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治愈总结本文作者茶叶末末,本文最初发表在天涯。
根据作者整理的方法,已经成功调理好若干抽动儿童。
作者微信公号RedoERP, 持续更新抽动症知识。
2017年11月底,儿子出现往前伸脖子,和往后仰头现象,被确诊抽动症,吃了约一个月赖氨肌醇维B12,发展到嗓子发声,胳膊抽动,腿抽动,肚子颤动,情绪激动骂人等一系列动作,请儿童医院的首席专家看过之后,说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日常学习和生活,必须使用硫比利治疗。
一家人如坠冰窟,那种感觉没经历的人无法体会。
好在我们医疗资源较为丰富,经过矫形外科专家,颈椎专家(泰山学者),神经科专家,名老中医一系列检查,咨询,并大量查找国内外相关论文和家长治疗经验分享后,我们迅速转到中医治疗。
并购买大量现代、古代医书研究治疗方法。
我们非常幸运,我们从2017年12月底正式转为中医治疗+调理,症状改善较快,10天后,孩子症状明显减少,一天看不到几次,我们应抽动群里焦急的家长请求,在2018年1月11日小范围内分享了治疗体会,并为多个家长采用。
我们在2月初症状完全消失。
到现在3月份已经开学2周,孩子会因为作业多偶尔会发脾气,但总体上来讲,我那个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小家伙已经和发病前别无二致了。
上天保佑。
我们经历过最容易复发的春天到现在5月中旬,还是持续无症状表现,虽然不敢说将来一定不复发了,但我们那颗天天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我们分享体会后,群里采用我们方法的家长,积极采取行动的,在2~4周内,也都收到良好效果,截止3月16号,已经有10多个小朋友恢复到无症状表现。
从3月16号,我在天涯发帖,因为是原创,内容都是干货,所以很快被大家注意,也为其他公众号转贴。
(未注明原作者和出处),只要能帮助大家,版权不版权无所谓,欢迎大家注明出处转载。
下图可以说明情况。
随着我对疾病研究的深入,开始把抽动症分为气郁型,积食型,痰湿型,阴虚型,阳虚型等,并且给找到我的孩子提供对应调理方案,收效十分显著。
我想,把经验分享出来,让更多焦急的父母们能够看到,让更多关爱孩子的家长朋友积极行动起来,争取孩子早日康复。
这是我的初心。
以下内容来自于天涯我的那个帖子,这是第1篇。
抽动秽语综合症之所以被西医命名为“症”而不是某某病,是因为西医研究50年,尚不能真正明白发病机理,无从救治。
这也是很多有良心的西医安慰家长说不用治疗,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
现代中医呢,还在吵着怎么治? 百花争鸣,百花齐放,大多数中医都觉得不好治,需要长期服药,例如1年,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说明这个医生根本不知道怎么治。
况且,很大一大部分中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堆砌一些蝎子、蜈蚣、蛇蜕,钩藤,金石类药。
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在这种情形下,家长的总结是康复路上的明灯,分享即功德!我们家孩子能快速康复,也是获益于某些网友的经验总结。
这是初心之一。
其二,我们的康复经验在群里小范围分享后,被群里的家长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很多按照总结来做并对症相应调整的,几乎在1个月多的时间内,症状明显减轻或者趋于康复。
这中间包括患病半年,吃中药西药无效的小朋友。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套方法具有普适意义。
虽然不敢保证也不可能100%有效。
其三,我自己花时间读了国内80年代起几乎所有关于抽动症的中医论文,买了近60本现代及古代书籍研究抽动症,分析网上能搜到的各种治愈总结,然后根据这些资料制定调理方案,和患儿家长实时交流,分析各种处方,搞调查问卷,我相信,能够像我这样下大力气来多方面研究并付诸实施的人目前还不多。
这些经验方法,可以帮助的到真正需要的人。
首先说一下,我的思路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可能会有中医黑跳出来反对,但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老爷子说过: 别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当今国家大力发展中医产业,日本,德国的中医药发展的都超过中国。
国家那么多精英的水平,会不如我们平头百姓?黑中医纯粹是某些人发财的手段,老百姓别被人牵鼻子。
为了自己的偏见而坚持,最终倒霉的是自己,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当然,我深刻理解大家为何反对中医,因为中医是需要天分的,很多中医看不好病,我自己扁桃体炎就被什么祖传,老字号,专科,专家害的吃了半年多中药,病没好,倒是吃出了肾结石和囊肿。
说了这么多废话,只是给家长提个醒,自己的孩子自己疼,治好是关键。
多了解,多学习,多实践,别因为单个经历,否定整体。
言归症状,先谈抽动症的诱因分析,因为治疗的第一步,就是排除诱因,抽动症不像其他病,可以给个药方直接治好,这是世界难题,大家还都在研究摸索阶段,我只能抽丝剥茧,把引起抽动的因素逐一排除,如果每个因素都治好了,相信抽动也就差不多好了。
首先来看一下网上可以轻易查到的,由西医分析的诱因,因为西医现在尚不能明确病因,所以这些诱因基本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不过来看看这些假设也非常有意义,毕竟是专业人士的看法。
1、遗传因素:这个已经被西医最新的研究排除了,还在给你讲遗传因素的医生没有保持同步学习。
所以作为孩子父母,不要抱怨对方了。
即便遗传,也是教育喂养方式的遗传导致的。
2、习惯及模仿:提出这个假设的人肯定灵光一闪,没动脑子。
想想看,习惯动作一般位置固定,姿势固定,不会游窜。
而且坏习惯能控制发生,在家长介入后会改正。
而抽动症是到处游窜,患儿不能良好控制,家长叫改也改不了。
所以此因素排除。
3、器质性因素:如产伤、剖腹产、窒息等因素;调查我的调查发现,剖腹产的患儿占到总患儿人数的一半稍多,按照概率来讲,没有决定意义,而且患儿的发病一般在4岁以后,孩子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故关联意义不大,如果有关,也是此类孩子身体较差导致,所以此假设可以排除。
(但是从孩子健康角度讲,还是能不剖就不剖)4、体质因素:比如身体比较虚弱,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易发本病。
