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州历史文化之零陵的古井

永州历史文化之零陵的古井

永州历史文化之零陵的古井永州历史文化之零陵的古井时间:2010-4-1 10:36:00 转自:红网:yzzqw[发布人:xinxigang 奖励0异蛇币]永州人天堂500人交友超级群(4群:71544834 3群:52288237 2群:48855180 1群:47971155)在我的印象里,井就是人们饮水的地方。

井字的笔画很简单,没想到它的来历却很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

据说关于人类挖井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吕氏春秋?勿躬篇》,云:“伯益作井”。

伯益是尧的大臣,距今四千余年。

我总觉得古人在某些方面比现代人聪明,比如文字的发明。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那基本上是一些姿态柔和的象形字。

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上,考古学家就发现了一个类似“#”的变体,经辨认,确定为“井”字的甲骨文。

原来殷周时期,官府将每方(约九百亩)土地按“#”字分成九个区域,正中间那一块是“公田”,由官方出资开凿洞穴式泉眼,供包括其他八家在内的所有人饮用和灌溉,这样可以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彼此间的矛盾。

后来,官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以府衙为核心,模仿分田的样子来划分城市区域,这就是“井”的来源。

从地图上看,古今中外的任何城市,基本上就是傍水筑就的。

水裕而城兴,水枯则城亡。

黄沙下的楼兰古城就是例证。

由此可见,人类与水的关系是何等地紧密。

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命物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人体的组织有七成是水。

作为高级动物,人类也长期在利用水征服水。

所以,“近河者取用河水,远河者打井取水”就成了古老的饮水方式。

井,在乡下随处可见,在城市却难得一遇。

然而,人群中总会存在另类,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创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产生了不同的物质文明。

比如,有的城市明明依山傍水,而且取水方便,官府却要在城内另外挖井。

我们永州就是这样。

永州位于潇湘二水汇合处,清澈的潇水像一根玉带缠绕在古城的纤腰上,人们俯首即可与水相亲相戏,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古人还是在这座城市挖了若干水井。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井被填毁,湮没在人们的记忆里。

“五码三台,九井三槐”,这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流行在永州市井的口头禅。

据《零陵县志》记载:“九井”是指撒珠井、吕虎井、紫岩井、春泉井、发珍井、惠爱井、朝京井、智泉井和杨清井。

这九口井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它昭示了永州古井文化的灿烂,同时也赋予了永州古城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我看来,永州九井的命运跟永州七条城门的命运一样,解放后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惠爱井、朝京井、智泉井和杨清井均被填没,以致我现在向人请撒珠井撒珠井在今撒珠巷里,原地区粮食局后侧。

井壁圆形,上设石栏,青石凿成。

栏上有:“古撒珠,1916年重修”字样。

关于井名的来源,一说每逢月光莹澈,井水晃动,而井底的卵石如粒粒珍珠。

一说当年零陵县的何仙姑得道成仙,为了救济城里的贫困百姓,随手抓了一把沙子丢进此井,变成了满井珍珠。

还有一种说法,撒珠井本来叫杀猪井(零陵话撒珠与杀猪同音),因为以前井水沸腾,常有屠夫在此杀猪而得名。

民间还流行一个故事,说东山上某寺一个小和尚常来井里挑水,一个屠夫也长年累月在此杀猪,井边住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也常来洗衣,三人彼此熟悉。

