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人机工程考试A卷

安全人机工程考试A卷

《安全人机工程》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学院: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
掩蔽效应:
明适应:
人为失误:
视觉疲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 )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

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
2.阳光下煤快的反射率要比黄昏时粉笔的反射率高,然而人们仍然把粉笔看成白的,把煤快看成黑的,不会依反光率的高低而颠倒黑白,这是知觉特性的 ()性。

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
3.在人的三种视野中,()范围最大。

A静视野B动视野C注视野D视平面
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 50
B 20
C 10
D 5
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 )。

A耳朵B眼睛C嗅觉D其他感官
6.只有频率在( )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 B10~20000Hz C40~200000Hz D30~200000Hz
《安全人机工程》期末考试试卷( A卷)
7.人耳对声音的( )的感觉最灵敏。

A广度B响度C强度D频率
8.为了保证安全作业,在机器设计中,应使操纵速度( )人的反应速度。

A大致等于B低于C大于D远大于
9.疲劳程度的轻重决定于( )。

A劳动强度的大小和持续劳动时间的长短
B劳动强度的大小
C持续劳动时间的长短
D作业者的满意度
10.在物质代谢过程的同时发生着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 )。

A自然代谢B新陈代谢C能量代谢D心理代谢
11.下列( )不属于疲劳测定方法。

A闪光融合值测定B空气含氧量测定
C能量代谢率测定D心率测定
12.为了防止和减轻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有,但下列()对防止和减轻眩光无明显效果。

A限制光源亮度
B采用直射光源
C合理分布光源
D适当提高环境亮度以减少亮度对比。

13.( )是指在作业面及其周围光的照度。

A照度B光强C光的数量D亮度
14.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 )
《安全人机工程》期末考试试卷( A卷)
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D警告性显示
15.( )常用作高噪声环境中的报警装置。

A峰鸣器B电铃C角笛和气笛D警报器
16.( )主要用作危急事态的报警,如防空警报、救火警报等。

A峰鸣器B电铃C角笛和气笛D警报器
17.模拟显示大都是靠指针指示。

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 )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

A形状B宽度C长度D材质
18.为了使操作人员在工作时行动自如,避免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和身体损伤,最小工作间的地面面积不得小于( )米2。

A80 B8 C0.8 D20
19.就机器设备而言,可靠性是指机器、部件、零件在(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规定条件下
B规定时间内
C规定环境下和规定人员内
D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
20.人机界面设计,首要的是人与机器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 )。

A准确性、可靠性及美观度
B准确性、可靠性及有效度
C准确性、可靠性及速度
D连续性、速度及有效度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
《安全人机工程》期末考试试卷( A卷)
1.人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工效学是同一门学科。

2.提高机械的可靠性便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因此人机关系中的主体是机。

3.感觉器官经过恒定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存在感觉逐渐减小以致消失的现象。

4.人眼辨别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以辨别白色的视野最大。

5.明适应的时间比暗适应的时间长。

6.人可听见低于16Hz的次声,但听不见高于20000Hz的超声。

7.人耳对声音的频率比声音的强度更敏感。

8.显示器的显示精度越高越便于认读。

9.仪表盘尺寸越大认读时间越短。

10.数字显示比模拟显示的认读速度快、准确性高,因此数字显示最终将取代模拟显示。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1题)
某机长生于1975年3月26日,计算该机长于2008年2月29日的生命节律。

从安全管理角度分析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题)
引起眩光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控制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