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流行文化软实力对提升中国文化整体实力的启示摘要:当代流行文化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作为国家软实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
自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实施以来,韩国流行文化的迅猛发展已然成为发展国家经济和构建国家良好形象、提升本国软实力的新动力。
然而,相比之下,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现状却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主要依靠官方途径开展文化外交活动的文化输出方式并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在国家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建设却未能尽如人意。
中国与韩国同属儒家文化圈,文化背景极其相似,因此,对韩国流行文化软实力化的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对中国转变文化输出方式,打造中国的流行文化品牌,以及构建良好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软实力;流行文化;中国流行文化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流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已经逐渐显现,流行文化的商品化已经使流行文化不仅成为市场生命力的主要源泉,而且也正在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政治和文化力量。
流行文化与当代商业和媒体的高度结合,又使流行文化同时具有文化、商业和意识形态并重的三重性质。
因此,世界各国都争相挖掘本国的文化资源、传播流行文化产品,争取在世界流行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韩国正是这一方面的佼佼者。
然而,中国在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在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却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仍存在对中国的诸多误读和曲解。
中国亟需寻找一种更容易被海外受众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还原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国家形象。
因此,通过对韩国流行文化对外传播途径、韩国流行文化软实力化的具体表现和条件进行分析,对中国利用流行文化来提高国家软实力、进一步改善中国国家形象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流行文化软实力是什么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系统提出Soft Power(软实力)概念,“一国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
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
”[1]它与硬实力的区别在于其行为的性质和资源的实在程度不同,一个是支配力,一个是吸纳力。
传统意义上,流行文化是指较低阶层的教育及文化程度,和官方文化或是统治阶级的教育及文化相对。
但发展到今天,流行文化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流行文化是一般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一般文化的基本特征,但与此同时,基于流行文化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流行文化便有了区别于一般文化的特殊性:流行文化是风格变化多而快的文化产品;它是靠广告和各种大众媒体推波助澜而持续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文化产品;它既有独创性、主动选择性的一面,又有受控制、被人推广的另一面。
[10]同时,它可以作为人民大众进行物质和精神消费的手段,又可以作为他们表现其自身及其社会身份的象征形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资源本身并不等同于软实力,文化转化成为一国软实力是有限制条件的。
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的文化,才有可能转化成为国家软实力。
[4]因此,鉴于流行文化的一般文化性质,流行文化软实力化就是流行文化转化成为一种软实力资源的过程,也是流行文化资源对外产生吸引力并影响他人实现有利结果的过程。
流行文化软实力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流行文化的“吸引力”。
文化只有具备国家特性和吸引力,才能使受众主动接受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一国文化的认同感。
流行文化软实力化的必要条件之二是文化主体的支撑。
各国文化主体对流行文化以及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发展,都为流行文化及其产品的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
流行文化软实力化的必要条件之三是大众媒介的对外传播。
[9]接受一定的文化,往往就会引起心理和感情的向往,理性的认同。
凡是来自这种文化圈的东西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播的越广,其潜在的软实力就可能越大。
二、韩国流行文化软实力的有利条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韩国流行文化的发展呈现了从中国到亚洲,再逐渐走向世界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世界范围内刮起的韩流风己经使人们不能忽视流行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流行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资源,已经成为韩国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文化战略。
[5]流行文化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文化主体的大力支持和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再结合大众媒介的对外传播,在流行文化领域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文化产业链。
(一)韩国流行文化的“吸引力”韩国流行文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韩国流行文化木身的巨大“吸引力”。
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影、电视等形式以外,韩国流行文化有其自身独特而又丰富的内容,是一个以韩国电视剧、电影为代表,与韩国流行音乐(K-POP)、舞蹈(B-boys)、综艺、电子游戏、服饰、饮食、旅游、美容、韩语等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的循环体系[3]。
与硬性、刻板的新闻宣传相比较,流行文化强调故事性、人情味,并“寓教于乐”能够在传播过程中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使其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而韩国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缘于其有感染力的文化内容。
[19]韩国大多数的影视作品却能够以细腻和朴素的手法,在演泽韩国民众普通生活风貌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将人性中的真善美淋濟尽致的表达出来。
