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鉴赏》
主题四:
突然乐曲的力度减弱,双簧管吹出了苗族民间音乐中独有 的,包含降3的优美、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好象是一 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 小伙子与姑娘们的对舞开始了:小号在B调上吹出的曲调 粗犷豪放,象征着动作的健美、豪壮;小提琴则在降B调 上用跳弓演奏出了姑娘们对以的轻快活泼的舞蹈。 对舞越跳越起劲,乐曲向高潮发展。 最后,鼓乐齐鸣,以宏伟的音响再现了主题一,乐声辉煌 灿烂,把万民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结尾时,圆 号再次吹响,象征着人们决心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胜 利前进。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2)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 晓》
作者:聂耳。他在1934年创作了四首民乐 合奏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蛇狂舞》 和《翠湖春晓》
《金蛇狂舞》
1、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 2、是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 改编的。是在喜庆节日里演奏的乐曲,欢 腾、热烈。 3、《金蛇狂舞》的特点: 1)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 2)大量运用了民族打击乐器,加强了乐曲 的节奏,烘托了热烈的气氛,使乐曲的民 族特色更加鲜明。
4、曲名的来历:乐曲本来是没有标题的,而是即兴商定的,
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完全借助于标题,把它看作是 一首以描绘景色为主的作品,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 进行恰当的、合乎情理的分析。
二泉映月: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 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 地方。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 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 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 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 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 时,每周2个课时。
第一单元(第4—9周)
教学内容:中国音乐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中国作品的学
习和欣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不 同的风格和特色。
重点、难点:分析作品时,要对每部作品进
行分段赏析。不仅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曲 式结构,还要了解每段音乐的表现内容。
5、二泉映月曲式:变奏曲式结构(引子+主题+主题 的五次变化发展)。 引子:从头便是断肠声
上乐句:倾诉性的、令人沉思的。
下乐句:富于起伏变化,如海潮般的感情在
奔腾。
6、小结:
由这样两组美妙的乐句构成的音乐主题以及后 来的一系列交替出现和变奏,把阿炳由沉思而 忧伤,由忧伤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 而憧憬的种种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在经过了几个段落的情绪、力度诸种因素的聚 集和发展之后,终于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向了 全曲的高潮。激愤而辉煌的音调,是阿炳特有 的气质、魄力的流露,鲜明地表现了他对黑暗 势力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使闻者莫不深受感 动。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1、这只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是由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 改编而来的。 箫鼓:我国古代排箫,笳和鼓作为主奏乐器的一种音乐组 合形式。 2、重点、难点:“换头合尾”。 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 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器出现。 它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 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3、演奏形式灵活,演奏人数可多可少。大规模乐队:三 四十人;小型:用琵琶、二胡、洞箫三件乐器也可以演奏。
4、多段体曲式结构。
全曲一共分为十段。 标题依次是: 1)、一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 曲水;4)、花影层叠;5)、水深云际;6)、 渔歌晚唱;7)、回澜拍岸;8)、棹鸣远濑; 9)、欸乃归舟;10)、尾声。
5、分段赏析:
第一乐章:具有引子的性质:“鼓声、回响、水波”。 第二乐段:全曲的主题段落。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开起,在 云层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景致。 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变换,时 而幽静,时而热烈,显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第九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旋律节奏由慢而快,力度由弱而强, 乐器由少到多,逐一加入,使得曲调紧凑有力,激动人心。 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 顶峰。 随后音乐在快速中陡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转入 “尾声”。 尾声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使人沉缅于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
4、分段赏析:
第一大部分的音乐,通过多种音乐表现手段,使 人联想到节日期间热烈、欢腾的群众性集会场面。 第二大部分音乐,主题采用陕北秧歌调《二月里 来打过春》,抒情优美,亲切动人。 这段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好前 程的憧憬。由双簧管、大提琴、小提琴分别主奏, 三次出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缩减再现,乐曲在欢 乐沸腾的情绪中结束。
