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越婢加半夏汤病案分析

越婢加半夏汤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
李某,男,13岁患“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胸满烦躁,咳痰黄稠,呼吸不利,喉间有哮鸣音。

曾用“定喘汤”治疗,咳痰转清,哮喘仍发。

1.本组讨论过程:以“发作时胸满烦躁,咳痰黄稠,呼吸不利,
喉间有哮鸣音”为主诉。

可以看出病人有体内寒饮(喉间有哮鸣音.呼吸不利),有热象(烦躁),有气滞(胸满——可能是由寒饮在体内导致气机不畅); 结合舌脉“口渴苔黄,脉象浮数”进一步说患者的热象十分明显,一字“浮”并不能说明患者有表证因为患者并没有任何表证的表现。

我们从“曾用“定喘汤”治疗,咳痰转清,哮喘仍发。

”得出此患者的痰饮在体内聚集较盛。

从而得出病人是寒饮停肺,郁而发热,饮热迫于上而近于表。

治以化饮除热,止咳平喘。

处厚朴麻黄汤加减:厚朴.杏仁止咳下气; 麻黄.石膏发越水气,兼清里热; 半夏.干姜.细辛温化寒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小麦养心护胃安中。

由于热象明显石膏应加量,痰饮较盛干姜.细辛加量2. 我们还比较了小青龙加石膏汤,定喘汤,麻杏石甘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外寒内饮夹热的咳喘证。

患者无表证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症。

患者无表证
麻杏石甘汤:风热袭表,入里化热;风寒之邪郁而入里化热。

故也不对。

3. 老师辩证:寒饮是怎么来的,无人能解释。

其实本患者是没
有寒饮的。

虽曾用“定喘汤”治疗,咳痰转清,哮喘仍发。

但体内的痰饮不可能一下转变成寒饮,体内仍为饮热。

此病为饮热壅塞于肺,治以宣肺泄热,化饮降逆。

处方:越婢加半夏汤。

4. 个人感悟:看病不能想当然,自我认为是这样的,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加以诊断开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