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绿色食品相关概述1. 绿色食品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这些国家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主要是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
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扩展到欧洲和日本的旨在限制化学物质过量投入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有机农业”思潮影响了许多国家。
一些国家开始采取经济措施和法律手段,鼓励、支持本国无污染食品的开发和生产。
欧洲、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了生态农业的研究。
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我国决定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并且将它们定名为“绿色食品”。
2. 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
1990年5月,中国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及标志。
3. 绿色食品的范畴由于绿色食品已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按商标法有关规定,具备条件可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以下5类。
一是肉、非活的家禽、野味、肉汁、水产品、罐头食品、腌渍、干制水果及制品、腌制、干制蔬菜、蛋品、奶及乳制品、食用油脂、色拉、食用果胶、加工过的坚果、菌类干制品、食物蛋白;二是咖啡、咖啡代用品、可可、茶及茶叶代用品、糖、糖果、南糖、蜂蜜、糖浆及非医用营养食品、糕点、代乳制品等五谷杂粮、面制品、膨化食品、豆制品、食用淀粉及其制品、饮用冰、冰制品、食盐、酱油、醋等调味品、酵母、食用香精、香料、家用嫩肉剂等;三是未加工的林业产品,未加工谷物及农产品(不包括蔬菜、种籽),花卉,园艺产品,草木,活生物,未加工的水果及干果,新鲜蔬菜,种籽,动物饲料(包括非医用饲料添加剂及催肥剂),麦芽,动物栖息用品;四是啤酒、矿泉水和汽水以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水果饮料及果汁,固体饮料,糖浆及其他饮料用的制剂;五是含酒精的饮料(除啤酒外)。
第二章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创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
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具有一定总量规模、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综合效益日益明显的新兴产业。
绿色食品建立了全程标准化生产模式、质量保障模式和产业化发展模式,有效促进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990 ~ 2012 年,绿色食品每年以大约20%的速度增长,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行业研究院数据汇总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6 391 家,产品总数达到1. 674 8 万个。
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包括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品类产品等品种。
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提高认证的规范性,不断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有效地保证了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近几年,通过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跟踪监测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抽查结果表明,产品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0 年,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年度抽检合格率达到98. 9%以上。
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共有340 个单位建成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479 个,种植面积达到666. 7万hm2,带动农户1 686 万个,对接龙头企业1 256 家,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在8. 4 亿元以上。
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0 家,占35%,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 000 家,约占20%,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3 500 个,约占10%。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目前,绿色食品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主要大宗产品产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的比重已提高到5 ~ 8%。
绿色食品已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和政府主导的公共品牌,品牌形象深得国内外社会的推崇,公信力和认知度不断提高。
据调查,在国内大中城市,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超过70%,成为大家公认的品牌。
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大型超市,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国内商家的“新卖点”和农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
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已从国内扩大到国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目前,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已在香港、日本、美国、俄罗斯、英国等10 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
国际上有法国、澳大利亚等4 个国家、7 个企业的22 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第三章绿色食品行业前景预测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
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尽管相对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食品的开发规模还很小,但这项工作已经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从国内来看,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收入增长引发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1990年到1999年,城乡居民收入从904元增加到1571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恩格尔系数从60.3%下降到49.3%。
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居民的肉、蛋、水产品消费量与九十年代初相比分别增长了19.4%、76.8%和55.1%,而在这10年间,绿色食品产品也由127个增到1360个。
二是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引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开发绿色食品成为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领域。
目前,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长,急需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在保证供给总量的同时,重点将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许多省区都将发展绿色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绿色食品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
三是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将推动绿色食品的发展。
1999年,中央作出了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重点是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环境污染程度较轻,具有适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自然条件,但是缺少技术和资本。
1999年,西部10个省、区、市共有107家企业开发了248个产品,分别只占全国的15%和18%,这说明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潜力很大。
四是加入WTO将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产生深刻影响,发展绿色食品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后,许多不占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从根本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
发展绿色食品,一是有利于促进标准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有利于扩大产品出口。
从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看,常规农业向可持续农业转变的速度很快,其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绿色食品兼顾了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特点,并结合了我国的国情,无论是从资源状况、技术条件等因素分析,还是从市场接受程度来判断,绿色食品更具有现实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性。
第四章我省绿色食品行业情况1. 龙头企业全省有2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有12家是绿色食品企业: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达山企业集团乳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九三丰缘麦业有限公司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金秋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庆吉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红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北大荒(集团)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虎林市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阳霖油脂集团公司哈尔滨金星乳业集团省级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12家,其中有63家是绿色食品企业: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达山企业集团乳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九三丰缘麦业有限公司黑龙江乳业集团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牡丹江绿特食品专营批发市场黑龙江白瓜籽(集团)公司哈慈望奎绿色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 我省绿色食品行业现状一、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全省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全省绿色食品战线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勇于突破,硕果累累、成就辉煌、亮点纷呈的一年。
可以概括为三个“前所未有”:一是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12年,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把绿色食品开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大手笔、大举措、大动作,强力推进绿色食品发展。
如:全国首创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绿色食品公益广告,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绿色食品品牌战略的意见》等等。
特别是在北京市举办的2012绿色食品展销周,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广、效果好,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认可。
此外,还组织承办了第23届哈洽会绿色食品展、第10届农交会、中国“绿博会”等多个大型展会,组织开展了“质量承诺”等多个大型系列活动。
可以说,去年我们的工作力度之大,推进手段之强,创新工作之多,是过去所没有的,在全国农业特别是绿色食品系统也是少有的。
二是工作效果之好,前所未有。
我省绿色食品具有规模大、基数大的特点,特别是受国家近年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保持快速增长的压力不断加大。
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全省各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和生产者、经营者迎难而上,不断加大力度,采取超常规的推进措施,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效果。
去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和实物总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6.8%;全省认定无公害产地面积1.45亿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70.2%;国家级标准化基地数量和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5.6%。
特别是全省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同比增长54.8%,增幅创历史之最。
目前,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实物总量、“三品”产品抽检合格率等六项发展主要评价指标已连续十多年居全国之首。
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很值得大书特书。
三是品牌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多年来尤其是2012年,我省绿色食品工作成绩巨大,硕果累累,其影响越过了省门、也在一定程度上越过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不仅超越了绿色食品领域,也成为我省对外宣传展示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通过不懈的培育和推介,我省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许多南方和国外消费者就是通过绿色食品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黑龙江。
2012年,在由农业部和省政府组织举办的一系列展销活动中,我省绿色食品总是能够引起轰动,各新闻媒体也常用“火爆”、“抢购”、“震撼”来形容黑龙江绿色食品受青睐的场景。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非常满意,从各个角度给予了充分肯定。
省委书记吉炳轩等领导去年多次视察绿色食品有关重大活动,对全省绿色食品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如在哈洽会绿色食品展区,当看到新生产的丰富展品时,炳轩书记指出:今年绿色食品展产品丰富,包装精美,档次较高,比历届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