韩国文化在传承忠、孝、礼、智、信等优秀儒家文化的同时,对西方文化中的平等、民主法制、竞争和创新意识也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韩国的现代化过程做到了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将这些价值观念表现在韩国影视剧、流行音乐等流行文化及其产品当中,使韩国流行文化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的喜爱[18]。
(二)韩国文化主体的大力支持具有“吸引力”的韩国流行文化的生成和对外传播,离不幵韩国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大力推动以及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
1998年金大中总统上任以后,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旨在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
韩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计划。
[17]通过多种渠道来筹措文化产业的发展资金以确保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电影、卡通、游戏等产业的高级人才培养。
并且高度重视对艺术学科的实用性教育,企图构建“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
韩国流行文化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离不开韩国文化企业的大力发展和支持。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综合性文化企业CJE&M、八大电影制作公司、三大电视台、三大娱乐公司等[6]。
韩国文化企业从影视、综艺、音乐、游戏、动漫、化妆品等多方面为韩国流行文化的发展搭建了一个丰富的、完善的、高质量的平台,不仅为流行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而且也赋予了文化产品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带领韩国流行文化走向世界舞台,提高了韩国的文化竞争力。
韩国本土民众对于韩国的流行文化及其广品的接受度和追捧度是强烈的。
韩国国产电影的发展,得到了韩国民众的大力支持。
韩国民众在韩剧的制作过程中,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韩剧的边拍边播模式使得民众的创意和意见能够融入剧情设置当中,高质量的和受人欢迎的韩剧才能够应运而生;[11]此外,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韩国综艺节目的风靡离不开韩国民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没有大众土壤的应援,文化的传播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韩国民众的力量已经被融入到各个机构的运作中。
(三)韩国大众传播媒介的积极推动文化要真正转化为软实力,所必需的是文化传播力的推动。
所谓文化传播力,就是推动一国文化向外传播,使其由民族文化“泛化”为世界文化的力量。
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流行”,除了流行文化本身的文化魅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大众媒介的作用。
[16]媒体的传播和控制功能所能达到的程度,决定着流行文化在社会中的普及和有效程度。
网络和广播是韩国流行文化传播的最主要媒介。
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的跨文化国际传播,在较大程度上都是依靠网络来实现的。
韩国流行文化的对外传播更是如此。
网络的出现使流行文化的传播逐渐超越了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使文化资源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甚至同步传播到世界范围内。
[7]韩国国际广播电台(KBS)是韩国唯一的国际广播电台,向全球4千多万听众介绍韩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情况,以增进对外交流。
韩国流行文化通过大众媒介和人际传播,将流行文化的扩散性和共享性特征淋璃尽致的发挥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赢得了海外受众对其文化的认同和感知,构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三、韩国流行文化软实力化对中国的启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与弱,关系到一个国家形象的好坏;一国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关系到一国文化安全,关系到一个文化能否成为主流文化。
作为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重国和韩国,中国实际上拥有比韩国更为深厚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中国文化资源的软实力作用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15]韩国在通过官方途径开展文化外交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用流行文化及其产品为韩国文化“走出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韩国流行文化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通过流行文化及其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洋溢着儒家伦理亲情、重视礼教的现代国家,提升了国家软实力,其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一)转变文化输出方式,重视流行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外打造主要是通过官方途径,以政府为主导而开展的各项对外交往活动;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举办大型“媒介事件”营销如奥运会等;通过官方途径、政府主导的文化交往活动虽然加强了部分国家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负面形象,但是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
而且,通过官方途径开展的文化外交还存在手段单一、受众面小、政治目的性强等缺陷。
想实现转变,就需要政府把对流行文化的扶持提上日程,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中国电影、电视剧、流行咅乐、动漫、游戏等流行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流行文化作品缺乏对当前社会文化的掌握和反思、对观众意见的搜集和了解也间接导致了作品质量与人们欣赏水平的脱节。
[12]因此,流行文化的打造要充分尊重社会民众的意见,通过建立专门的流行文化舆论平台和民众创意上传平台,以便集合民众的力量,打造具有高质量水平的流行文化作品。
(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流行文化品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品牌,首先,要按照流行文化的构成元素来配置中国的优秀文化。
流行文化是一种受众文化,能够吸引海外民众并使其产生认同的文化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
[8]我们需要的是能够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标志性文化品牌。
流行文化的打造不必在作品中一味追求-些深奥的甚至是晦涩难懂的哲理,而是通过剧情的设置和生产制作将那些容易被人识别与认同的文化意义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