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中学语文《咬文嚼字》课堂实录.doc

高级中学语文《咬文嚼字》课堂实录.doc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课堂实录-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

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ﻭ生:也有,ﻪﻭﻪ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作方面的。

每次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ﻭﻭ没有啊,那太不好了。

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ﻭﻭ生:装修。

ﻭﻭﻭ生:美观,实用。

ﻪ师:对,装修。

装修的目的是什么?ﻭﻪﻭﻭﻪ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ﻪﻭﻭ生:改造一下。

ﻪ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性要求。

ﻪﻭ师:明白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ﻪ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ﻭﻭ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

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

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ﻪﻭﻭ师:以后在学习语文中,是不是应该大大提倡ﻪ生:重要。

ﻭ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呢?ﻪ生:应该。

ﻭﻪﻪ师:好,孺子可教也!ﻭﻭﻪ二、作者介绍ﻪﻭﻭ师: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的。

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

ﻪﻭﻪﻭ看投影:朱光潜情况介绍。

ﻭﻭﻪﻭ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ﻭ三、投影目标ﻪﻭ师:好,我们说,这是一篇大学问家写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让我们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

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ﻭﻭ打投影:学习目标:ﻭﻭﻪ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ﻭﻭ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ﻭﻪﻪ四、切层概括ﻭﻪ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

注意这样几个问题:ﻭﻪ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ﻪﻭ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ﻭﻪ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ﻪﻭﻭﻪﻭ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ﻪ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ﻪﻭﻭﻪ这个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ﻭ同意。

接受这个道理比较简单,好了,这节课目的达到了,怎么?下课吧?ﻭﻪﻪ生:下课?ﻭ师:接受这个观点容易,知道是什么比较容易,比较难的是怎么办。

ﻪ师:对。

咱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哪。

对,咱们还要从大学问家那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

ﻪﻭﻭ师: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再看1-7段的内容。

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

总共有几个实例?ﻪ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ﻭﻪ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ﻪﻭﻭ3、推敲的推敲5、套板反应ﻭﻭ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ﻭﻭﻭﻪ五、具体分析ﻪﻭ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ﻭﻭ我问: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咬文嚼字的道理。

ﻭ例?ﻪﻭﻭﻪ生:不是。

师: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ﻭﻭﻪ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ﻭ师:好。

我再问一下,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ﻭﻪﻭ生:有。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师:你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分析一下。

ﻪ师: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ﻭﻪ生:在理。

ﻭ师: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ﻪﻭﻪ生读。

ﻭ师:再把关于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读出来。

ﻭ生读ﻭﻪ师: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ﻪﻭﻪ生:修改字词,不仅是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时在是ﻪﻭﻭ师:对,这句话非常关键。

这也是本文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ﻭ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在语言文字推敲时,改好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我们找一个同学把作者ﻪﻭﻭ师:读得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读一读,我们认真体会一下。

ﻭ很好。

那么第6段和第7段讲的是什么内容?ﻪﻭﻭﻪ生:讲的是阅读或者写作的又一难处:联想意义的把握和ﻭﻭ师:第6段是从哪个角度讲的?第7段又是从哪个角度运用。

ﻭ来讲的呢?ﻭﻪﻭﻪ生:第6段是从阅读中联想意义的确定之难。

第7段从写作避免套语和套板反应之难来写的。

两段正好正反对照。

大家把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ﻭﻪﻭ师:这两段与我们前面的分析出来的咬文嚼字要与思想感情相关联有没有关系?ﻪﻪﻭ生:有。

ﻪ师:把相关语句划出来。

读一遍。

ﻭﻭﻪ师:好。

这样,我们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们对怎样去咬文嚼字是不是获得了一个总的原则。

ﻪﻭ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锤炼语言文字,其实是在锤炼作者的思想感情。

ﻭﻪ师:对,这才是的关键。

ﻭ六、运用ﻭﻪﻭﻪ师:好,有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给大家举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怎么样?ﻭﻭﻪ例1:教材花边内容中有王安石推敲诗句的例子,找同学学着作者的分析方法,说一说用绿字的好处。

ﻭﻪ春风不是无情物,吹绿万物萌生机。

ﻪﻭﻪ例2:打投影:ﻭﻪ红杏枝头春意浓ﻪﻭﻭ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ﻪ红杏枝头春意闹ﻭ古。

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

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ﻪﻭﻪ例3:填词ﻭﻪﻭﻪ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ﻭ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ﻭﻭﻪ骄傲,自豪,令人叹服。