这个假设成立,从调查分析上来看,80%的患儿都比较胆小,敏感。
另外,身体不好,什么病都可以发生,心不够强大,不能适应环境。
(至于多动,情绪不稳定,固执等因素在调查中没有明显倾向)5、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父母离异,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限制儿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孩子有气撒不出来,总要通过某种方式疏泄,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
6 疾病因素:如眼结膜炎,长期上呼吸道感染等:久病体虚,病不请自来,这个是抽动因素之一。
所以有病早治。
7 药源性因素,某些药物如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等,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抽动的副反应,这个也是,我们临床上发现很多孩子治疗多动症,多动症没好,抽动来了。
8 饮食习惯关系密切,比如偏食,不好好吃饭,喜欢吃富含色素及食品添加剂的食物,或者大量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在研究中,吃垃圾食品的孩子占到患儿总数的80%以上。
所以此因素也是诱因。
现在,对抽动因素的分析,不外乎这些。
其实,上述因素可以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孩子体质不好,抗压能力差或者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外因:疾病时间较长,父母教育失当,外界环境压力大,药物刺激,吃垃圾食品过多。
除了上述大家从网上能轻松查到的原因外,我还做过抽动症问卷调查,例如诱因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得出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数据,数据的共性指向下述外因,也是抽动症最终发生的导火索之一。
1、看电子产品过多,从现代医学来讲,过多观看电子产品对视神经,脑神经的发育有不良影响,从中医来讲,肝开窍于目,久视伤肝。
而抽动的表现在中医上,就是肝症。
2、受惊吓,另外,受惊吓也是引发抽动的很大诱因,就像玩过山车,大摆锤,蹦极一样,很多人下来后两腿发软,浑身哆嗦,儿童受惊后情绪不能像大人一样有足够认知,充分宣泄,很容易引发抽动。
这个在古代医书中多有说明,另外,很多西医也予以认可,故不再说明。
3、一直赤脚在凉地板活动等脚底对应人体反射区很多,穴位很多,也是足少阴肾经所经过之处,脚底经常受凉,会引发某些疾病。
比如从治疗上,涌泉可以用于小儿惊风,照海穴可以用于痫证、神志疾患。
这些其实都与小儿抽动密切相关。
脚也是阳明胃经之所主,俗话说寒从下起。
脚受寒会引发脾胃等虚寒,进而小儿不思饮食,消化能力差,久而久之,免疫力差,抵抗力差,就容易生病,所以这也是一条重要因素。
4、缺钙及维生素大家可以看药品补钙剂的说明书:用于手足抽搐症,佝偻症等。
所以缺钙会造成手足抽搐,这是毫无疑问的。
小腿抽筋、婴幼儿常惊厥及手足抽搐,很多都是由于缺钙的原因。
钙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系统镇静剂,缺少了钙,神经系统就会发出异常的神经冲动,导致骨骼肌异常收缩,故而抽筋。
同时低血钙或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严重干扰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兴奋性增高,容易在微弱刺激下发生放电,从而出现抽搐。
有些家长说,我们天天补钙啊,买的几百块钱的XXX,我们化验也不缺钙。
实际上,值越高,可能说明“缺钙”越严重!这个后续再说明。
另外,维生素B族的缺乏也可以导致抽动症状的产生,如下来自百度百科的资料供参考。
维生素B1:又叫抗神经炎素,有助于改善脚气病和带状疱疹;B1也有助于改善精神状况,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尤其需要它。
维生素B2:帮助消除口腔、唇、舌的炎症;促使毛发、皮肤、指甲正常生长;与B6一起还有助于缓解疲劳及提神醒脑。
维生素B6:维生素B6在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起调控作用,它有助于能量的产生,让人感觉精力充沛,被称为提神营养素。
B6缺乏往往与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伴随,其症状与B2缺乏有相似性,也是一些炎症的表现,儿童受的影响可能较大,表现为烦躁、肌肉抽搐、惊厥等症状。
烟酸:烟酸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健康,改善肠胃功能障碍和腹泻;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医学上还用于改善口腔炎,防止口臭。
维生素B12:促进血红细胞形成和再生,减少恶性贫血;可以消除烦躁,帮助集中注意力和增强记忆力;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增进食欲。
西医目前把抽动定义为神经系统疾病,缺乏维生素B族可以导致神经疾患,精神紧张,烦躁,抽搐,口腔炎症,而这些症状很大程度上和抽动症表现一致。
如抽动的典型表现就是紧张,烦躁,脾气大,抽搐。
非常多的抽动儿童存在口腔炎症和口臭现象。
5、户外活动少等。
多晒太阳可以使人体自己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避免因缺钙造成的抽动,这是原理之一。
之二,户外活动少,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一旦碰到风寒暑湿热燥等反常天气,就感冒发烧,或者生其他疾病,进而逐步成为抽动症诱发因素。
在我的调查中,抽动症的产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孩子本身脾胃差,胆子小,又经常吃含添加剂过多的垃圾食品,比如薯片,烤肠,调味奶制品,饮料等,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教育上以打骂为,孩子每天看动画片超过2小时,时间一久,各种因素积累,孩子碰巧又得了感冒或者结膜炎,好了,一般抽动就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