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X〕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皖发〔201X〕6号精神,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市政府决定,从201X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市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

根据《安徽省农业产业化 532 提升行动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目标,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新型工业化理念,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力推进规模基地建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到201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8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5亿元以上的5家,1亿元以上的20家,5000万元以上的30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0个以上、绿色食品60个以上,创省级名牌农产品25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 1个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率由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50%以上,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由18%提高到35%以上;建立10个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

重点打造界首、太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廊,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工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发展重点(一)大力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1.粮食加工。

重点发展小麦、稻米、薯类等大宗农产品加工,到201X年,实现粮食加工产值60亿元。

(1)小麦加工:优先支持发展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面粉、预配粉,重点开发绿色面粉、有机面粉。

加强小麦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小麦深加工,鼓励发展小麦胚芽油、麸皮制品、戌聚糖等深加工产品。

建立以太和为中心的100万亩绿色食品小麦原料生产基地和小麦制粉加工基地。

滤布厂重点扶持阜阳快乐面粉、太和六本食品、三泰面粉等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延长产业链。

争创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5家,省级品牌农产品2个。

(2)稻米加工:大力开发精米加工新产品,发展免淘洗米、营养强化米生产,综合利用米糠、稻壳资源,发展米制食品工业化生产。

在现有颍上南照大米市场基础上建立以南照为中心的稻米精加工基地。

重点扶持海泉粮油、管仲贡米、八里河大米等龙头企业,努力打造管仲贡米、南照大米、八里河大米品牌。

争创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

(3)薯类加工: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加工工艺,提高薯干、淀粉、粉条、粉丝等传统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方便粉丝、薯条等高档产品,积极开发薯类淀粉、变性淀粉、马铃薯全粉等产品,实现多次加工转化增值。

建立以界首为中心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和以颍上三十铺为中心的三粉加工基地。

重点支持颍上延达食品等龙头企业,力争界首、颍上各建成1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薯类加工龙头企业。

(4)食品深加工: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营养配比食品、绿色安全食品,开发以各类杂粮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

重点扶持安徽顶大食品、家和兴食品、猛牛食品等龙头企业发展,争创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

2.畜禽加工。

重点抓好肉类加工,发展蛋类加工和乳品加工。

到201X年,实现畜禽产品加工产值70亿元。

(1)生猪加工。

把传统风味酱、卤、烧、烤等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实现中式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

发展生猪的头、蹄、尾、内脏等深加工制品,加强对骨、毛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支持安徽福润年屠宰生猪300万头扩建项目和阜阳旺润肉制品加工改扩建项目建设。

争创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1个,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1个,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

(2)黄牛加工。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多品种、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的熟肉制品,做好牛皮、牛骨等副产品加工。

在初加工上,重点扶持安徽福润年屠宰30万头肉牛扩建项目;在深加工上,重点扶持阜阳光正、安徽龙泉、颍东绿源等企业熟食深加工和安徽金种子集团年加工90万张皮革项目。

争创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熟食加工龙头企业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个。

(3)山羊加工。

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把山羊产品向系列化深加工方向延伸,精心打造山羊品牌。

规范建设以临泉瓦店、界首陶庙为中心的羊肉制品加工基地,扩大专业市场规模。

支持临泉山羊集团人工水饺项目开发。

争创售收入5亿元龙头企业1个,国家级名牌1个。

(4)禽类加工。

大力发展肉鸡规模化养殖小区。

重点扶持太和旺兴公司新建年屠宰加工4000万只肉鸡生产线和熟食加工项目,支持阜阳先利禽业新建年屠宰1000万只肉鸡加工生产线。

争创销售收入超5亿的龙头企业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个。

(5)蛋类加工。

积极发展蛋制品深加工,鼓励创名牌、进超市,引导发展无公害和绿色蛋制食品。

重点扶持阜阳金牌养殖总场、振峰农业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争创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1个,省级名牌2个。