一个冬天的早晨,和尚挑水时发现姑娘被奸杀,而那天屠夫没有杀猪,井边无其他人。

和尚摸了摸姑娘的手脉,探了探鼻息,于是去县府告状,结果被当作凶手缉拿。

案子报到州府,知府大人觉得些蹊跷,遂亲自调查。

后来他与司法官员在现场几米远的井边泥土中发现一把杀猪刀,并将真凶屠夫缉拿归案。

今天的撒珠井像一个容颜憔悴的妇人,藏在永州的角落羞于见人。

其实,我觉得永州市或者零陵区可以在井文化上做点文章的,而名称幽雅水质清澈的撒珠井就是首选。

吕虎井吕虎井又名观音井,在永州市第二中医院里。

井呈方形井壁为大卵石砌成,无栏。

此井以前水质很好,历史也十分悠久。

据说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驻守零陵,为了防止刘备的争夺,他经常在东山练兵。

一个炎炎夏日,马渴人饥,吕蒙跳下马背,拔剑掘土,泉水奔涌,后人用石围砌,取名“吕虎井”。

民间传说往往是文人的手笔,虽然不少是凭空杜撰,但可以增添一个地方(或一个景点)的文化魅力。

对于永州九井之一的“吕虎井”,我觉得这个名字取得有点奇怪。

分明是吕蒙,怎么叫吕虎呢,是否有吕蒙是一员虎将的含义,后来向老人打听,才知道当初人们用卵石砌壁时开凿了一个虎形,故名“吕虎井”。

1976年,我在中医院住院割痔疮,曾饮过井水。

八十年代中期,我们村里烧石灰的人到中医院挑煤渣时也常饮井水,遗憾的是,今天的井水已混浊不堪。

附近的人说,这是环境污染的过错。

紫岩井紫岩井位于文星街的中段,也就是今天的七层坡集贸市场附近。

此井与南宋抗金名臣张浚有关。

南宋有两个张浚,一文一武,武张浚最初也抗金,并与岳飞齐名,后来却投降并陷害岳飞,因此在杭州西湖边的岳坟前有他与秦桧夫妇、万俟卨的下跪铜像。

而文张浚是紫岩井为圆鼓形,上下两节小,中间凸鼓,以青石砌成。

井栏用巨石凿成,成八角形,刻有“紫岩仙井”、“天启六年”字样,为张浚十世孙女、明朝天启皇后命人镌刻。

此井旁边原有一间文昌宫,不知什么时候毁了。

而今,虽然做了水泥井盖临时保护,但是一些买卖者经常在井盖上杀鸡宰鸭,搞得血迹班驳,不堪入目。

听说区里准备修缮张浚故居,我想,紫岩井也许会枯木逢春吧。

春泉井春泉井在水晶巷中段,在巷子里突然空了那么一块,那就是春泉井的所在地。

春泉井是四方形的,井壁以青石砌成。

春泉井只有四五米深,顾名思义它是属于春天的,每当春雨瓢泼之际,井里的水就会喷涌而出。

奇旱季节,井水枯竭。

春泉井以前水质很好,附近居民都来取水,不过现在的井水已经不能直饮了。

水质虽然衰落,但是招牌依然响亮。

在今天的水晶巷里,出产了一种远近驰名的酱板鸭,而它的注册商标就是“春泉”牌。

我最近几次去看春泉井,总能感觉到它萌动的青春。

是的,如果从挖掘永州的城市文化底蕴这个角度来看,春泉井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章。

发珍井发珍井在原来的县政府大院(今零陵区工商银行宿舍大院)里,旁边有棵古槐。

井为圆形,井水莹澈,冬暖夏凉,大旱之年,水源不竭。

关于这口井,民间没有太多的传说,也许当年是县太爷的饮水,所以相对保密。

发珍这个名字有点特别,值得人们猜疑。

发珍发珍,是不是有人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珍珠,因为此处原为县府,估计是哪位县长大人在此敛财,最后东窗事发。

我想,以这样的事件来命名,可谓用心良苦,旨在告诫人们尤其是政府官员要清正廉洁。

我小时侯在城里呆过几年,二十二岁前没有长期离开家门,所以对永州的一些情况比较熟悉。

在我的印象中,后街(今中山南路)的原地区煤炭冶金局门口左边的一棵梧桐树下有一口好井,不知叫什么名字,我读初中时还看见住在井边的同班同学冯丽林经常打水洗衣服。

后来扩宽马路,就把它填埋了。

此外,在北门附近原大旅社的右边也有一口青石砌成的井,如果按照城门的名称来推测,此井应该是朝京井。

我以前住在水井对面的百货大楼后面的山坡上,经常和小朋友来井边玩耍老人不讲古,年轻人失了谱。

因为人们的长期忽视,如今能够数得出永州九井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而我,只数了上面七个,剩下的两个,听说一个在原来的朝阳影剧院对面,另一个究竟在哪里就不知道了(有的说原来的府衙里也就是现在的零陵宾馆里以前有一口古井)。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永州现存的蔼士井、徐家井居然不在九井之列。

