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工业催化导论4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化工工业催化导论4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3.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固体酸的制备技术
可溶性金属盐 H2SO4
沉淀
浸渍
500-600℃ 煅烧
SO42-/MXOY
沉淀剂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3.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常见固体酸碱催化剂酸碱中心形成 (1) 浸渍法可以得到B酸位 (2) 卤化物可以提供L酸位 (3) 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提供B酸碱 (4) 单氧化物酸碱中心形成
3.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常见固体酸碱催化剂酸碱中心形成
OH- OH- OH- OH- OH-
O2- O2- O2- O2- O2- O2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2.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及其测定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2.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及其测定 (3) 酸-碱对协同位
某些反应,已知虽由催化剂表面上的酸位所催化, 但碱位或多或少地起一定的协同作用。有这种酸- 碱对协同位的催化剂,有时显示更好的活性,甚至 其酸-碱强度比较单个酸位或碱位的强度更低。例 如ZrO2是一种弱酸和弱碱,但分裂C-H的键的活性, 较更强酸性的SiO2-Al2O3高,也较更强碱性的MgO 高。这种酸位和碱位协同作用,对于某些特定的反 应是很有利的,因而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这类催化 剂叫酸碱双功能催化剂。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5. 固体超强酸和超强碱及其催化作用 固体超强酸和超强碱
固体酸的强度若超过100%硫酸的强度,则称之 为超强酸。因为100%硫酸的酸强度用Hammett酸 强度函数表示时为H0 = -11.9,故固体酸强度H0 < -11.9者谓之固体超强酸或超酸。常见的固体超强 酸有ClSO3H、SbF6-SiO2·ZrO2、SO42-·Fe2O3。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 酸位酸强与催化作用关系
γ-Al2O3表面有强酸部位和弱酸部位;强酸位是催 化异构化反应的活性部位,弱酸位是催化脱水反应 的活性部位。固体酸催化剂表面上存在一种以上的 活性部位,是它们的选择性特性所在。一般涉及C -C键断裂的反应,如催化裂化、骨架异构、烷基 转移和歧化反应,都要求强酸中心;涉及C-H键 断裂的反应如氢转移、水合、环化、烷基化等,都 需要弱酸中心。
+L N
NL
这时在~1450cm-1处有一特征峰也可以利用紫外 -可见光谱来测酸型。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2.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及其测定 (2) 固体酸碱的强度和酸碱量
B酸强度,是指给出质子的能力;L酸强度是指 接受电子对的能力。酸强度通常用Hammeett函数 H0表示。若一固体酸表面能够吸附一未解离的碱, 并且将它转变为相应的共轭酸,且转变是借助于质 子自固体酸表面传递于吸附碱,即
Al2O3表面的脱水过程
a中氧离子具有碱性, b中的Al具有L酸性 :代表Al
a b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3.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常见固体酸碱催化剂酸碱中心形成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3.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金属氧化物
碱土金属氧化物中的MgO、CaO和SrO2是典型的 固体碱催化剂,并且还有给电子能力。AlCl3、FeCl3 是典型的固体L酸催化剂。Al2O3有多种不同的晶型 变体。作为催化剂来说,最重要的是γ- Al2O3和ηAl2O3两种,都是有缺陷的尖晶石结构,二者表面既 有酸位,也有碱位。酸位属于L酸,碱位属OH基, 都可以用IR表征证明。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1. 固体酸碱的定义和分类 酸碱定义(三种) ❖S.A Arrhenius(阿累尼乌斯)酸碱 (1)能在水溶液中给予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2)能在水溶液中给出羟基离子(OH-)的物质称为碱。 ❖J.N.Brönsted对酸碱定义(B酸碱) (1)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称为酸; (2)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碱; ❖G.N.Lewis定义(L酸碱) (1)所谓酸,乃是电子对的受体,如BF3 (2)所谓碱,则是电子对的供体, 如NH3
