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试题汇编 第二单元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

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试题汇编 第二单元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结论
【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科技;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
【答案】C
2.(2013·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考点】工业革命
【答案】C
3.(2013·上海单科·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

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
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推动了英
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考点】社会立法
【答案】C
4.(2013·北京文综·37)(34分)计时——记时——纪史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8分)
【考点】世界市场形成及其影响。

【答案】
(2)阶段和理由:(示例)
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2分)
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2分)
历史条件:
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
和技术条件。

(2分)
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
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3分)
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
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分)
5.(2013·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8分)
【考点】工业革命
【答案】
(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

6.(2013·广东文综·38)(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
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12分)
【考点】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海禁”政策
【答案】(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2分)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
经济贸易体系;(3分)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
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3分)
7.(2013·山东文综·29)(16分)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

不久,
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4分)
【考点】工业革命 【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8.(2013·天津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

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

……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4分) 【考点】圈地运动
【答案】圈地运动。

新贵族。

材料二 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

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 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 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 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右表是对 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摘编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
命所产生的结果。

(4分) 【考点】工业革命
【答案】大土地所有制。

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6分)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2分)
【考点】工业革命
【答案】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
农业
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

9.(2013·浙江文综·39)(2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

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

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

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11分)
【考点】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比较东西方近代两种文明
【答案】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