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1.方法不当音乐教学的效率高低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当下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穿新鞋,走旧路”,虽高喊课改口号,但教学依旧因循守旧,沿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方法,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和激发;(2)“穿新鞋,走歪路”,虽顺应课改要求,采用了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应用,更甚者,只是走走形式,无法真正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
2.内容单一初中音乐教材的曲目,大都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教学对象,而且也不能适应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办法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只有我们采用有效的教学对策,对症下药,才能进一步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转变观念学校领导应利用课程改革契机,立足音乐学科特点,围绕科学价值,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纠正教师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传统认识和态度,转变师生观念,强调音乐教学在学校发展以及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完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音乐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并使学生养成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习惯,促进终身音乐学习。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音乐兴趣,培养思考习惯,鼓励音乐创新。
此外,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合理、有效地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3.丰富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除了充分发挥音乐教材本身的优势和特点,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内涵,渗透美育之外,教师应根据初中年龄段学生的音乐爱好,补充一些其他形式的音乐,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与共鸣。
第二篇:初中音乐教学水平提高策略一、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认识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科目为主,这是应试教育制度的必然产物,作为初中教师,一定要及时认识到这种教育制度的缺陷,积极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
音乐是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行为修养和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及时修正对音乐课程的认识,重新认识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思想层面及时更正之前的错误认识,从而在行动上给予学生指导,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音乐课程,认真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2.教师要善于开发新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改变。
现如今,音乐已经开始逐步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教师要针对音乐形式的变化方向,在新的教学环境之中辅之以现代化的音乐教学理念,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号召,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我们接触到的音乐课程是所谓的唱歌活动,而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把音乐课程转变为理论课程,这种变化过于唐突,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阶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初中教师不妨吸取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把唱歌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而唱歌的形式可以是多变的,学生可以开口唱,教师也可以开口唱,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唱等等。
唱歌可以看作音乐课程的实践课,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理论教学,如此一来,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另外,唱歌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消除了单一教学方法的弊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
3.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于网络这种新鲜的事物也充满着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传递快、储备量大的优点,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相关的网络知识。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阅到与音乐相关的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修养,改变学生声乐基础薄弱的状况,从而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
二、结语综上所述,音乐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效果。
初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另外,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信息化产物,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多媒体初中音乐教学一、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显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长处,但在使用的方式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师要想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最大的效果,就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内容,在制作课件时也要以实用为主要目的。
多媒体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与学生进行真正的思想甚至灵魂交流的是老师。
所以,教师需要学会合理、适度地使用多媒体。
1.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具有上述的很多优势,但如果整个课堂全由多媒体掌控,也是不利于教学的。
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表现或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节奏,而是根据课件的内容,把学生的思维生搬硬套到课件中,把课堂的主体由学生改变为课件,反而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实际授课中,老师的讲解,与同学们的共同探讨交流,才能够更彻底地针对同学们的困惑作出解答。
而多媒体其实仅仅是一种表达的工具,并不是课堂的全部。
2.知识点要突出音乐老师在讲课时不能一味地看着课件读,机械化的重复着每一堂课。
课件学生自己可以看,又何必让老师来读呢?所以,课件本身在制作时要有重点,而教师在讲解时更要有侧重点。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想形成过程,在需要重点赏析讲解的地方,放慢节奏,根据自身经历对学生作出耐心的解释,针对学生的困惑和疑问作出解答,这是多媒体所做不到的。
3.不能以视觉取代听觉音乐是抽象的运用听觉感受的艺术,可以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自由想象。
但教师如果为了让学生理解作品,一味地强调视觉,比如在课件中展示大量图片,甚至为了告诉学生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联系,大量的采用音乐以外的内容,那么学生只是被课件所吸引,而非音乐本身,这样就没有达到音乐课的真实目的,还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初中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正盛的时期,而音乐课对于艺术的畅想也恰好在繁重的文化课程之余,给学生提供展现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机会。
音乐课中无论是对音乐的欣赏,还是教学歌曲,运用多媒体教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能因此变得主动,充满积极性,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堂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多媒体还能帮助教师进一步讲授课堂的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既推动了教育向高层次发展,与新时代接轨,又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结语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多媒体的不断深入,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也越来越多。
多媒体教学拥有的优势众人皆知,但必须是建立在合理恰当的运用之上。
教师应该正确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长处,为教学做好服务。
第四篇: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优化思考一、音乐教学模式要实现“冥思苦想”向“互助点拨”转变初中音乐教学中,许多技巧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开展示范教学之后,更多的环节是让学生进行感悟,有些学生冥思苦想仍然出现跑调、把握不住节拍等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把握要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缺乏直观地比较比对,自己总认为唱的符合要求,实际上与音乐教学的要求相差甚远。
此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点拨的作用,一个人进行演唱,同小组的其他同学开展聆听分析,对他的演唱技巧把握情况做出客观准确地评价,指出其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纠正错误之处,提高技巧把握水平。
在这样的相互点拨中,学生不仅可以集聚大家的智慧,特别是发挥一些音乐学习基础能力较好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而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氛围、学习的快乐,从自己冥思苦想不得其解、不得要领,到大家一起帮助自己掌握音乐技巧、提高学习成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加感兴趣。
二、音乐教学模式要实现“局限教材”向“开放包容”转变大多数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拓展性相对不高,所练习的曲目完全局限于教材,学生翻来覆去所唱的就是那么几首歌。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突破这样的困境,不要完全局限于音乐教材,要积极地拓展理念、开放空间,将更多的音乐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之中。
一方面,教师可以广泛搜集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歌曲演唱,还是钢琴曲、小提琴曲、合奏曲等等,这些优美的音乐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的心灵,感受到美,对学生身心素养也是一种熏陶。
教师可以将这些方面的作品融合进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教育,让学生沉浸于美妙的音乐之中,感悟音乐教学的魅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标。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整合本地的乡土音乐资源,如地方戏,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舞表现形式等等,这些内容和学生生活距离较近,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灵活增加进这些校本课程、乡土教材,使音乐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
三、音乐教学模式要实现“课堂之内”向“综合推进”转变音乐教学主阵地在课堂,无论是乐理知识的传授还是演唱技巧的指导,都需要通过课堂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把握要点、巩固难点。
但是音乐教学不能完全局限于课堂,要立足课堂向课前课后开展延伸,形成综合推进的良好格局。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充分重视了课前延伸和课后拓展两个环节,课前延伸方面,在学习一部分内容之前都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尝试开展自我学习训练,从而对将要学习的新授内容具有清楚地认识,也能够初步筛选出技能技巧训练方面的难点,这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针对性具有较大帮助。
另一方面,笔者在课后环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演唱比赛,在各种庆祝或文娱活动中为学生搭建展示音乐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音乐学习中所获得的成果展示出来,让他们增强积极地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推动音乐教学顺利开展的目标。
四、音乐教学模式要实现“统一要求”向“个性发展”转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兼顾,充分尊重学生客观差异性,从嗓音、技巧掌握效果、音乐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存在的能力差异,从而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
音乐素质较好、天赋较高的学生应当强化训练曲目的难度,而对于一些基础与技能相对一般的学生,则采取正常的标准进行要求。
另外,对于学生在音乐方面具有浓厚兴趣,或者有志于未来从事音乐专业发展的也要充分满足,在教学时间与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多设置一些专门培训活动,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分析自身音乐学习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深造方面的良好条件,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与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夯实音乐基础,从而为自身未来的发展拓展空间。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学模式的优化是重要抓手,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状况以及音乐学科特点,有序推动教学模式优化,全面提高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