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66班温世斌尊敬的各位家长:晚上好!首先我代表66班向到会的各位尊敬的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这次家长会的主题是:两配合,聚力量,为孩子美好发展奠基。

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这次家长会的目的就是让各位家长欢聚一堂,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学校与家庭配合,家长与家长配合,凝聚教育力量,共同把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非常感谢各位家长的配合,为这次家长会的顺利召开家长付出了大量的工作,把好的家庭教育经验总结出来奉献给大家,也希望通过这次家长会,各位家长会有所得,有所思,对今后教育自己的孩子更有办法,教育的更好。

接下有以下几项议程:1、观看视频,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一些习惯。

2、请各位家长就教育的一些问题作精彩的演讲。

A.当孩子成绩优秀时,家长如何引导教育?B.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如何引导教育?C.当孩子向家长提出不合理诉求时,家长如何引导教育?D.当孩子与同学吵架时,家长如何引导教育?E.当孩子对家长不诚信时,家长如何引导教育?F.如何看待“亲子锻炼”?3、共同交流,提升认识。

下面第一项议程:观看视频。

(家长看后简单小结)第二项议程:教育的六个话题请家长发言。

(家长发言后小结)第三项议程:家长交流。

班主任讲话: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许多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

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即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主动的学习。

这是学好功课的前提条件。

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班主任在给孩子写评语时,尤其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家长,经常会看到上课不认真听讲、爱做小动作、作业拖拉等语言,凡此种种都说明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如果一个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那他学起来一定是很不快乐的。

但现实是,孩子快乐是学、不快乐也要学,还不如让孩子快乐地学。

孩子只有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才会主动地学,也只有主动地学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除了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地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1.孩子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学习劲头高。

如孩子喜欢的,不用家长强迫,他会主动寻找这方面的相关书籍,百看不厌,有时甚至为此占用了休息时间。

而且,孩子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总是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通过兴趣所引起的学习积极性要比依靠意志调动起来的学习积极性强得多。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对课堂学科的学习兴趣。

2.受到老师或父母的鼓励时学习劲头明显提高。

每次得到老师表扬和肯定时,哪怕只是一点言语上的小鼓励,孩子都很兴奋、重视并以此要求自己要保持成绩。

因此,我建议家长该表扬孩子的时候不要吝啬,因为表扬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培养他的自信心,是激发孩子向前奋进的一个有效方法,特别在孩子小的时候。

当然,有的孩子可能在家长或别人给以鼓励时就干劲十足,得不到这种鼓励时就可能会提不起劲来。

怎么办?家长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表扬和鼓励。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学习干劲,而不轻易为环境所左右。

所以,我们家长应该主动承担让孩子正确对待鼓励的引导、转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因为家长与孩子有更多亲密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应该多与孩子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来让他明白鼓励与批评都是为了他的进步和成长的道理。

3.取得好的成绩,学习劲头高,成绩不理想时,容易失去信心。

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生活上一般很少有挫折和不顺心的事,受挫折教育的机会不多,所以在学习上,能接受成功,成绩好时处于再接再厉的心态,踌躇满志,容易受到鼓舞。

但是,一旦某次成绩不好,情绪就会直线下降,信心大失,甚至可能会自暴自弃。

因此,我们家长应该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培养他的自我调节能力,戒骄戒躁,多让他接触和了解一些逆境中成长的真实典型榜样,学习他们的顽强精神。

努力培养孩子性格中的韧劲,争做一位不轻易言输的孩子,能够在情绪最低潮时奋起。

面对挫折,不自甘消沉,而是愈挫愈勇。

同时,在具体学习上,注意辅导孩子扎实打好基础,不再看重—时的成败,相信实力,只要基础扎实,勤奋努力,最终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二、家长们要努力争做优秀的“家庭教师”。

有些家长可能有这样的思想,我的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了,教育的问题就可以放心了。

其实不然,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一任老师,远比孩子今后的老师们更特殊,对孩子的影响也更深远。

家长是要伴着孩子走过整个求学时代,甚至踏入社会,一直为他们答疑解惑。

因此,家长能否是一名好的“家庭教师”,对您孩子的未来将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许多家长可能觉得,在家里,我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学习。

其实,能不能辅导功课并不是最重要的,您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一)、以身作则。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许多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好的学习环境密不可分。

“孟母三迁”就是个例子。

当然,现今社会随随便便想搬个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大学、中学的校舍也不是想住就能住进去的。

但是,您完全可以“关起家门,自成一统”,在家里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学习氛围。

在这方面,家长要做个好的表率,但不仅仅局限于陪在孩子身边,家长还需要给孩子学习的表率,那就是——看书。

据调查,有良好阅读习惯家庭的子女,92%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普遍很高。

而没有阅读习惯家庭的子女,有较高求知欲的仅占28%,学习习惯也普遍不怎么样。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家长的影响多么重要。

