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要意义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不能离开歌曲,天天向上的中小学校园更不能没有歌声。

一首好的歌曲,以深刻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浑然成为一体,让人唱了、听了心灵深处受到震撼。

比如,唱《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雄壮、激昂的歌曲,会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领袖、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因此,歌咏活动是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扩大知识领域。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近些年来由于智商第一和追求升学率等因素影响,中小学对学生的歌咏活动不够重视,音乐课没有专职老师,中小学中,不会唱国歌不会唱《二小放牛郞》等歌曲的,为数不少。

张口就是什么“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流行歌曲、充斥在校园的上空,适合中小学生生活特点的校园歌曲更是寥寥无几,给校园歌咏活动的健康进行,造成很大的负影响。

因此,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把歌咏活动纳入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议程,确实是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认真考虑的大问题。

首先,应切实际保证音乐课的正常教学。

中小学音乐课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感受力。

并能对他们进行生动的爱国义义教育。

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审美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

其次是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及时定期组织爱车歌曲的歌咏比赛,开展课前齐唱一首歌,接歌比赛活动。

最后是搞好课外歌咏活动。

可通过成立小合唱队,小乐队的形式。

利用各种形式,演唱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鉴赏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增强对不健康歌曲的免疫力。

由上可知,歌咏活动与德育教育确实存在内容与形式、手段与目的统一。

把此项活动纳入到学校德育教育的轨道,对学生良好思想品格的形成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

而音乐正是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思想,以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作为实践舞台。

因此,应把音乐融入到中小学课外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素养。

这样,就能调动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使它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前进。

一、音乐课外活动的意义(1)? 音乐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求知欲望,满足发展自我的要求,使学生身心愉快,精神充实,热爱生活,积极奋进,充满自信和青春活力,陶冶感情操,磨练意志。

学生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可以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2)? 音乐课外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学校在音乐课外生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活动可以丰富学校课外文化生活,活跃课余生活,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音乐课外活动可以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形成富有朝气,团结奋进和积极健康的身体。

(3)? 音乐课外活动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

音乐课外活动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进行课外教育,培养音乐幼苗,为音乐事业造就人才。

(4)? 音乐课外活动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途径,巩固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拓宽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鉴赏能力。

二、我校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形式要发挥课外音乐活动在育人上的巨大功效,就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

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几种被证实了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

1、利用学校的媒体资源,开展音乐活动。

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校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多听。

让学生欣赏音乐主要是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围绕“10534”德育活动,每月围绕本月主题播放相关内容的歌曲;针对重大的节日,选择性地播放歌曲。

例如,在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太阳的祝福》等优秀的与教师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微妙,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增强对教师的热爱之情;在国庆节时,我们播放《歌唱祖国》《国歌》,让学生在激昂高亢的音乐声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等。

2、通过学校其它宣传阵地,向学生展示音乐。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报刊、杂志、书籍向学生展示音乐,让学生能学到更多课堂里没有学到过的音乐知识,也能从音乐家的身上学到许多优良的品质。

(1)教师把学生文艺演出的节目剧照拿来展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不但能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与愉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

(2)黑板报刊登一些音乐家的小故事或音乐知识连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并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

(3)图书馆的书籍、杂志向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音乐天地,让学生能自在的徜徉在音乐王国中。

但要注意,报刊、杂志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与接受水平,太专业或太深奥会让学生望而却步。

3、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竞赛性音乐活动学校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竞赛性音乐活动一般为两类。

第一类是个体性竞赛。

可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举行融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智力竞赛”,包括音乐知识竞赛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学生获得音乐的信息量,巩固了知识,又展示了自己的特长。

在学唱学习的全过程中,磨炼了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自己的能力。

如卡拉OK独唱比赛。

第二类是集体性的竞赛。

要求全班参与,如“校园歌曲演唱”班级大比拼。

让同学们在集体的训练赛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拉近了相互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培养了良好的团体协作精神。

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也促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活动效果非常明显。

4、开展音乐课外兴趣小组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活动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实践中听、唱、奏、跳、兴趣得到满足,才智得到发挥,以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

我们曾开展----------。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活,不仅使学生得到艺术实践的锻炼机会,更发展了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才能,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补充课外兴趣小组的类别)三、我校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成果(一)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中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但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

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

但是,他们还未成熟,知识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差,易受不良思想感染。

如果不用有意义的健康的活动去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就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去从事有害的活动。

学校在课余时间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避免不良影响,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和污染,而且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

(补充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成果)(二)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作为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教育,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全面发展”只是出人才的基础,只是出人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从对人才培养来说,必须把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与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即在“每个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长,做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使学生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的人”。

(补充音乐比赛和高考的成绩)综上所述,在中学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课外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特长,展现音乐才华的广阔天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开拓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和技巧,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合作精神所带来的巨大魅力。

音乐课外活动把热爱并擅长文艺的学生聚集起来,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艺术训练,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体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我们为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和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做不懈的努力。

音乐课外活动应当通过多种多样形式,使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实践的锻炼机会,以发展他们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组织工作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活跃和增进他们身心健康。

把合唱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外活动中,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发展和推进。

音乐课外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音乐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新的音乐课程,新的教学理念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每个校园,吹动了每个音乐教师的心弦,给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变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小学音乐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状分析:本校地处城、乡交界,学生生源基础不一,音乐素质参差不齐,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实施音乐新课程,更好的参与音乐教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实施原则:在开展各类课外音乐活动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课外音乐活动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配合,如师资、设备、场地等。

课外活动的内容安排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特点。

第二、课外音乐活动要做到技、情、趣统一。

活动内容要丰富,活动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要使学生在参与课外音乐活动中,在艺术实践中体验音乐美感,将知识、技能更好地转化为表现音乐的能力。

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音乐活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

第三、课外音乐活动要坚持群众性与自愿性原则。

要让学生认识到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但必须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

第四、开展各项课外音乐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要有计划,有要求,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规范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及管理制度,制定各类表格,加强学校文艺传统建设,增添活动用品、器材。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模式,确定学校的文艺特色项目,并建立学生课外活动组织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