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生态学导论15ppt课件

环境生态学导论15ppt课件


关于一个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的优先性: (1)先以修复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为优先前提; (2)然后再进一步完善物种组成及结构。
一、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第一阶段:应该找出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和特点; 第二阶段:根据原因与特点,定制出适合的修复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灾害:病虫害、
1.突发性受损 生态系统受到特别强烈的干扰,受害时间短,速度快,局部受损
程度严重,受损后系统恢复能力弱,系统靠自然恢复的时间长。
2.跃变式受损 跃变式受损: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持续干扰作用下,最初并未表现
出明显的损伤,随着干扰的持续,破坏性进一步累积,达到一定 程度后突然剧烈变化的一种形式。
3.食物网破裂 定义:受损的生态系统,在食物网的表现上,主要是食物链的
缩短或营养链的断裂,单链营养关系增多,种间共生、附生关 系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食物网破裂。 食物网的破裂,会使生态系统各物种之间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极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影响。
8.系统稳定性降低
在外界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正常生态系统总是在某一平衡点附 近摆动,轻度干扰所引起的偏离将被系统的负反馈作用所平衡, 使系统很快回到原来的状态,系统仍维持稳定状态。但在受损 的生态系统中,由于结构的不正常,稳定性降低,系统在正反 馈机制驱动下会使系统更远离平衡。
从而引起与之共生种类和从属物种的相继消失,物种多样性明 显减少。另一方面,系统中适应生境变化的某些种类会迅速发 展,数量增加。
2.系统结构简单化 系统受损后,反映在生物群落中的种群特征上,常表现为种类
组成发生变化,优势种群结构异常;在群落层次上,受损后则 是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
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
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万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
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因此,受损生态系统功能
的变化是生态系统操作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于植物及其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有机 物质最初来源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所以,植物群落的外貌形态和 结构状况又通过对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影响而决定着系 统的动态,制约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受损生态系统中, 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通过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推测出功能的
干旱、洪涝和地震等;(2)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特点有:生产力减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育土壤、贮存营养元素能力等生态功 能明显降低。
1.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有:
(1)封山育林:这是最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因为封山可达到最大限 度地减少人为干扰,为原生植物群落的恢复提供了适宜的生态条件,使生物群 落由逆向演替向正向演替发展,使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能逐渐恢复到顶极状 态。
第十五章 受损生态 系统的修复
第一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
一、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形式
正向演替:就是在无强干扰的条件下能不断地自我完善,即进 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
动态平衡:就是指正常的生态群落和自然环境能实现动态平衡 的自我维持系统,各种组分的发展变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 某一平衡点表现一定范围的波动,呈现动态上的平衡。
损形式。
二、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受损后,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系统的结构、组分 和功能都会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系统稳定性减弱,生产能 力降低,服务功能弱化。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受损生态系统的共同变化特征主要有八个 方面:
1.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当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受损后,系统中的关键种类首先消失,
3.渐变式受损 渐变式受损: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干扰的强度较均衡,变化的速
度的缓慢、受损程度呈逐渐加重趋势,但系统本身的恢复基础 较好。
4.间断式受损 间断式受损:是指生态系统因周期性干扰而受到损害的一种形
式。
5.复合式受损 复合式受损:是指生态系统在受损过程中,经历了两种以上受
改变。
第二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恢复”与“修复”的区别:“恢复”是指使一 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回复到接近或达到 其受干扰前的状态,它是强调主体(生态系统)的 一种状态。而“修复”与前者的意义基本相同,但 它更强调人类对受损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改进,强调 人的主观能动性。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指人类根据生态学原理,有 目的地采取某些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 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这个过程就称之为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就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 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 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 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retrogressive succession)。
根据生态系统受损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2)林分改造:为了促进森林的快速演替,可对受损后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 群落进行林分改造,引种当地植被中的优势种、关键种和因受损而消失的重要 生物种类,以加速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速度。
(3)透光抚育或遮光抚育: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善林地环境条件来促进群 落正向演替而实现。
(4)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根据生态学、业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 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为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 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是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手段。 它主要是通过人工设计,在一个区域或流域内建造以木本植物
群落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多种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形 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以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的 保护和改良。 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区域的总体方案:即在一个平面上对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 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生态系统受损状况, 合理规划布局区域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形成合理的镶 嵌结构配置,构筑以森林为主体的或森林参与的区域复合生态 系统的框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