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我作为今年刚调入洋浦实验学校的新教师,对于新课改不甚了解。
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
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同时自己也上
了两堂研讨课,得到了吴主任和夏组长的悉心指导,给我提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
在后来
的教学中,我经常想起两位名师的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
的理念。
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
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
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
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
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
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
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
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
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
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
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
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
我精选了不同
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
恐惧感。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
了很大的变化。
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实验考察中,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在具体操作时,学生发现:
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
这样做,学生只是
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
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
学生操作。
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
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疑惑,敬请指导:
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高三生物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吗?
2、学生的层次不一,自学自读、讨论学习,能培养所有同学的自学能力吗?
3、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学校开始倾向过程性评价,社会、家长认可吗?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了很大的变化。
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留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
总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及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