ﻭﻭ大家填写词是什么?ﻪﻭ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眩晕ﻪ为什么大家道德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对,对语言的追求不无极限的。

ﻪﻭﻭ七、布置作业ﻪ那么,大家回去是不是可以拿出自己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让这一段精练,让它能与你的丰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词害意。

好不好?ﻭﻭﻪ好。

那么,这次真的下课了,谢谢大家的配合。

ﻭﻭ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2.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理解与领悟在特定情境下,人性的坚韧与伟大。

ﻪﻭﻭ[教学过程]ﻪﻭﻪ一、导入ﻭﻭ有一篇小说在莫斯科电台广播时,令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聆听,当时寒风扑面,他们听着听着便泪眼模糊;在传到我国后,又不知使多少人泪飞成雨;而这篇小说的译者草婴先生,也是噙着眼泪翻译的。

这部震撼人心的小说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ﻪﻪﻭ二、文本研习ﻭﻪﻪﻭﻭ学生概括:ﻪﻭﻪ1.索科洛夫到底遭遇了什么?ﻭﻭ(师出示幻灯片:战争与人ﻭﻭ战争摧残了人类的文明成果;战争放大了人间的美丑善恶;战争凸显了人性的伟大与卑劣。

让我们透过这场战争来看人,通过这场遭遇来看索科洛夫)ﻭﻪﻪ2.请同学们谈谈关于索科洛夫的初步印象?ﻭﻪﻭ生: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尽管遭遇了那么多不幸。

ﻭﻪﻭ生:他是一个特别勇敢的人,他能从火线逃生。

ﻪﻭﻭﻪ生:他也是一个特别有责任感,很爱国的人。

ﻪﻪ生:他又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这从他收养凡尼亚可以看出。

ﻪﻭﻭ师:好,这是你们初步阅读的成果,也是你们继续学习的基础。

可是,我的原初印象和你们的完全不一样,请允许我也表达一下。

ﻭ3.师生对话探讨:索科洛夫无情吗?ﻭﻭ师:你可以反驳我的观点,反驳支撑观点的论据,也可以反驳我的思考方法,但是必须做到有理有据,依据在哪里ﻭ(生接着在原文中寻找自己的论点论据的文字。

师出示观点及论据。

观点:索科洛夫比较冷酷无情,论据:(1)34页第二段中间但愿老天爷不要让人家也收到这样的信。

他怎么这么理智?他怎么一点不表示悲伤?(2)35页倒数第二段最后嘿,见是见到了五月九号早晨,就是胜利的那一天,我的阿拿多里给一个德国狙击手打死了。

记得很清楚,胜利那一天,头脑很清晰,一点也不伤感,还嘿呀嘿的,好像很轻松啊。

(3)36页第二段我吻了ﻭﻭ生:吻他,走到一旁很轻描淡写,为什么不是扑上去哭呢?)ﻭ老师您说的第一个论据刚好说明索科洛夫很善良,而不是冷酷无情,他自己的家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希望别人的家庭不要再受到伤害。

ﻭﻪﻭﻪ师:(一直有意坚持为自己辩解)但这不能作为他不为自己亲人悲伤的借口啊。

ﻪ生:老师您说的第二句话最后的标点不是句号,而是省略号,前后两个省略号表明他说话断断续续,心情很不好受。

ﻭﻭ师:你读书很仔细,竟然从标点符号中读出了隐含的信息。

而且我的一个输入符号错误也没逃过你的火眼金睛。

真厉害啊!但这只是ﻪﻭ生:他的儿子死了,他怎么能不伤心呢?ﻭ师:请用原文说话,可以吗?我们不架空分析,那样的分析毫无意义。

ﻪﻭ生:35页第一段最后, 我实在难受极了,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痛ﻭ师:这里是讲他的妻子女儿。

ﻪﻪﻭ生:不都是亲人吗,而且刚好可以证明你第一个论据是不成立的。

ﻭﻪ生:36页第三段开头,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

这里明确说明了爱子死后索科洛夫的心情。

ﻪ生:老师您说的第三个论据也不成立,当时有很多人在场,有军官,有士兵,在这样的场合扑上去哭,未免太不男人了。

(全场大笑)ﻭﻭﻪ师:(笑)你这话很有煽动性啊,不过,我还要问你,文中有无直接表明他的心情的语句?ﻭﻪﻪ生:有,就在这段最后: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

ﻭﻪﻭ师:(笑着追问这个学生)好,你说得好。

我还想请教你,大家把我批得这么惨,那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请帮我找找根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