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第70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第70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我国道家作品《淮南子》中曾记载“日中有踆乌”的现象,该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 . 光球层B . 色球层C . 日冕层D . 平流层2.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2013年3月,一颗直径46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与地球的距离甚至比人造卫星更近。

事实上,“非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一直存在,仅2011年就有约10颗小行星运行至距离地球150万公里之内,但不会撞上地球。

据此回答小题。

(1)图甲中不包含在内的天体或天体系统是()A . 太阳B . 地月系C . 银河系D . 月球(2)在图乙中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两个天体轨道之间()A . 3和4B . 4和5C . 5和6D . 6和73. 太阳不像地球,它没有全球性的偶极磁场,不过通常太阳两极的磁性是不同的,并且在每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大约当太阳活动达到峰值时,两极磁性会发生转换。

这种转换并不会给地球带来显著的直接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1)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大气层扰动而导致()A . 极夜现象B . 降水增多C . 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现象D . 耀斑现象(2)下列现象的出现与地球磁力混乱相关的是()A . 候鸟迁徙迷途B . 旱涝灾害频发C . 电视转播中断D . 竹林开花死亡4. 下列属于印度洋板块(小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是()A . 东非大裂谷B . 汤加海沟C . 地中海D . 红海5. 下列物质的组成关系正确的是()①化学元素②矿物③矿产④岩石⑤地壳A . ①→②→③→⑤B . ①→②→④→⑤C . ②→③→④→⑤D . ①→③→④→⑤6.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小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 . 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C . ②是软流层D .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 . 莫霍界面附近B . 上、下地幔之间C . 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 . 内、外核之间7. 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B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C . 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D .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8. 如图为某地地层图(图1)和三大类岩石转化图(图2),读图,回答小题。

(1)下列岩石与地层④处岩石的成因相同的是()A . 沉积岩B . 变质岩C . 侵入型岩浆岩D . 喷出型岩浆岩(2)图2所示的各种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A . aB . bC . cD . d9. 2014年4月2日智利(南美洲)发生8.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智利西部海岸地区至少有10万人疏散。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随后发布海啸传播时间预测图,预测图显示,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最快18小时后抵达澳大利亚,21小时后抵达日本。

读图,回答小题。

(1)地震的位置可能位于图示中的()A . 甲B . 乙C . 丙D . 丁(2)此次地震的成因图示正确的是()A .B .C .D .10.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②④11. 每年冬天,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右图)。

据图回答小题。

(1)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A . 防太阳暴晒B . 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 . 防病虫害D . 防洪、防涝(2)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A . 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 . 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 .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 . 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12. 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A . 太阳辐射B . 大气逆辐射C . 地面辐射D . 大气辐射13. 下列地形地貌,在地垒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是()A . 日本富士山B . 华山西峰C . 东非大裂谷D . 渭河谷地14. 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15. 某地理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放一层水,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的气温高了3℃。

据此完成小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 . 大气的温室效应B . 大气环流C .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 .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 .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 .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 . 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 .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16. 下图中,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相互关系,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小题。

(1)左图中若a处形成化石,b处形成右图所示地理景观,则()A . 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生物圈B . 乙表示生物圈,丙表示大气圈C . 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岩石圈D . 乙表示岩石圈,丙表示生物圈(2)右图景观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有()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③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④植被稀少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17. 在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的一些干涸的湖底考察往往见到外观如同古城堡的砂岩地貌景观,俗称“魔鬼城”。

完成小题。

(1)“魔鬼城”其岩石按成因属于()A . 岩浆岩B . 变质岩C . 沉积岩D . 花岗岩(2)“魔鬼城”景观形成过程的主导外力作用是()A . 风力沉积—风力侵蚀B . 风力沉积—流水侵蚀C . 流水沉积—流水侵蚀D . 流水沉积—风力侵蚀18. 下图甲是“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小题。

(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A . 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 . 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C . a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昼阴夜晴D . 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 . ①增强B . ②增强C . ③减弱D . ④减弱19.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小题。

(1)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 .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 . 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 . 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 . 地面吸收④辐射少20. 下左图为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的“孤峰残丘油菜花”。

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丁为各类岩石和岩浆,Ⅰ—Ⅵ为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小题。

(1)与图中“孤峰残丘”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是()①岩浆喷出②外力沉积③地壳抬升④流水侵蚀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④(2)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 . 甲—ⅠB . 乙—ⅡC . 丙—ⅢD . 丁—Ⅳ21.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读下图,回答小题。

(1)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该景观形成的原因是()A . 古冰川作用B . 古岩浆活动C . 流水侵蚀D . 风力侵蚀(2)雁荡山的岩石以白垩纪流纹岩为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雁荡山的岩石比较致密,密度相对较大B . 该岩石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C . 雁荡山岩石属于沉积D . 雁荡山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22.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

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

从成因看,该河谷为()A . 地堑谷B . 断层谷C . 背斜谷D . 向斜谷23.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为背斜,向下钻井能找到煤层B . B为背斜,向下钻井能找到煤层C . A为向斜,向下钻井能找到煤层D . B为向斜,向下钻井能找到煤层24. 下图是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中独特的海岸怪石“女王头”,头部可以找到海洋生物化石。

形成“女王头”其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A . 海水侵蚀、风化作用B .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C . 化学溶蚀、风力侵蚀D . 地壳运动、风化作用25. 读某地质剖面简图,回答小题(1)关于甲处地质构造形态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槽部受到张力,不易受侵蚀B . 槽部受挤压,岩石比较坚硬C . 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D . 岩石比较坚硬,易发生上下移动(2)图示地区经历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A . 沉积→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 . 沉积→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侵入C . 沉积→水平挤压→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 . 沉积→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26. 读下图,回答小题。

(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2)①—④四种地貌景观典型分布区分别是()A . 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台湾B . 云贵高原、渭河谷地、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C . 四川盆地、东北平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D .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江南丘陵、喜马拉雅山脉27. 下列最符合大城市中心与郊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8. 下图中,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小题。

(1)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火山喷发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A . ②B . ③C . ④D . ⑤29.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据此回答小题。

(1)该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右面地球圈层结构图中的()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 . 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 .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 . 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 .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3)该地区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位于()A . 亚欧板块内部B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C . 亚欧大陆的边缘D .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30. 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A . 图中四点气压:C>B>A>DB . 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C . 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D . A,B,C,D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3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