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2 U' R' U') ( R U R U ) ( R U' R )
公式1、2、3的运用主要是最少限度的影响其他6个角块的变化,换句话讲,就是说,固定用右上边的两个角块来来回做交换,已达到让12个棱块复原的目的。
这样经过12次的公式运用,魔方本身的8角块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就省去了在复原棱块的时候记忆角块变化的步骤,这样棱块复原后,角块的位置和顺序完全的还是魔方原始打乱时候的状态。
因为我们在记忆整个魔方复原过程的方法是复原一个目标块后同样能准确的知道其他角块和棱块的位置,目标块复原,其他的都没变那是最理想,只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减少记忆量,我们用只影响最少块的公式来解决复原目标块的思路,这是盲拧最精髓的思想。
简单一句话就是:
用两个棱块和两个角块做搭桥复原整个魔方
下述教程的第一步复原棱块就是用右上的两个角块来做搭桥,让12个棱块通过公式1-3的转换一一到位;
第二步复原角块就是左上的棱块和后上的棱块来做搭桥,让8个角块通过公式5的转换一一到位。
在学习盲拧三阶魔方之前,一定要把几个最基本的公式记忆熟练(此处的熟练要求在杂乱的情况也能非常准确无误的完成公式),整个盲拧的过程就是N次的基本公式加上N次的搭桥和N次的反搭桥的过程,盲拧三阶的前阶段重在很好的理解盲拧的思路,中间阶段重在快速的反应那一步要用那个搭桥公式转换,最后阶段重在怎么样找到适合自己的编码规则并
快速准确的记忆整个编码。
再看一个通过两次转换,完成三个棱块归位的例子。
以次类推,
图1-1
图1-2
图3 在很好的理解了盲拧二步法的第一步之后,大部分魔友已经基本猜到第二步
大体的复原思路也第一步棱块的复原是基本一样的,只是略有些不同。
首先,请熟练掌握角块置换的公式,此步两个角块的置换,我们简单的可以记忆成
言归正转,开始学习第二步角块的归位,我们在完成了第一步棱块的归位后,目前你的魔方应该是12个棱块只有左上和后上两个棱块未归位,其他的10个棱块已经全部各就各位,8个角块,如果有心的魔友还记得以前打乱后的初始状态的话,可以仔细对比一下你的魔方,看看是否是8个角块的位置和颜色顺序丝毫没发生变化,如果你的发生了变化,那一定是在执行上面第一步的过程中,有错误操作的地方。
好,正式开始讲解第二步了,还是和第一步一样,黄色在上,白色在下,蓝色在前放置魔方,查看你魔方的后左上角块是什么颜色,譬如你的UBL角块是白红蓝的颜色顺序(白色在上、红色在后、蓝色在左)那对应的编码是621(白红蓝),交代一下,这一步我们约定的编码顺序是上、后、左的顺序,不要
搞错了哟。
我们看一下下表,8个角块置换的搭桥公式,查阅下表可知需要用到的搭桥公式是F‘R’,好,我们先来做一次F‘R’,然后做一次角块置换公式(公式没忘吧,呵呵),紧接着做一次反搭桥公式R F,好至此,我们再观察一下魔方,刚刚的UBL的角块是否已经归位到RFD的角块位置了(如果没有,肯定是你公式转的不熟练,搞乱了吧,嘿嘿,多次提醒你公式开始一定要记熟练,这时候知道急了吧)。
答案是肯定的,UBl的角块已经归位到他应该到的位置RFD。
再来个实例来说明一下吧。
图2-1 看这个
明白了吧,以次方法类推,把
最后再来一个完整的例子来做一个教学演示,希望看过这一个视频以后,你已经完全理解了盲拧二步法的复原思想。
图2-2
