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荀子思想中体现的心理学

荀子思想中体现的心理学

荀子思想中体现的心理学论文
荀子名况,字卿,后改称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世人尊称荀卿。

荀子的文章以及寻子思想在教育界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著作可谓是“百世之师”。

虽然心理学是从西方因过来的,常言道教育心里不分家,今天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一下荀子的思想。

荀子思想中的认知、思维、动机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

首先解释一下心理学概念上的认知、思维和动机。

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

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

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

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

动机为名词,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
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首先荀子“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这一个观点跟心理学是一样的符合科学的,是符合马克思科学思想的。

不以意识而改变物质世界。

荀子思想中与认知心理学。

荀子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说的认真的表情和后天学习获得的巨大学习的重要,也就是说认知的重要性对客观事物认知的重要性,获取信息属性的重要性。

唯有对事物的客观正确认识,方能了解它的属性和功能,并加以对其运用和应用。

使其正确的借助外物而帮到自己的作用。

例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根据水的属性是平静的还是波涛汹涌的来决定今天是否外出打鱼。

君王根据百姓民情制定法律条文及充军,种植,收成,税收,军饷的确定。

如果君王不了解民情,认知不足国家的治理必然不会和谐,内忧外患,距亡已不远矣。

微服私访,体谅民生的皇帝自然会国泰民安。

我们的毛爷爷也是根据对当代中国国情的正确认知,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有了革命的胜利。

学者文人为什么如此厉害,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何异能,而是他们懂得运用外界事物使自己能力变强。

如“顺而呼”“而
闻者彰”。

既然君子是因为“善假于物也”才成为“君子”的,那么我们如何去学呢?学以致用。

“学习”就是认知的过程,“致用”就是对认知的知识的一种思维并加以运用。

认知是思维的前提条件。

唯有认知与思维的结合才能实现创造性建设性的价值。

从此,学以致用强调了荀子思想中思维的重要性。

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荀子不会轻易就接受别人的学说,在与其他夫子交流与辩论时荀子的大脑里进行筛选信息,然后语言思维组织反驳或著书立说。

说理透彻、结构谨严、重叠构成、辞采缤纷的著作潜移默化的体现了荀子对心理学思维的重视。

荀子亦强调环境因素。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因此君子应“居必择乡”,与文人雅士相处。

阐述环境对君子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寻子的环境因素思想随后衍生了“怀子三月,出具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忘听,声音滋润,以礼节之,藏著金柜”等文章。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虽受先天遗传影响,例如气质等等,但是就是双胞胎兄弟的人格也不同。

人格的形成与变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跟个人经历、受教育程度,价值观的观输与形成等有关。

寻子思想和心理学都强调后天条件对一个人发展的影响,都证实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要我们青少年保持与君子为伍,不与小人社会小混混为伴,不看价值观扭曲以及色情暴力电影书籍刊物,与良师益友同,共同进步。

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是有一定心理学依据,在荀子的生存年代出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动机基础之上的行动一般都不是外表友善的。

战国末期战争不断,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受到威胁。

前军粮,自卫杀人就变成了很平常的事。

有忧患意识的人都会为自己留后路想办法搞粮食,在别人攻击自己之前攻击别人,在战国末期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却都由内在动机,出于为了生存与安全的动机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