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3年台风分析

2003年台风分析


2003年度最强编号台风(0314)分析
从洋面风场与红外增强云图的叠加图像上可以看到台风有明显的暖中 心,结构对称,眼区中心与洋面风场辐合中心基本吻合,表示眼壁附 近有深厚的垂直对流。在右图中,锋面云系已与台风北侧外围云系叠 加,台风眼已被添塞,但云区中心仍与洋面风场中心仍吻合,表示眼 壁附近继续维持垂直深厚的对流。
谢谢!
( 2 ) QUIKSCAT 洋面风速超过 30 米 / 秒误差 将增大,对于强热带气旋,风速估计过低。
偏差产生原因: (1) 洋面风原始轨道分辨率是25公里,而对于强台风来说,眼区小而圆,在 其眼区周围存在很强的风速和风向切变,在25公里范围内可能存在多种风向和 很大风速梯度,而QUIKSCAT反演得到的仅是一个平均后的结果,很难准确反映 眼区的环流形势。 (2) QUIKSCAT洋面风速的测量范围是3-30米/秒,对于强热带气旋来说,其 周围的最大风速大都高于30米/秒,已超过QUIKSCAT所能精确反演的范围。 (3) 由于QUIKSCAT卫星携带的探测器很少,在测量的同时,无法利用本星 探测仪器进行实时辐射订正,这也造成了一定误差。
微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穿透不太厚的高云,探测云下 的信息,这就为弱热带气旋的定位提供了帮助。
小结
2003年西北太平洋的编号热带气旋数量少于 2002年,与多年平均数相比,偏少6.7个。 登陆热带气旋数量与去年相同,但较常年略偏少。 2003年度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中,出现了 多次高低云系分离以及环形路径等情况 QUIKSCAT洋面风资料和AMSU-B微波资料可以 很好的表征热带气旋的强度和位置信息,更为重 要的是,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热带气旋所带 来的影响:大风和降雨区的分布,为防灾减灾提 供帮助。同时,它们所提供的环境流场和温湿场 的信息,对研究热带气旋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很大 的参考价值。
在高空气流引导下,0319号热带气旋的高层外围云系不断向东北方向 伸展,热带气旋的高低层云系明显分离,在可见光图像上仍可明显的看 到环流中心(左图A处箭头),而在红外图像(右图)上位于同一位置 的A处已经看不出有环流中心,只能在B处箭头位置分析出气旋中心。
特殊路径分析
0318号热带气旋具有比较特别的 圆形途径此热带气旋生成后先向东北 方向移动,从24日18时(世界时)以后,开始向东南方向转向,到达 170度经度附近时转为向西南方向移动,26日夜间转为向西移动,28日 夜间转为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于29日夜间回到23日的位置,既东经149 度附近,形成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路径。
2003年登陆热带气旋情况
2003年登陆我国大陆的热带气旋有6个,登陆地点分别为广东2个 (0307号、0313号)、海南2个(0308号、0312号)、福建1个(0309 号)、浙江1个(0311号),其中到达台风强度的有三个。
2003年登陆热带气旋情况
登陆后造成灾情最重的是0312号台风,登陆时台风眼仍然清晰,此次台风风力强、范 围广、持续时间长,给广东、广西、海南的沿海地区带来比较严重的灾害,直接经济 损失达数亿元,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暴雨和8—10级的大风天气,其中广西钦州的雨量达 271mm。
特殊路径分析
虽然18号热带气旋与17号热带气旋相继生成,但两个热带气旋相距较远,相互 之间是否有影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左图显示了两个热带气旋在时间和 空间上相对关系以及移动方向。从右图可以看出,两台风分处在环境流场的不同 位置,此时又有一个强的水汽干舌由北向南压下来,这对二者的不同路径产生可 能有一定影响。
1)热带气旋定位辅助分析
通过洋面风资料可以反演出海平面的风场和流场分布,进而找到热 带气旋的环流中心,确定热带气旋位置,另外,热带气旋中心一般位于相 对静风区,通过风速的分布也可近似确定台风位置。 特别是利用U、V风 速零度线的交点可以很容易确定热带气旋的中心。
1)热带气旋定位辅助分析
1)热带气旋定位辅助分析
2003年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1、位置特征
