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载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开始飞向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

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顺利进入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回答32~34题。

2、“嫦娥一号”选择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主要是因为有利于①探测月相变化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③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④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利用“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A.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B.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测绘领域的应用C.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D.“数字月球”在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4、月面图像的形成主要应用了下面哪项技术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系统D.地质勘探技术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据此回答35~36题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6、下列关于RS、GPS、GIS说法错误..的是A.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B. 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惊醒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应用评价C.GP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D. RS、GPS、GIS独立发展,相互之间没有促进作用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2题:7.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海洋污染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8.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下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3题:9.该工业可能是()A.家具厂 B.炼铝厂C.电子元件厂 D.制糖厂10.图中显示该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是()A.甲 B.乙 C.丙 D.丁11.图中空间费用曲线先减后增的主导因素是()A.地租费用、市场近便 B.市场近便、工人工资C.工人工资、政策影响 D.地租费用、交通费用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42--44题。

[来源:学科网]12.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13.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A.自然条件B.交通条件C.劳动力因素D.机械化程度14.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严重的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国际期货市场上成交的食用油价格迅速上涨。

主要原因是雨雪冰冻灾害造成A.交通中断,大量食用油无法出口B.大面积停电,食用油加工厂被迫停产C.大面积的大豆作物冻死D.油菜受灾严重[来源:学#科#网]在蔬菜、花卉等的栽培方面,发达国家采用玻璃温室,生产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多采用塑料大棚。

回答45~47题。

15.这种温室农业属于A.自给农业 B.粗放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农业16.玻璃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17.我国海南岛利用光热条件,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的生产供给北京市,主要依靠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③优良的品质和政策优势④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8.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C.汽车、造船、水泥D.炼铜、奶制品、制鞋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19.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 C.能源产地 D.研发基地20. 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判断51~53题。

21.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时间段是A.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770年B.公元1770年到1950年C.1950年到1990年D.1999年到2008年22.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1770年前由于出生率太低,人口增长缓慢B.1770年到1950年间,由于欧美国家出生率提高,人口增长加快C.1950年到1999年,由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D.1999到2008年,预计世界人口出生率继续提高,人口增长迅猛23.1770年前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是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C.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D.低出生、低死亡、负增长让年来,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单枉:元/平方米),回答54~55题。

24. 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线分布B.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C. 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D.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最高的市中心附近25. 图中A处房价高于四周,其原因不可能是A. 附近公路干线交汇,车辆过多B. 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C. 临近风景区,住户较少D. 地势平坦,工厂林立读下图回答56~57题。

楼层高度80° 90° 40° 70° 山脉图例湖泊 河流 首都 城市 煤铁国界 匹兹堡伊利湖安大略湖苏必利尔湖26.图中是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 意图,该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 .环境质量 B .交通条件 C .地租高低 D .建筑水平 27.在P 区域常形成 ( )A .中心商务区B .工业区C .住宅区D .高科技产业区 28.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美国独立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19世纪中叶开挖修建连接伊利湖与安大略湖间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业区崛起。

右图为美国东北部区域图。

完成59~60题。

29.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组合,最有可能的是A .汽车工业----科技发达B .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C .钢铁工业----煤铁资源丰富D .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区域产业升级 B .环境日趋恶化C .铁矿资源面临枯竭D .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0分)31、左图是某国局部地形图,右图是N 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简要描述M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3分)(2)M河的主汛期出现在季节,原因是。

(3分)(3)图示流域与黄河上游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

(1分)图示地区成为该国炼铝工业和化学等工业聚集区的主要原因是。

(1分)(4)图示河流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4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题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 1979年和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的卫星照片(下图)。

材料三下表为2005年各国GDP与碳排量情况(部分)。

(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1)与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_ _(变小或变大),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 ___ (减少或增多),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2分)(2)极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国家面临“灭顶”之灾。

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看,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做法,违背了权利的观念、___ __的观念和____ __的观念。

(2分)(3)根据材料三,2020年四国的碳均GDP指标将___ ___(上升或下降),四国的碳均GDP数值最低的将可能是__ ____。

(2分)(4)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33.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区域图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1)试说明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部门具有哪些特征?、。

(2)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3)在上述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转移给转入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

34.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

(12分)(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4分)(2)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4分)(3)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

(4分)答案一、单选,共66分。

1--5 DDCCA 6---10DCCAB 11—15 DDADD16—20 ADDAB 21---25 DCACD 26--30 CADBD二、综合题。

40分31.(12分)(1)多山,地形起伏较大,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