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教学环节,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当发挥其应有的能力,不能一味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科的所有目的,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合理安排语文阅读时间,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也为学生未来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阶段是不可忽视的阶段,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起着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课内及课外的阅读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这都需要老师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作用。

(1)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增加阅读时间,并设置相关的阅读问答环节。

对于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来说,课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

因此,老师增加课堂上的阅读时间,由此来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设置问答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真正读到心里去,而不是敷衍。

例如:在初中语文中学习《祝福》一课时,给学生时间读其中重要的段落,
然后找学生回答这段讲了什么,中心是什么等。

(2)老师布置课外作业时添加相应的阅读作业。

老师应布置相应阅读的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本身是加强学生对一天学习的认识,起到一个巩固知识的作用。

因此,学生也应该对语文阅读进行巩固。

例如:老师布置相关文言文《伤仲永》的课外阅读作业,学生做完后要有家长的签字保证。

家长的签字保证,就是在保证学生真正地完成了作业。

(3)老师可以每周设置日记作业,增加学生对阅读的练习。

设置日记不仅是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习惯,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这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提高,更是培养兴趣以及良好情操的时候,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阅读就是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而写作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并能逐步提高学生能力,是一种惯性练习。

例如:老师每一周都要布置一篇日记,可以写游记、随笔、心情以及这一周内发生的事情,定期再将日记收上来,写一些鼓励的评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改变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随之变化。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老师的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兴趣”两个字也显得相对重要,这就要求初中语文老师改变语文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语文阅读的音频以及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音频与视频都是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事物。

例如:老师播放了《春江花月夜》的音频,让学生认真听,并学习音频里的标准发音以及阅读技巧。

(2)班级分小组进行诗歌及文章段落的朗诵与阅读,加强学生的阅读交流能力,从而获得阅读心得,增长阅读知识。

这就需要老师设置阅读项目以及阅读问题,使学生有目的性地阅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其自主阅读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拿出20~25分钟的时间,来阅读《礼物》的三、四两段,并讨论文章整体所要表达的意义,之后请学生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并回答问题。

三、利用各种条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老师要利用各种条件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这一点很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二是采取阅读比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选拔,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是家长的督促,教师与家长交流,让家长监督学生学习,这样更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每天早晨发督促孩子起床听语文阅读听力,形成语文阅读的习惯,等等。

总之,我国初中生普遍存在着读书绊绊磕磕,不成句以及不理解文中内容的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课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学生身上,并存在老师、家长以及学生本身忽视语文阅读的现象。

因此,发挥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影响;学生也要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要起到一个督促学生的作用。

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扎下初级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