《音乐鉴赏》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中外音乐鉴赏》是在高校开设的一门艺 术课程。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 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 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 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 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大 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 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 审美情趣。
5、多段体曲式结构
引子:小提琴微弱的震音仿佛是传来了北京喜讯的电波, 圆号优美辽阔的旋律,象征着小伙子激动地吹起了“牛角 号”,号声在山谷中回荡,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顿 时沸腾起来,人们愉快地跳起了欢庆胜利的舞蹈。 主题一: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曲调。展现出一个只热的 群舞场面。重复出现,舞兴更加高涨。 主题二:曲调活泼、诙谐。可以想象:这是姑娘们在纵情 欢跳,脚脖上一串串小铃铛在哗哗作响。音乐力度忽弱忽 强,犹如人们的歌声笑语忽高忽低,此起彼伏。 主题三:旋律抑扬流畅,灼热的情绪进一步高涨。
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1、作者:李焕之 2、《春节序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 节奏以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它旋 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节奏鲜明 热烈,因为作品是根据延安过春节时的情景而来, 所以非常富有节日的喜庆气氛。 它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 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3、曲式结构: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2、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他超人的毅力与卓越的才
华:1)能够演奏多种民族乐器;2)受道教音乐和 民间音乐的熏陶;3)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4)坎 坷不平的人生经历。
3、流传于世的作品:
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 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 人便是阿炳。私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 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倔强和敢于反抗的性格。 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与欺凌。 阿炳纯粹靠奏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 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 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 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 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阿 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 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 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4)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北京喜讯传边寨》
由西洋管弦乐器组成的乐队称为管弦乐队,也叫“交响乐 队”。近代大型的交响乐队通常由下列几组乐器组成: 1)弦乐器组:包括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低音提琴 等; 2)木管乐器组:包括短笛、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英 国管、大管等; 3)铜管乐器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 4)打击乐器组:包括定音鼓、三角铁、大鼓、锣、排钟 等。 注:有时根据作品需要对上述乐器可进行增减,如加用钢 琴、竖琴、木琴等或是加入民族乐器。 人数:由数十人到百余人不等。
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1、作者:郑路、马洪业。 2、背景: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 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热情地庆祝。郑路创 作了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共同改编为管弦乐 合奏曲。 3、表现内容:乐曲表现了当特大喜讯传到祖国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边寨时,万民欢腾,热烈庆 祝的情景。 4、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具有浓 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翠湖春晓》
曲式结构:三部曲式。 表现内容:乐曲描绘了作者故乡云南春天的美丽 景色。 第一段:速度缓慢,曲调带有叙事的色彩。仿佛 大地正在苏醒,人们期待已久的春天即将来临。 第二段:过渡性的段落,比较短小。由弱到强, 描绘了春风悄悄来到人间,终于吹遍大地的动人 景象。 第三段:乐曲的中心段落。抒发了人们迎接春天 到来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 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 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音乐要素知识及中外音 乐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准确、 敏锐地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内容的能力, 逐步具备评价音乐内容和形式中所反映的真、善、 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 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成为具有一 定音乐欣赏水品水平的音乐爱好者。
3、结构:复三部曲式(带再现A+B+A,)。
引子:舞蹈性的:表现青年男女拍击着长鼓从四面八方汇 聚在一起。 第一大部分: 1、高胡主奏主题:“少女独舞”。 主题出现第二遍时,运用了功能分组的手法:(吹管组齐 奏旋律, 组齐奏旋律华彩)“姑娘加入”。 2、中音芦笙主题:“小伙加入”,粗犷、热烈。 第二遍出现:加强浓度、舞性高涨,第三遍:奔放热烈。 第二大部分:音乐转入另一个抒情、安宁的境地,“静 中有动”。 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再现。
呈示部:引子写景。 主部是单三部曲式,表现的内容分别是:爱情主 题,草桥结拜和主题再现。 连接部是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 副部是回旋曲式结构,表现了梁祝二人三载同窗、 共读共玩的情景。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 再现部:(再现爱情主题)化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