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优秀课件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此处用何典故,用意有在?
理解背景:宋宁宗继位(1200年)后, 韩侂胄受到重用,他很想有一番作为政治上 打击投降势力,启用主战派,当时,朝野上 下笼罩在一片北伐的气氛中。但军事上的准 备显然不足,特别是缺乏将领,此时已经65 岁的辛弃疾看得十分清楚,虽然自己表面上 得到韩侂胄的重用,调防京口,但韩侂胄并 未充分相信自己。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 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 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 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 境,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 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 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 ,风雷怒,鱼龙惨。
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 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 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 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 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 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 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此处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 典故,旨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 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 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 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北伐。如 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宋孝宗隆兴元年, 即1163年)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侂胄方面 来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
上 孙仲谋 片 刘裕
刘义隆 下 拓跋焘 片
廉颇
借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景仰之情) 古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向往之意) 讽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警告当局) 今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怒斥偏安)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壮志未已)
多用典故,表达情绪。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 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 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 ,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苏词的豪放风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 朗。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羁的篇 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 主义的艺术特征。辛词的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豪 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所创造出来的比 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 想象,构成了辛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一片神鸦社鼓!
自比—廉颇老矣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本文写作特色
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风格
豪放悲壮、慷慨愤世
探讨一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 辛弃疾的词有 " 掉书袋 " 的毛病。你认为如 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 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 眼前风光,是 " 京口怀古 " 这个题目应有的 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他用这些典 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 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 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 的长处。
探讨二 怀古
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托对古人古事 的追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赤壁怀古》(苏轼)
借古伤己
赞美周瑜 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借古讽今
褒贬古人 表达抗金主张、对国事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 激愤,沉郁。
婉约为正宗,豪放为别调
婉约:歌宴酒席曲子,绮罗香泽剪红刻翠 豪放:抒写襟怀志意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 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 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 仓皇
孙刘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忆昔—扬州路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伤今—神鸦社鼓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东坡:有儒家的用世之 志,兼有道家的旷达, 佛家的随遇而安,多是 政治上遭贬谪失意后, 多表达旷达的逸怀浩气 ——以诗为词 旷达萧逸真学士
幼安:收复失地、北伐 无望时,一种进取的, 忠义奋发的激荡力量, 气势沉雄悲愤
——以文为词 豪壮悲愤老英雄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 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 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 岸,系斜阳缆?
沁园春·孤馆灯青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 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chī锦,朝露漙漙 tuán。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 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