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论文范文舞蹈教学方法探究分析舞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指出开展舞蹈教学的方法,使舞蹈教学发挥最大的意义,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舞蹈教学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舞蹈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人的生理特征,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各种变化,表现各自的情感和技艺,广泛地开展各类舞蹈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即便是普通学校也把成人舞蹈教学视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 __。
“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充足的表现”,作为肢体运动的艺术,舞蹈既贴近生活,又丰富多彩。
一、舞蹈教学的必要性1.现在的舞蹈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舞蹈教育在很多方面受到前苏联模式的影响,有的甚至是前苏联模式的直接移植,形成了舞蹈几十年不变的教育模式,学习的内容枯燥单一,教学的手段及方法缺乏新意,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长期重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舞蹈课的兴趣,甚至形成了厌恶舞蹈课的心理,再加上传统古板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了老师在课堂上的附属品,严重地背离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参与性不高的现象。
失去了舞蹈课开放式教学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影响了高论文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作者姓名:熊莉所在学校:康定县东大街小学时间:xx年12月20日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摘要:推行素质教育是学校面向21世纪的重要任务。
而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舞蹈是集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新型课程,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改革实践。
对增强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审美能力、道德培养、创造能力、爱心教育等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道德培养;创造能力;爱心教育;美育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素质教育。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素质教育中它对少儿起着显著重要。
可以说舞蹈教育与少儿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指的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是对少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通过舞蹈渗透对少儿道德培养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少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
如我校为纪念建党90周年排练的由四年级两个班的小朋友表演的少儿情景剧《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虽然小朋友们领略不了歌词的妙处,但对世俗生活的理解却能够入木三分。
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全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忆苦思甜”应该成为当今孩子的必修课,让孩子们在每一段歌词描绘的诗情画意中感受旧社会的人民过着苦难的日子,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
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少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少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曲调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少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学习雷锋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少儿理解的基础上和少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
少儿通过学习表演,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说教才能明白的道理。
此外,通过舞蹈的学习,不仅使孩子在形体上得到良好的训练,对心灵更是一种美的陶冶。
如“集体舞,可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友爱精神,增强遵章守纪观念。
”二、通过舞蹈培养少儿创造力我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
善于幻想,而舞蹈正是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掌握了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了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少儿的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我曾上过《小树叶找妈妈》一课,音乐具体形象,既有风声、雨声,又有树叶被风吹动的沙沙声,上课时在我做了简单的提示后,先安排他们欣赏音乐,然后由孩子们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孩子们情绪激动,发言热烈而且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接着,我便组织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明显得到了提高,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分散或集中原地旋转、自由舞动,像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创造性思维是人大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发挥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
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的动作相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少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通过舞蹈对少儿进行爱心教育在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生活无忧无虑的时候,正是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
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通过舞蹈的表现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如舞蹈课本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描述了一个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生活充满着艰辛的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小女孩生活在那个人剥削人的黑暗社会,既没人来关心她,也没有人来爱护她!通过这样的舞蹈使少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的幸福。
再让他们和卖火柴的小姑娘的遭遇做对比,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使其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
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孩子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别人,学会在得到的同时,如何去回报,去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通过舞蹈熏陶少儿的审美情趣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
”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
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即使是少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
如:(一)舞蹈可以促进少儿的生长发育。
运动可以使新陈代谢显着增强,从而促进了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
像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是骨骼的生长时期,运动可增加骨的血液供给,使骨组织能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运动又能给生长骨骼的骨骺以适当刺激,从而促进骨的生长。
因此舞蹈训练促进少儿的身高增长。
据统计调查,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少儿,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
(二)舞蹈训练能够改善改善少儿的形体,带来美的改变。
人体的形态与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由遗传决定。
但是,后天的影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舞蹈训练可以使身体变得挺拔,克服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科学化、规范化的舞蹈训练还有助于少儿各围度的均衡发展。
研究表明,同性别同年龄的少儿,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体各部位的围度测量指标要更匀称。
经过舞蹈训练,关节的活动幅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关节灵活性的提高,使人的动作舒展优美而协调,从而姿态优美动人。
(三)舞蹈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
舞蹈训练过程中全身都在运动,它的跳跃、呼吸的运用能够改善心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心肺系统对运动的适应水平,这将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降低血压和增加骨骼密度,同时使人精力和体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劳。
(四)舞蹈训练还会使少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的改善,促进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各种感觉功能的提高,促进思维与智力的发展,改善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使大脑更灵活、健全和细密,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
(五)舞蹈能够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
经过舞蹈训练,少儿的力量、柔韧性、控制、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这使少儿能够灵活自如地把握与运用身体,准确无误地完成日常行动或特殊形式的身体运动,做出各种动作,敏捷地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以避免身体伤害。
(六)舞蹈能够促进少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舞蹈使人的听觉、动觉等几乎所有的感觉器官都发挥作用,整个身心都投入了进去,生命机能得到了总动员。
因此,能够发泄情感、驱散郁闷、缓解亢进的肌张力和精神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使人感觉心情舒畅,从而稳定情绪,改善心境。
如优美动听的音乐会使少儿在舞蹈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其心理上完全放松,无拘无束,没有压力,有助于少儿的身心健康,再是,少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还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了解到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等,使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
这些都是舞蹈对少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
我国培养新一代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全面的素质教育必须从少儿抓起,从少儿经常接触和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选择和编排相应的舞蹈,使舞蹈教学真正地发挥其独有的育人功能。
浅谈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摘要:职业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的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并非培养专业舞蹈演员。
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能方面尽可能更广泛一些,以便学生通过学习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
关键词:职业教育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有着其特殊的规律性:它不同于少年儿童的启蒙训练、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更不同于高师的舞蹈教育专业。
它是将三者为一体、同时又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舞蹈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更是弱之又弱。
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育强调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来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职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谈谈浅见。
一、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状况,因材施教进入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对象都是16~19岁的女生,而且大都农村,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教学设置了阻碍。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合理的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情况进行教学。
比如:一种是文化成绩好,虽对舞蹈有一定的爱好但自身舞蹈条件差的同学,针对这类的同学,我不要求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只要求她们必须熟知舞蹈动作的要领、精髓,以培养其欣赏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今后作为幼儿教育教学人员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种是在舞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曾受过短时间或不是很正规的训练且自身条件好,但文化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此类学生我会利用其自身条件好的优势,重点训练她们的动作,提高她们的舞感;再一种是文化成绩差,自身条件差,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同学,我要求她们认真上好每堂课,但对其动作的要求不高,能完成就好,同时能感知音乐的节奏,慢慢培养她们的兴趣,教授她们对幼儿要有爱心,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师德。