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区瓜洲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讲名言名句默写教案 "一、考纲阐释最新《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级。
所谓“常见”,一是指知名度高的,二是指常被引用的,三是指教材规定要背诵的,四是指考纲规定要背诵的占诗文篇目中的。
所谓“名”是指“著名”,具体地讲,就是写景生动、议理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理景交融,引用较多、值得品味、富于启迪的诗句和文句。
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注重名篇的全篇(诗词)或完整段落的默写。
二、考点透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极其重要的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涌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了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审美性。
评议简练,含意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渎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对“名句名篇”的考查,所选用的句篇讲求的足思想性、哲理性和审美性。
1.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
例如:(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2.哲理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的方法等。
例如:(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3.审美性写人状物凝练传神,意象生动,意境深远。
例如:(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命题规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名句名篇的考查呈现以下规律特点:1.开放和限制相结合。
有的要求全部填写,有的有“两题(组)任选一题(组)”“任选×题(空)”“第×题必做”等限制,既有考查方向,又兼顾考查范围。
2.赋分4~8分。
3.新题型不断出现。
除常用的直接填空即补写上句或下句外,还出现了理解型默写,如2011年的湖北卷、情境型默写如2010年湖北卷以及开放型默写甚至问答题、选择题。
如2010年重庆卷、2011年湖北卷与文学常识组合考查,2010年湖南卷还出现了选择题。
4.所选名句名篇以诗词为主,兼考散文;课内为主,特别是《考试大纲》规定的初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内容范围在朝代上侧重于先秦和唐宋。
从文体上看,2011年新课标地区诗歌和散文几乎平分天下;从朝代上看,2011年涉及先秦作品的有13个省份,涉及唐宋诗词的有16个省份几乎每个省份都在同一份试卷中照顾到了从先秦到唐宋时代代表作品的作品的分布的均衡。
5.思想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哲理性和审美性。
即选句内容一般隶属于下面四种情况:(1)提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3)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4)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名句。
6.今后高考考查的综合性应该会逐步加强,题型创新是趋势所在。
四、技法点拨对于“默写名句名篇”这一考点的复习应考,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整合名句名篇。
千古流传的名句名篇很多,是不是都有可能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高考试卷,明确试题选材的价值取向。
一般地说,以其积极的思想教育人、以其深刻的哲理启发人、以其优美的语言陶冶人的句子是考查的对象,是我们归纳整合的重点。
2.确认需突破的重点。
高考复习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复习的内容又如此庞杂,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研究高考,抓住重点,各个击破。
综观近几年高考,课本上的名句名篇是我们复习的目标和重点。
对于课本上需要背诵的内容,我们要选取其中的对仗句、议论深刻句、运用修辞手法明显的句子、语言锤炼特别好的句子,多背背、多写写。
3.理解强记,不写错别字。
对于名句中的关键字词或易混字、易错字,应结合有关语言知识,联系前后文,发挥联想,深入理解和领会;还可用笔圈点出来,以引起注意,重点把握,强化记忆。
4.规范书写,做到“三清”“三不”。
须知,既然是默写题,卷面书写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字,不写非规范字,不添减笔画。
五、高考典型例题1.(2011·湖北卷T15)填空(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
(2)日本作家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3)《过秦论》中“①,吞二周而亡诸侯”,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评断公允:《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③”,意境澄净:《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④”,情景交融。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意在让学生加强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湖北卷今年继续采用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组合考查的形式。
名句则采用了理解性的填空形式,加强了试题的难度。
答案:(1)狂人日记(2)川端康成(3)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烟光凝而暮山紫(4)别时茫茫江浸月2.(2011·江西卷T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1)明明如月,___________?越陌度阡,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2)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3)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
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
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5)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解析:名句名篇的补写,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
在积累时,对重点句子重点字词要做好落实。
江西卷采用了5题选4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答案:(1)何时可掇枉用相存(2)少无伯叔门衰祚薄(3)一夜飞度镜湖月送我至剡溪(4)露凋伤枫树林白帝城高急暮砧(5)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3.(2011·安徽卷T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做五小题)(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2)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3),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4)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5)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生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6),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8),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解析:安徽卷依然采用八选五的形式。
任选形式让学生有了更大的空间。
2011年新增加的篇目大都涉及,尤其是选修教材里的篇目。
答案:(1)虽九死其犹未悔(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不宜妄自菲簿(4)俯察品类之盛(5)响穷彭蠡之滨(6)鹿门月照开烟树(7)一蓑烟雨任平生(8)叶上初阳干宿雨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