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 、b )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 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 时才表现为秃顶。
控制褐色眼(D )和蓝色眼(d )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
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
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 __ ___或___________。
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非秃顶男性基因型为BB ,非秃顶女性结婚基因型为BB 或Bb ,二人的后代基因型为BB 、Bb 。
BB 表现型为非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Bb 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2)非秃顶男性(BB )与秃顶女性结婚(bb ),后代基因型为Bb ,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3)其父亲基因型为Bbdd 或bbdd ;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BbDd 或bbDd 。
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Bbdd 或BBdd 。
若两人所生后代基因型有BBDd 、BBdd 、Bbdd 、BbDd 、bbDd 、bbdd 。
女儿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答案】(1)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2)女儿全部为非秃、儿子全部为秃顶(3)BbDd bbDd Bbdd BBdd非秃顶褐色眼、 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和和褐色眼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正需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和是 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
(2)用双杂合体雄蝇(K )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色。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 、B 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的一部分 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 观察切片,统计 的比例,并比较 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答案:30(16分)(1)隐 aaBb aaBB(2)白 A 、B 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3)父本 次级精母 携带a 、b 基因的精子(4)显微镜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 K 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雌蝇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 、a 和B 、b )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
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a ()b aa bb a b请回答:(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答案:27.(12分)(1)自由组合(2)AABB aabb 1/5(3)AAbb(或aaBB)紫色叶:绿色叶=1:1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32B.1/16C.1/8D.1/4答案:B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
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
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变异。
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的分开而分离。
F1自交所得F2中有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条染色体。
(4)让(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Ⅱ. (14分)(1)结构(1分)生物进化(1分)(2)同源染色体(1分)9(2分)2(2分)(3)20 (1分)4(2分)22(2分)(4)3/16(2分)解析:(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甲植株无Bb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B0,可看作AaBb思考,因此所F2基因型有9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2种:aaBB aaB。
(3)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40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
由于I甲与I丙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I甲与I丙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可能含I甲、可能含I丙、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最多含有22条染色体。
(4)(2)中F1的基因型:Aa B,(3)中F1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虑B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1/2,考虑A和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3/16(16分)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的基因的功能。
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 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1)与拟南芥t 基因的mRNA 相比,若油菜T n 基因的mRNA 中UGA 变为AGA,其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ACUCUAA”,则T n 比t多编码 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 。
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 .若③的种皮颜色为 ,则说明油菜基因与拟南芥T 基因的功能相同。
(3)假设该油菜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 基因,则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为 ;同时,③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列最小的个体表现为 ;取③的茎尖培养成16颗植珠,其性状通常 (填 不变或改变)。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 (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
答案:31.(16分)(1)2(2)重组质粒(重组DNA 分子) 重组质粒未导入 深褐色(3)TnTntt ; 黄色正常、黄色卷曲; 不变(4)是 解析:通过对基因工程和遗传知识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属中档题,较难。
油菜T n 基因的mRNA 中UGA 变为AGA ,而末端序列为“——AGCGCGACCAGACUCUAA ——”,在拟南芥中的UGA 本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而在油菜中变为AGA 可编码一个氨基酸,而CUC 还可编码一个氨基酸,直到UAA 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假设油菜T n 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是一个t 基因,注意拟南芥是指实验有n T n T的突变体tt,所以③转基因拟南芥基因型为T n t,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四分体是由于染色体进行了复制,基因也进行了复制,因而基因型为T n T n t t。
设③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卷曲与正常叶是由B、b基因控制,正常叶为显性,而该对性状与种皮性状为独立遗传,则这两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则:③转基因拟南芥╳双杂合拟南芥T n tbb TtBb进行逐对分析:T n t╳Tt 1/4T n T、1/4T n t、1/4 Tt 、1/4tt由于T n和T的功能相同,所以表示为3/4T--(深褐色)、1/4tt(黄色)bb╳Bb 1/2 Bb(正常叶)、1/2 bb(卷曲叶)所以后代中有四种表现型;3/8种皮深褐色正常叶;3/8种皮深褐色卷曲叶1/8种皮黄色正常叶;1/8种皮黄色卷曲叶取③转基因拟南芥的茎尖培养为植物组织培养为无性生殖,所以后代性一般不变。
(排除基因突变)由上可知所得③转基因拟南芥T n t和野生型拟南芥TT两个品种相当于发生基因突变,没有隔离,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此是同一个种。
此套题难度不大,考查识记的偏多,理解推理分析较少,而填空题中类似判断题型的填空又多,降低了难度,而不能很好考查学生能力,区分度不明显。
8分)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
W一和w一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
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
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一、W一w、ww一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
(2)以基因型为Ww一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基因型为Ww一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Yy(♀)×W一wYy(♂),反交:W一wYy(♀)×WwYy(♂),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
(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
选取F2中的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2.(8分)(1) ww(♀)×W—w(♂);W—w(♀)×ww(♂)(2)非糯性:糯性=1:1(3)WY:Wy=1:1(4)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3:1:3:1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9:3:3:1(5)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ZW ZW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型(♀ZW,♂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