不少家长抱怨,我给孩子买了那么多的书,他就是不看。

其实,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得先问问自己:我看了吗?身教重于言传。

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一个孩子写给爸爸妈妈《我以你们为榜样》(摘自2011年10月刊《父母课堂》)的一封信,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成为孩子的正面榜样还是负面榜样。

所以,做个优秀的“家庭教师”的第一条准则就是——以身作则。

不管这本书好不好看,也不管是否能真正读懂它,请您先拿起一本书。

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做表率,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是循序渐进。

心理学表明,21天到90天期间可以养成一个稳定的习惯,一周期内重点养成一个习惯再考虑下一个习惯,这就是“滚雪球”策略(这个策略在2010年10月刊《父母课堂》《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一文中有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看看)。

小眉妈妈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同时培养孩子好几个习惯,结果哪一个都做不好。

(三)、是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的孩子一放学就做作业,有的孩子放学后要轻松一下再做作业,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特点,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来培养习惯。

(出示2011年9月刊《父母课堂》中的《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四)、是细节引导。

有经验的家长会经常利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跟孩子谈话,从中发现孩子的思想、言行表现,及时指导孩子怎么做,培养孩子会清楚表达、正确评价人和事的习惯。

所以培养习惯不需要等待大段时间,如吃饭时教孩子认识食物、分享好吃东西;散步时引导孩子观察,玩耍时教会孩子懂得规则等。

记住,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平常每天和孩子的点滴接触。

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如此。

课堂上的集体教育往往不如课间和个别学生的交谈。

所以我会经常利用课间找一些同学谈话,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比较重视他,他学习就会更认真。

(五)、正向教育。

面对孩子不做作业,一个家长说:“孩子,爸爸相信你会合理安排时间,现在是7点钟,离睡觉的时间还有两个钟头,你觉得什么时候做作业好呢?”一个家长说:“你还不做作业?不准玩,再不做作业就不准睡觉。

”孩子喜欢哪一种说法呢?平时要多引导孩子怎样做,而不是禁止孩子怎样做。

(出示2012年6月刊《父母课堂》中的《让孩子在激励中成长》)(六)、奖罚结合。

小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及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如微笑、夸奖,孩子会不断强化该行为。

注意所规定的行为要具体、单一、可行,奖励要及时、细致,最终的奖励要对孩子有吸引力,最好以精神奖励为主。

孩子犯错时给予适当的、不涉及人格侮辱的惩罚,惩罚是一种责任教育,让孩子觉得接受惩罚是自己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从而不敢再犯错误。

(出示《父母课堂》2011年9月刊《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和2012年6月刊《表扬与批评》)(二)、宽容+耐心+方法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他们的成绩下降。

“笨蛋”、“你太令我失望了”、“你让我伤透了心”这些话,几乎成了一些家长的口头禅。

要知道,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的现象,都是正常的。

对孩子来说,此刻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理解与引导。

作为家长,这时最该做的一件事就是替孩子认真分析原因。

如果是近期功课太多,压力太大,就让他缓解一下重压,暂时放松身心,歇一歇后再往前冲;如果是粗心导致大意失荆州,就帮他总结教训,以免今后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果是因为贪玩而使成绩下降,那就适度地对孩子敲敲警钟,或是采取其他的、孩子能理解也能接受的措施对症下药,大多数孩子自然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有家长会说:是啊,我开始是这样做的,可他不改啊,那我就对他不客气了。

实际上,这个时候才是对家长真正的考验。

不少家长在孩子的学习状况出现了反复的时候,往往失去了耐心。

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家长越是要宽容,要从心理上做好孩子的情况出现反复,甚至多次反复的准备。

当然,宽容并不意味着迁就与纵容,这时家长可以警醒一下孩子,让他意识到您一直在关注着他,在等待他改正错误。

适当的时候,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取得老师的帮助,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更全面地掌握孩子的状况,以制订更行之有效的措施。

家长的努力加上老师的配合,相信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在这里,我还建议家长朋友每天做到四个字:第一个字是“问”。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们差不多下班了,这个时候你们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问问孩子。

你今天学了什么?能不能把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告诉妈妈?别看简单的两句话,这样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很关心我,而这实际上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新理念。

关注孩子的情绪、态度以及他的学习兴趣,这样还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家长了解情况以后就与老师沟通:我的孩子说他这几天都举了手,老师没叫我;我们的班额都很大,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难免的,而你们告诉老师后,老师就会注意到这个问题,这样的话你的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老师都在关注我,学习起来会更有兴趣。

每二个字是“看”。

每天与他交谈之后,你们可以看一看他的书与作业,看他完成得怎么样,还可以检查一下你的孩子是否做了,做得怎样?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家长重视的与家长不重视的结果截然不同,第三个字是“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