在热带气旋减弱阶段,由于高低层风速的不同, 往往会出现高低层环流中心分离的情况。2003年 的第6号和第19号热带气旋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2003年6月18日,当热带气旋与西风槽靠近时,高空槽前的急流造成了 热带气 旋的高层云系与低层中心逐渐脱离,从6月19日20时(世界时)的洋面风场与红 外云图的对比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特征,洋面风场的旋转中心大约在北纬 39.7,东经135.5(左图A处),而在红外云图上高层云系的螺旋结构已基本瓦 解,从40度以北,135度以东可以勉强分析出高层云系的中心(右图B处),相 差约0.3个纬距。
洋面风切变情况 03077.22.09(GT)
4)QuikSCAT洋面风资料应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我们利用洋面风资料对2003所有已编号热带 气旋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发现,洋面风场资 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 1 )当热带气旋较强时, QUIKSCAT 洋面风 场的风向和风速以及所定中心位置都存在一定 偏差,而对于较弱热带气旋,这种偏差并不明 显。
200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综述与特征分析
内容提要
200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情况介绍 2003年度热带气旋的特征分析 多资料热带气旋监测介绍 2003年度台风年集介绍
2003年热带气旋基本情况
2003年共编号热带气旋21个(表略),其中一月份1个; 四月份1个;五月份2个;六月份2个;七月份2个;八 月份3个;九月份3个;十月份3个;十一月份2个。 开始时间为1月18日,结束时间为12月2日。其中,5个 台风(0304号、0305号、0309号、0311号、0315号)生 成在警戒区内,生命史最长达339小时(0302号),生 命史最短的只有18个小时(0311号)。 达到台风强度的有15个(分别是0302号、0303号、0304 号、0306号、0307号、0310号、0312号、0313号、0314 号、0315号、0316号、0317号、0318号、0320号、0321 号)
卫星强度变异的情况
0309号热带气旋(莫拉克)在台湾上空出现了卫星云图强度分析与 雷达实测强度不符的 情况,其原因可能是与当地地形有关。
新资料在2003年热带气旋分析中的 应用
1. QuikSCAT洋面风场资料
热带气旋定位上的应用 热带气旋大风区与强度分析上的应用 热带气旋引导气流分析
尽管存在一定误差,QUIKSCAT洋面风资料在弱热带气旋定位定强以及热带 气旋低层环境流场分析中,还是能够提供许多有益的信息,这也是目前热带气 旋分析中所急需的。
AMSU-B资料在热带气旋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1)降水特征分析 AMSU-B主要是用于大气湿度以及降水信息的反演, 其中的两个窗区通道(89GHz与150 GHz)对云中的雨 滴粒子非常敏感,通道的亮温值随雨滴的增多而降低。 在降温幅度上150GHz(通道二)要高于89GHz(通道 一),因此通道二与通道一之间的亮温差也可以表征强 降雨区的分布。由于通道2-1的特征与通道2相似,在实 际使用中,我们一般用通道二与静止卫星云图叠加来了 解强降水区的分布。
3)热带气旋未来趋势辅助分析
通过对洋面风资料分析,可以了解热带气旋的低层环境流场, 了解引导气流的方向和强度,对热带气旋的未来移动进行预测。 同时,也可以了解低层的辐合情况,对热带气旋的未来强度发展 进行预测。而利用洋面风场的切变可以进一步预测热带气旋的未 来移动方向。
洋面风切变情况 0307 7.17-20
(a)红外云图
(b)TRMM雨量
(c) MB增强云图
(d) AMSU-B 二通道亮温
2) 水汽特征 AMSU-B的三、四、五通道位于水汽吸收区的中 心,分别表征高、中、低层水汽分布,利用它们可以分 析热带气旋及其周围环境的水汽分布特征,了解水汽输 送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帮助。
3)AMSU-B台风定位辅助分析
QUIKSCAT 资料所提供的风速分布信息,可以帮助确定热带气旋大风区位置和 进行强度分析,特别对弱热带气旋非常有用,如果很好地利用好QUIKSCAT风 场信பைடு நூலகம்,可以及时了解大风区分布,尽早作好预防措施。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FY-1D)监测图像 2003年7月20日 09:34 (北京时间)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FY-1D)监测图像 2003年7月20日 09:34 (北京时间)
2003-07-16洋面风场 风速、风向 经向分量零值线(蓝线) 纬向分量零值线(红线)
1)热带气旋定位辅助分析
1)热带气旋定位辅助分析
2003-07-18洋面风场 风速、风向 经向分量零值线(蓝线) 纬向分量零值线(红线)
1)热带气旋定位辅助分析
2)热带气旋大风区和定强辅助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