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
平昌县泻巴小学杜国熙
初中阶段,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透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品读生活,启迪心灵。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先提出"语文"一词的含义,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而为之"。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为了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进行的读、写、听、说。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所谓的阅读也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学生记笔记课后再背。

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课堂教学,以“情感”为基点,提高语文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我们的课堂,到底是一潭死水、枯燥无味,还是轻松活跃、生动活泼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驾御能力的高低。

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得首先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那么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应成为情感交流的活动载体,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对作品的体会、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我们老师就是这个活动的主导者。

首先,我们可以用饱含深情的导语去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

例如学习流沙河的《理想》这篇课文,先满怀激情地作一番开场白,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兴奋感,为树立人生的理想,体会各种的理想对人生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自然大方的仪态、亲切动人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话语,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对课文感情基调的理解形象化;适当的幽默,是课堂
的调味剂,能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当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堂,他们的学习才有热情,才能更投入地学习课文。

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老师应是那熊熊火把。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饱含着作者及人物的丰富情感,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形象思维,没有感情的波澜,缺少作为主体的投入参与,那么,即使老师激情飞扬,作出多么细致的分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是枯燥抽象的。

因此,要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须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境,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如学习《出师表》,我先饱含感情地朗读,然后学生试读,先让他们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接着引导学生谈从电视剧、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更有同学在座位上模仿诸葛亮的样子。

情境设置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因课文内容而异,也视教学条件、学生水平而定。

如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采取先默读,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的读音,了解其主要内容;然后在朗读,朗读时要读准语气,并注意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为了使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思想性格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概念化的,我指导学生反复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充分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我让学生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细品父母"润物细无声"的爱。

由此设身处地,理解文中"我"的心理及反复描写父亲背影的作用。

通过情景设置,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有品德、情感、审美、心理等多方面
的全面发展。

二、走出课堂,将阅读训练引向课外,让主动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课堂上的教学,正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品读范文、初窥语文百花园的一角,要想让学生领略其中的精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课堂上学到学习方法,投入课外阅读中。

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知识积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

语文源于生活。

现如今流行歌曲、电视作品、广告词......,这些中不乏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首哙炙人口的歌谣,如歌星周杰伦的歌之所以火爆其实他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贴切了生活;一则成功的广告,其中可能包含着修辞的巧妙运用;近年流行的电视散文,以MTV的形式将文学作品形象化。

另外,家家户户春节贴上的春联,写尽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盼;日常的百姓话语中,更有充满智慧的俚语俗语。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语文、欣赏语文,是一名语文老师应做到的事情。

它能使语文学习更灵活,使学生更爱语文、爱生活。

我曾要求学生从电视节目中搜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并陈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对这次活动兴致很高,纷纷积极搜集、认真分析。

有的同学喜欢其修辞的运用,有的则喜欢其画面的设计,还有的喜欢广告内容的积极意义......
大量的阅读,是学生丰富精神生活、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在一些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存在误差,认为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其实课堂之外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是对知识的实践。

大量阅读优秀文章,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引来源头活水,更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作为
老师,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养成勤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

第一,每天到校阅览室读书一小时;第二,每日晨会的开展朗读活动,要求学生轮流在每日晨会中向同学介绍一篇好文章,或朗诵一首诗;第三,采用手抄报的形式,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好的段落,甚至好的句子编辑成手抄报与同学交流;第四,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和习作,每人在一期内必须向校刊《黄葛树下》投稿一次且发表等。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阅读活动为半径,让语文阅读教学得到延伸,需要老师和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

当我们的学生热爱读书,读书成为其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那我们的努力就有了深远的意义,远超出考试之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