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类似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 学,故又称之为“新苏格拉底法”。
道德两难问题的来源
♦ 假设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但假设的情境应该是可信的。 如某人因没钱治病而偷药的问题。这些问题因为不涉到 学生的私人问题,所以学生能够比较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 并且概括出其中的道德原则。
♦ 以内容为基础的问题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The Theory of Congnitive Moral Development
授课内容
一、科尔伯格及其思想简介 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主要理论观点 四、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五、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讨论法 六、道德教育的方法——公正团体法 七、科尔伯格理论所体现的德育主题 八、整体评价 九、参考书目
理方式;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主动接受比自己原 有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五、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讨论法(Moral Disscusion Approach)
道德讨论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道德 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激 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以促进学生道 德判断水平的提高。
1、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海因茨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
重要?为什么? 5、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
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
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这类问题是以某一学科的内容为基础,例如在美国历史中, 杜鲁门总统决定投掷原子弹等。以内容为基础的道德两难 问题有利于向学生展示一些超越时空的道德问题。
获得发展的时代背景
1、 60年代美国处在转型期。在经济繁荣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背后,潜伏着严重的价值 冲突和道德危机。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传 统道德教育无能为力。 2、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教育界开始强 调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教育改革以皮亚 杰认知发展理论为指南。
三、理论基础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每个阶段是“结构性的整体”(structured whole)。这实 际上是表明,道德发展的各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有着本质 区别的阶段发展过程。 阶段的发展具有顺序性。这些阶段组成一个恒定不变的发展 顺序,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前提,并为 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 阶段的发展是一种“层级整合”(hierarchical integrations)。 高级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必然包括或涵盖低级阶段的道德 思维方式。
一、科尔伯格及其思想简介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 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 段理论及其道德教育策略,开创了美国20世纪60、70 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道
德发展的核心是以道德推理为主要形式的道德思维的发 展。
(2)道德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
一个人的道德判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道 德判断的内容主要指的是对某一道德问题的“应该”或 “不应该”、“对”或“错”的评价。道德判断的形式 则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时所根据的理由及其推理方式。 在道德判断的形式方面,存在着处于不同成熟水平或阶 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三水平六阶段)
信仰自由——价值相对——道德危机 例:学生偷钱问题
思想来源
1、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产婆术 2、柏拉图:公正至上原则 3、杜威:教育即生长(身体、知识、道德)
学校即社会(冲突情景) 4、康德:道德原则(绝对命令)的普遍性和超验 性,道德自律学说 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有不同于成人的 道德思维方式,是自己道德的建构者,道德发展 是儿童积极思维的产物。道德发展是一个有阶段 的连续过程,每一阶段要求一定的逻辑思维与之 向适应。合作活动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 他律和自律是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类型。 6、涂尔干:团体或集体意识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 习俗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后习俗
阶段五 阶段六
三水平
前习俗:自我中心、功利主义、个人 习俗:集体利益、社群主义、社会成员 后习俗:普遍伦理、自由主义、人类成员
六阶段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阶段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阶段三: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 阶段四: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 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 阶段六: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
特里尔(Turiel)实验和布莱特效应(The Blatt’s Effect)
2、道德教育的目的 (1)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有普适
性的道德原则:公正原则
道德规范与道德原则
(2)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道 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3)教师的任务: ——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 ——引起儿童真正的道德冲突; ——向儿童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
“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实践所作出的贡献是无与 伦比的,在他数十年所致力的这些领域中,他超过了他同时 代的所有人。” ——《道德教育杂志》(1987.2)
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对当时道德教育实践的批判:
对传统品格教育的批判 “美德袋”:各种美德含义模糊 易导致灌输
传统品格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心理学家的质疑 对价值澄清学派的批判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
为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 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 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 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 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 了赚钱。” 海因茨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 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