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学习心得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公布。
《总体方案》中提出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并明确“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
第一个关键词是“6+1+4”: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6+1+4”。
“6”就是海南自贸港设计6方面自由便利制度。
“1”就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4”就是加强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等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第二个关键词是“通关时间”:海南建设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通关时间均压缩一半以上。
第三个关键词是“房地产”:海南省委书记表示,海南的土地有限,不能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
第四个关键词是“非禁即入”:海南自贸港着力打造投资自由便利,实行“非禁即入”,除非有强制性的标准和法律的禁止,原则上政府取消审批,企业直接实行备案制、承诺制,符合条件就可以直接开展业务。
第五个关键词是“人才”:海南省省长介绍,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和紧缺人才,如果在海南岛内待满183天,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将予以免征。
第六个关键词是“零关税”: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居民免税购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推进实施可以分为打基础和全面推进两个阶段。
第一的阶段,从现在起到2025年以前主要是打基础、做准备。
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是,突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开放进程,推动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形成早期收获,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第二个阶段,2035年以前,主要是全面推进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见效。
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是全世界先进的自由贸易港的一个基本的普遍的特征,要素的自由流动也是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的基本特征。
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设计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上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
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特点:一是要实现零关税;二是瞄准零壁垒。
在非关税措施等方面将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清单以外的货物和物品自由进出自贸港。
同时推进贸易便利化并实施智能的精准的监管。
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推进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培育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于开放型经济的金融能力,支持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等要素交易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