3.林木加工。

在稳定阜南大亚、太和东盾年加工20万立方米板材的基础上,新增人造板生产能力16万立方米,促使全市人造板生产能力达36万立方米。

建设以阜南黄岗为中心的规模化柳编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500万套。

建设以太和姜楼为中心的规模化木线条生产加工集群,对目前家庭分散式加工进行整合和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和档次,加工规模扩大到达4万立方米。

力争到201X年,实现林木加工产值15亿元,创销售收入超5亿的龙头企业2个,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个。

4.果蔬加工。

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果蔬生产,强化果蔬分级、清洗、整理、包装、储藏、保鲜为主的初加工,推广净菜上市。

大力发展速冻菜、脱水菜、保健菜等深加工产品。

在颍州区颍西街道办事处、阜南县会龙乡等蔬菜生产销售集散中心布局建设保鲜加工配送中心,同时以项目招商引资,引导蔬菜深加工。

继续大力支持以临泉为中心,以安徽诚信食品、金泽食品、阜阳康伟食品为骨干的脱水蔬菜加工基地建设和以阜阳爱立丰、同创食品等为骨干的食用菌加工企业建设。

到201X年,力争实现果蔬加工产值10亿元,争创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3个,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5.特色农产品加工。

因地制宜,培植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重点抓好桔梗、薄荷、香椿、蜂蜜、穿心莲、茧丝绸等特色产品和竹、草、藤等特色制品的加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品牌。

支持安徽京九丝绸有限公司建设5万亩蚕桑原料基地,扶持太和利民中药材、鹏宇中药材、一帆香料等龙头企业发展,力争在蚕丝绸、桔梗、薄荷加工上实现突破,到201X年实现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值10亿元,创销售收入超亿的龙头企业3个,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6.棉花加工。

重点解决长绒棉加工工艺与设备问题,缩短周期,提高长绒棉加工效率和棉花加工质量。

加强对棉籽、棉秆等棉花副产品开发利用,提高棉产品综合利用率。

规划建设界首优质棉基地。

支持安徽丰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广棉花新品种,依托界首三宝线业有限公司、阜阳瑞华纺织品有限公司、阜阳恒泰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棉花深加工,做大做强纺织加工业。

到201X年,实现棉花加工产值1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2个。

7.油料加工。

推进传统豆制品工业化和新兴功能性豆制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鼓励开发各类高档食用油、调味油、保健油的精加工,开发芝麻油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做大做强芝麻产业。

重点扶持阜阳宝鼎粮油、伊斯顿粮油、阜阳植物油厂等龙头企业,力争引进1家规模豆制品加工企业。

到201X年,实现油料加工产值3亿元,争创营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家,省级名牌农产品1个。

(二)加快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建设皖西北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中心的目标,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发展思路,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和形成一批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布局合理、优质专用、相对稳定的原料基地。

种植业方面,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稻米、优质红芋、高蛋白大豆、优质中药材、无公害蔬菜、优质芝麻等品种,以及名、特、优、新、稀果蔬品种;畜禽方面,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优质肉牛、优质山羊、优质禽类等适应市场需求和加工要求的优良品种。

大力开展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特色建基地、围绕市场建基地的思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养殖小区。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标准化推广中的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实施全程质量监控,实现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在品牌创建、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品牌保护等环节下大功夫,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实现品牌效益。

(三)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模式,探索农民合作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或流转、公司+中介组织+农民的股份制合作组织等新型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农户最大限度地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益,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主要措施(一)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市政府成立阜阳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的统筹规划、协调和指导。

压滤机滤布对全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行定期调度制度。

各级政府要将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重要议程,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服务。

要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扶持各级、各部门要根据中央和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信贷、税收、土地等各项扶持政策,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

落实出口退税、增值税、所得税减免政策,给予相关的金融支持。

继续加大银企对接力度,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201X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并整合其他涉及项目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用于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建及技改项目的贷款贴息,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论证等资助,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奖补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