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题
期末复习题(占考试范围80%)提问人:阎正林提问时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33、剧烈变革思维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
这种思维方法最初用于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后来逐渐用于其他领域。
()34、在运用思维方法时,决策者一方面要注重理性选择的关键性作用,同时还要不断地发觉灵感和注重直觉。
()35、在公共决策中,决策者必须首先具有职业行为的思维方法,将决策过程作为一种普通的职业来对待。
()36、在使用简单矩阵法时,决策者要做的是挑拣出那些无论哪一种选择都需要满足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性能。
没有这些性能,这个决策将会失去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37、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的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38、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39、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40、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
()41.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42、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只要坚持使用系统分析法就可以解决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问题。
()43、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系统分析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44、扁平式组织削减了内部层级,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扁平的学习型组织是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45、公共政策体制,是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并非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46、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知识化与信息化是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
()47、传统的行政管理一直都是效率优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应当是公平优位。
()48、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49、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1)明确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50、公共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与他们对其个人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无关。
()51、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52、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53、纵向层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是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
()54、如何确立公共利益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非制度性的规范和意识形态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这些构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55、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是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之一。
()56.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57、中国的国家权力由人民代表大会之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分享。
()58.中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但不包括行政机构的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59.公共决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过程。
()60.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及整合能力不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61.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有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62.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内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63.在各个国家中,议会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64.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现,中国的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公共决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65.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
取的广泛行动。
()66.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并不影响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67.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68.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69.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70.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
()71.任何一项政策不可能一劳永逸。
政府要随着国情的变化,不断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政策或调整已有的政策。
72.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
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73.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74.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
它是指运用德尔菲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