要知道,这两口井也堪称古井,而且都有美丽的传说。

徐家井徐家井挖掘于明朝。

相传明成祖永乐年间,朝廷对交趾(今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用兵,古城永州便成了战争的前线;成祖皇帝特从开国大将军徐达的后人中,挑出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带兵前往永州,与驻守永州的朱姓王爷一起商讨交趾战事。

由于这王爷贪图享乐,畏惧跋山涉水去征战,于是推脱主帅一职,将其兵马划归徐将军所辖,徐将军当即就拔营开战去了。

待得交趾战事一结束,凯旋的徐将军奉旨驻守永州城,其母爱参佛,喜欢清净,徐将军就在北门外另建府邸。

徐母也常率府中众女眷去城内寺庙焚香参佛。

参佛久了的人,自然有些佛性。

看到府邸周边居民饮水多有不便,徐母便命人在府前凿了一口宽大的井,以供百姓日常之用,这就是徐家井。

后来徐府毁于战火,而井延续至今。

我最早看到徐家井是在八十年代中期,那时侯的徐家井还是可以饮用的。

井为方形,青石围成。

后来,在那里建起了徐家井市场,成为永州城北的商业中心。

有一段时间,徐家井名扬全国,主要与这里的徐家井派出所有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徐家井派出所是全国的优秀派出所,公安部曾号召全国公安系统向徐家井派出所学习。

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永州市委宣传部和永州市公安局芝山分局还联合摄制了电视剧《徐家井的故事》。

年前,当我为了写这篇文章再次重蹈旧地时,赫然发现徐家井已被蹂躏得面目全非。

原来引以为荣的徐家井市场已经被拆了,在原址盖起了一座占地面积更大的综合性大楼。

地下室为农贸市场,一楼和二楼为商场,三楼以上为商住楼。

为了建这座楼,投资方将徐家井井口北移了几米,移到行人道上,让井水从楼下泉眼处循所留空间拐弯出来。

看见徐家井被扭曲后的浑浊之水,我如同看见一个刚被人蹂躏过的村姑。

永州(零陵)是一座古城,也是湖我始终认为,商业是短暂的,文化是永恒的。

霭士井霭士井位于新街的东段,有一条小巷(霭士井路)从井前经过直驳水晶巷。

传说霭士井是口仙井,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所凿,何仙姑是零陵人,家在零陵城南四十里处。

何仙姑得道成仙之前曾在零陵城里流浪。

因见炎炎夏日,百姓饮水困难,所以就用金钗在地上掘了一口井。

此井终日云霭缭绕,凡人看不清它的位置。

何仙姑得道成仙之后,此井云霭渐散。

在零陵话中,“霭士”与“矮子”近音,所以很多人也叫它矮子井,并编了一个传说。

从前,这里有个身高仅一米的武大郎式的人物,他每天半夜要去东山下的吕虎井挑水回来做豆芽卖。

几十年如一日。

有一次,他不慎摔断了腿也摔烂了桶,感觉到自己年岁渐高体力下降,不能于半夜再往远处奔走,于是将自己的部分积蓄拿出来,请人在自己屋门口挖了一口井,因为井水清凉,就取名清凉井。

除了自己泡豆芽,也供附近百姓饮用和洗衣。

矮子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井名改为矮子井。

矮子井为长方形,二十年前,井水还可饮用,可惜现在井水已经浑浊。

永州,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犹如湘江上的一个璀璨明珠。

而永州的古井,以其特有的魅力一直在为古城增添光辉。

令人痛心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些古井惨遭灭顶之灾。

我总觉得永州古城一些古井的毁灭,实际上就是永州人肤浅的见证,毁井如同从鱼身上剥鳞,试想,倘若永州把这些古井适当地圈围起来,注意治理周边环境,把它们长期保护好,既供外来者参观,又供本地人世代饮用,多么功德无量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