说就事半功倍了。
范:刚才李老师和姜老师说的是实际演练做中学,在科学课、语文课上的应用。
其实我认为这种教学理念在数学课上应用的更加广泛。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时,先让同学们大胆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猜想。
然后让同学们动脑筋想办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同学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在整个操作活动中同学们不但主动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而且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也得到有效培养。
张:我觉得在技能学习领域方面,实际操作演练效果最好,比如:飞行员的培养,医学院学生的培养等,都需要学生大量的亲身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