4. 酸位酸强与催化作用关系 (1)大多数酸催化与B酸位有关
如异构化,苯类歧化,脱烷基化等。 (2)有些反应需L酸位
如有机物的乙酰化反应及涉及π重组。 (3)有的反应需要强B酸作用下才能发生,如烷 基芳烃的歧化等。 (4)有的反应需要L酸,B酸同时存在而且有协同 效应才行,如重油的加氢裂化。
酸强不同有不同的催化活性进而影响选择性。特 定的反应要求一定的酸强范围。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1. 固体酸碱的定义和分类
HCl → H++ Cl-


H2SO4 酸
H+ + HSO4碱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2.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及其测定 固体表面酸碱性质的完备表述,包括酸、碱中心
的类型,酸、碱强度和酸、碱量。 (1) 酸位的类型及其鉴定
研究NH3和吡啶在固体酸表面上吸附的红外光谱 可以区分B酸中心和L酸中心。研究表明,NH3在 SiO2-Al2O3上可以是物理吸附也可以发生配位键合, 还可以是NH4+型吸附。每种吸附模式可以用它们 的吸收谱带鉴别。分析表明L酸位比B酸位为4﹕1。 以吡啶为吸附质的方法与此类似。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2.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及其测定
(2) 固体酸碱的强度和酸碱量
若转变是借助于吸附碱的电子对移向固体酸表面,
即:
H0
pK a
lg [: B]a [A : B]
式中[A:B]是吸附碱B与电子对受体A形成的络合物 AB的浓度。H0越小酸度越强。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主要是由于在形成氧化物过程中失水作用而在表 面形成。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3.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常见固体酸碱催化剂酸碱中心形成
OH OH -H2O
HO-Al OH + HO Al OH + ...
OH
O
Al O
OH Al O
-H2O
L酸中心
HO Al+
O
O- 碱中心
Al
O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3.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常见固体酸碱催化剂酸碱中心形成
OO
O
Ti O
O
O
Si
O
42 1
O 43 3

SiO2-TiO2复合氧化物中,正电荷过剩时为L酸(上图, TiO2为主要成分),若负电荷过剩为B酸(SiO2为主要 成分) 。(Tanabe模型)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1. 固体酸碱的定义和分类 固体酸:一般认为是能够化学吸附碱的固体,也 可以理解为能够使碱性指示剂在其上面改变颜色的 固体。 固 体 酸 又 分 为 布 朗 斯 特 (Brönsted) 酸 和 路 易 斯 (Lewis)酸。前者简称为B酸,后者简称为L酸。B酸 B碱的定义为:能够给出质子的都是酸,能够接受 质子的都是碱,所以B酸B碱又叫质子酸碱。L酸L 碱的定义为:能够接受电子对的都是酸,能够给出 电子对的都是碱,所以L酸L碱又叫非质子酸碱。 固体碱:能够接收质子或给出电子对的固体。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3.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复合金属氧化物
复 合 氧 化 物 SiO2-Al2O3 , TiO2 占 主 要 组 分 的 TiO2SiO2和SiO2占主要组分的SiO2-TiO2都是酸性催化剂。 ZnO-SiO2无论谁为主要组分都不具有酸性。Al2O3系列 二元氧化物中,用得较广泛的是MoO3/Al2O3。加氢脱 硫和加氢脱氮催化剂,就是用Co或者Ni改性的Al2O3MoO3 二 元 氧 化 物 体 系 。 Co-MoO3/Al2O3 或 NiMoO3/Al2O3 在 Al2O3 中 原 来 只 有 L 酸 位 , 将 MoO3 引 入 形成了B酸位,Co或Ni的引入是阻止L酸位的形成,中 等强度的L酸位在B酸位共存时有利于加氢脱硫的活性。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 酸位酸强与催化作用关系
顺式-2-丁烯异构化反 应受金属离子电负性 (代表酸强度)的影响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三聚甲醛在各种不同 的二元氧化物酸催化 剂上解聚的反应活性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 酸位酸强与催化作用关系
烃类骨架异构化需要的酸性中心最强,其次是烷基芳烃 脱烷基,再其次是异构烷烃裂化和烯烃的双键异构化,脱 水反应所需的酸性中心强度最弱。
H+
[H A ] + [B ]a
[A -]s+[BH + ]a
4-1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2.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及其测定
(2) 固体酸碱的强度和酸碱量
函数H0表示为:
H+
H0
pK a
lg
[
[B]a BH
]a
[HA] + [B]a
[A-]s+[BH+ ]a
式中[B]a和[BH+]a分别为未解离的碱(碱指示剂) 和共轭酸的浓度。pKa是共轭酸BH+解离平衡常数 的负对数,类似pH。
化工工业催化导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