补充:角块的置换本教程主要以公式5来做演示,有兴趣的朋友可探索一下增加一个公式(UBL和URF两角置换,同时UB和UL两棱置换的PLL顺手公式)来减少搭桥公式的旋转步数,特别是碰到本书就是UBL和URF两角置换的时候,直接运用增加的公式来完成角块的归位,步骤和记忆量会缩短很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讲一下盲拧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攻克记忆难关(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就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如果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魔方需要复原的顺序和公式,是非常困难的,目前记忆的方法很多,链条(串联),抽屉(挂钩)等不错的方法。
前者把每个需要记忆的对象活化,依次为他们设定夸张的富有感觉的动作,然后关联成一个小故事。
各对象之间是相对定位的。
抽屉式最适合记忆需要指定位置的对象。
相当于脑海里有一套编号的抽屉,将需要记忆的对象依次放入。
所需要关联的是对象跟抽屉。
这样对象是绝对定位的,他们之间互不关联,可以准确调出。
如何将棱块或角块活化成自己熟悉的物体,建议按自己的喜好来:)彳亍用的是数字编号。
前F- 1 右R– 2 后B–3 左L–4 上U– 5 下D–6
这样有个好处就是拿到不同配色方案的魔方也不会因为颜色关系而扰乱。
记忆的是面的顺序,还原的时候也是找相应的面的块。
而且可以直接用数字表达,不用翻译成数字再记忆。
我用的是凯文-都迪的1-100编码。
比如1 为领带,2 为方舟,3 为草垛,等等
64-21-34-32-14-16-45-26-63-15-53(52)
41-14-16-23-51-26-64(53)
比如,我用关联方法记棱块路线:
64(向日葵般的莲蓬头)喷出细密的水柱,结成了21(盘根接错的巨大丝网),罩住了正在哼着歌欢快小跑的34(带着头花的漂亮小马)。
小马奋力挣扎,叫唤,踢醒了32(主人)(夸张疼痛的感觉)。
这时一个巨大的14 (轮胎)呼啸着冲向他们, 轧碎了满地的16(盘子),在地上刻出壕沟般的45(轨迹)。
眼看悲剧就要发生,忽然轮胎的一个26(螺栓)断裂,射出,将旁边的63 (体育馆)摧毁。
倒塌的墙压到了一条15 (尾巴),咩咩的叫声,原来53 (小羊)正在体育馆锻炼。
中间的过程越夸张越鲜明。
感觉越生动记得就越牢靠。
归位。
2
这时可以任选一个未到位的块调到缓冲位置再继续。
以上两种情况主要会加大初期思考的复杂性,并且直接影响奇偶的判断。
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奇偶校正
在实际盲拧中,有一些小的优化:
1、奇偶转换
出现需要奇偶转换的时候(以先还原棱为例),记忆角块就考虑好上前右与上前后块交换之后的情况。
还原过程中不出现调整的步骤。
2、增加原地翻棱、翻角的公式,取代原来为解决棱块(角块)位置正确方向不正确而出现的循环。
为简化设置的步骤,方便记忆,目前局限于换位公式的对应公式。
比如上右+上左棱原地翻上右+上后棱原地翻上右+上前棱原地翻左上后+右下前角原地翻(顺逆反)
3、尽量利用三循环。
比如在棱块路线中出现(** 后上后下**)
这样的交换,在设置l 后,直接用三循环将原后下位置上的块调到缓冲位置。
4、Pll 中两棱+两角交换的公式基本上都能应用到,其中不少能在出现组循环的时候简化还原过程,但出现的频率不高。
5、关于记忆,所有块只记忆一个数字,用不同的发音的方式来区别其正反向。
比如上右棱块,记忆此位置为1。
参考色先还原的方法,如果高级色在高级面,即为1,否则记为1’。
两者可以用不同的发音(比如国语与方言)也可以用不同物体替代的方法。
目的是减少记忆量,变20组为20个,实现数字强记,大量缩短记忆时间。
6、此方法的局限在于多块解决。
觉得这是优化此方法最重要的出路。
不同于先还原色向的方法,因为色向的不定性导致多块解决时设置步骤复杂,容易出错。
解决的方法也许是大量
增加公式:)而公式的好坏取决于他能方便解决哪些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